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技术壁垒的形式、特点和机理的作用机制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构建特色认证、认可体系;鼓励企业参与竞争,实现技术壁垒的整体跨越;以市场为依托,合理利用TBT等建立有自我特色的技术壁垒体系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打破技术壁垒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本文对技术壁垒 的成因、种类进行简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中国如何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削弱,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 势,设置技术壁垒,保护国内产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分析国际技术壁垒的新趋势,通过理论与实 证分析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影响,提出中国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正逐步让位于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纷纷出台,研究技术壁垒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状况和我国对技术壁垒的认识,阐述了检验检疫部门在技术壁垒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技术壁垒的影响机制与设置技术壁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突出的非关税壁垒之一,也是近年我国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对技术壁垒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分析了进、出口国设置技术壁垒的策略博弈,在此基础上,得到应如何应对技术壁垒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是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之一,其做法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多的辽宁出口企业受到新贸易壁垒的困扰,并成为新贸易壁垒的受害者。为使辽宁成功跨越新贸易壁垒,就新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的影响作出基本判断,分析了新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的正、负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据此提出辽宁应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机制和统计平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应以此为核心,建立四方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技术壁垒:中国“入世”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技术壁垒逐渐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发达国家是技术壁垒的主要策源地,我国大多数种类的出口商品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技术壁 垒方面的限制。因此,本世纪初技术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这样,针对 我国面临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已势在必然。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工业基地改造多元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全球动力机制。老工业基地衰退是由于以上动力机制的缺失以及获取这些动力机制的能力不足所导致。本文归纳了区域经济发展三种动力机制的作用方式,提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应建立在多元动力机制的共同作用之下,并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CIQ”在技术壁垒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技术壁垒的有关技术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存在的差距和困难,提出了“CIQ”由于承担着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重任,以及在技术壁垒中的设备、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并能克服冲破发达国家设备的技术壁垒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检验检疫技术壁垒几个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正逐步让位于非关税壁垒 ,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 ,非关税壁垒竞争将愈演愈烈 ,而在非关税壁垒中又以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难以对付 ,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而技术壁垒因其深刻而鲜明的技术特征与一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几乎一切活动都直接相关。本文从中国检验检疫作为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非关税技术性壁垒在对外经济中担负的国门卫士作用将更加重大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特点以及我国技术壁垒的现状 ,同时 ,还阐述了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应主动迎接技术壁垒的挑战 ,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削落,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其本国产业。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关系,接着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最后探讨中国跨越技术壁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充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这加大了我国商品出口的难度,极大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应对时存在着诸如出口产品质量较低等一系列缺陷,故而常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我们应采取包括建立完整通畅的信息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在技术壁垒中发挥设备、人才、技术和信息等优势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技术壁垒是当今世界最盛行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严重的技术障碍,为了克服障碍,中国检验检疫部门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依据,通过技术手段冲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同时要尽快生成一种中国式的技术壁垒措施,适当保护国内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保护国内消费者权益,维护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吹口向了南京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201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现“三个发展”具体部署。至此,三个发展给南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从联结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不同联结导向及其差异化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探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逻辑。研究揭示了4种不同的联结类型及其治理机制:类型A(能力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强调市场机制在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中的作用; 类型B(能力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化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 类型C(权利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侧重于市场化方式激活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红利,保障小农户生计权利;类型D(权利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则采用行政主导方式强化小农户生计权利保障。同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以巩固拓展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为契机,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联结过程中的作用,优化合作经营与可持续生计的协同制度体系。但是,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必须有效防范因生计能力不足和生计权利缺失导致的经营效能低下及其衍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贸易技术壁垒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和保护在国际贸易中时刻都存在着,其中技术壁垒是我国遭受贸易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往往采用贸易技术壁垒来合理合法地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同时也能起到贸易保护的作用.最近全球都在经历重大的金融危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纷纷提出一些贸易保护措施,而贸易技术壁垒也必然会再次成为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定义四个基本变量来分析贸易技术壁垒带来的坏处和好处,以对贸易技术壁垒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较好地规避贸易技术壁垒带来的弊端,同时有利于用好它带来的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7.
学界围绕地方政府处置社会风险议题提出了风险规避、风险转化与风险吸纳等研究视角,这些视角刻画了地方政府面临的不同类型风险以及采取的化解策略,但是缺少对社会风险治理的动态分析。在凤城县城关农贸市场空间置换过程中,政府分别采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来治理社会风险,既能维持市场秩序又能保持市场活力。三种机制分别对应不同的合法性基础、治理对象与治理方式,同时在市场搬迁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这就从动态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地方政府治理社会风险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机制指的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它由社会的层次机制、社会的形式机制和社会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组成。宏观机制、中观机制和微观机制是社会层次机制中的三种主要机制;社会的形式机制主要包括行政一计划式的机制、指导一服务式的机制和监督一服务式的机制;社会的功能机制由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组成。这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机制进行理论探讨,有助于澄清对机制的一些模糊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机制改革的内容和规律,从而有助于理清机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是个人连结社会的两种方式。社会连结方式是否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提供了三项实证分析结果:第一,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反之降低身心健康水平。第二,身心健康水平及其社会连结作用机制,均无显著的族群差异。第三,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受其精神风貌、地位资源、人口特征、环境制约等主客观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英语习语的语义理据,用三种认知机制即隐喻、转喻和常识分析了它们的语义推导过程,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英语习语意义的可分解性,以及三种认知机制对于理解习语意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