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一束角频率ω_o 的光波入射到含有有源分子的球粒之上时,除了产生弹性散射光之外,还将产生频率不同于ω_o 的非弹性散射光.本文应用并矢格林函数法及高斯光束场的矢量球波函数展开,首次给出了高斯束入射到一个含有有源分子的双层同心介质球粒之上时的非弹性散射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空间直线束的矢量表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空间直线与对偶矢量的关系讨论了空间直线束的矢量表达形式,得到了空间直线束的pliickerr坐标.  相似文献   

3.
1+1=?     
“姐,你说1+1等于几呀?”小妹问我。 “小妹都已经上一年级了,怎么突然问我这么个简单的问题呢?”我自言自语道:“这里面一定有内容。” “从化学角度讲1+1不一定等于2。例如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它们的体积和小于200ml,这里的1+1就小于2。”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得到符合要求、长期保持稳定的乳状液,需要全面地考虑相体积、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乳化剂的亲水性、乳化器材等因素。选择乳化剂主要可以使用“HLB”法、“PIT”法和有机概念图法三种。在化妆品中,除传统的“O/W”型和“W/O”型乳状液外,现已开发出较新型的“W/O/W”型、“O/O”型及微乳状液,在改良化妆品的性能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Li NO3、Ni(CH3COO)2·6H2O、Co(NO32·6H2O、Mn(CH3COO)2·4H2O为原料,通过低温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sup>1/3Co<sup>1/3Mn<sup>1/3O2。运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测试现代分析技术对材料煅烧过程的物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考察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比例对Li Ni<sup>1/3Co<sup>1/3Mn<sup>1/3O2煅烧过程和物相结构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煅烧温度对其物相结构和电化学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比例为1:3,煅烧温度为900℃制备的Li Ni1/3Co1/3Mn1/3O2材料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充放电过程中,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67 m Ah/g(0.2 C放电,1 C=160 m Ah/g),在0.5 C/0.5 C经过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60%。在2 C大电流放电之后的比容量为101.45 m Ah/g,2 C/0.2 C的容量保持率为66.02%,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E/D 型 MODFET 直接耦合倒相器进行了设计与研制。利用国产分子束外延设备制备的 Al_xGa_(1-x)As/Ga As 调制掺杂外延材料,采用常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获得了具有正常逻辑输出功能的 MODFET 直接耦合倒相器。这对国内开展 MODFET 数字电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模光纤中非均匀性内有源分子的非弹性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源分子的等效振荡偶极子模型,利用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及场的矢量柱波函数和矢量球波函数展开,本文处理了埋入在单模光纤中一个非均匀性內有源分子的非弹性散射问题。对于非均匀性为球形及单模光纤的情况,我们得到了非弹性IIE_(11)模散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入射与散射奇/偶模之间的耦合问题也可同时考虑。  相似文献   

8.
汉语普通话(以下简作“汉语”)、英语中都有舌尖浊边音/l/。本文拟就/l/在汉、英语音拼合方面的共同特征及差异作一些粗略比较,探讨一下汉语、英语语音中共有的一些音位的共性特征及差异,用以指导汉、英语音教学,也为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发好不同语言中的共有语音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关“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的研究较多,但几乎没有涉及两者之间的压制研究。鉴于此,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分析“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作用。研究发现:当“副名”压制“S比N1还N2”时,后者对前者的信息既有传承,也有阻断。在句法方面,传承了名词形化和增强语的特征,传承了名词的部分特征。在语义方面,传承了名词表典型意义的特征,但阻断了表典型意义的突显方式;传承了增强语表主观性的特征,但其主观性比“副名”更强;传承了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具有语义对立关系的特征,但其具有的语义对立关系名词比“副名”构式更多。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种通过不同类型分子的空间结构求算分子中键长的矢量和进而得到一个判断分子极性新判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特别凸显了心性之学的重要性。虽然后来学界对这种过于抬高心性之学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但这并不能掩盖现代新儒家第二代在心性之学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牟宗三早期较为关注政治问题,但中期和晚期的精力都集中在心性之学方面。牟宗三心性之学研究始终贯穿着三个问题意识,即活动问题、流弊问题、存有问题。所谓活动问题是指一种道德学说如何能够具有动能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活动论;所谓流弊问题是指如何杜绝心学走向弊端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形著论;所谓存有问题是指道德之心除决定个人成德成善之外,对宇宙万物能否以及如何发生影响的问题,与之相应牟宗三提出了存有论。为解决这些问题牟宗三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观点,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亟待后人解决。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渔业生产飞跃发展,海水养殖不断掀起热潮,产业结构及时得到转型,始终保持全国渔业大市地位。可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三渔"问题,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污染加剧、管理不畅、纠纷不断、产业化难、融筹资难;渔村基础设施滞后、建设铺张浪费、生活质量低下、保障制度缺失;渔民收入差距扩大、素质偏低、负担过重、权益受损。借助资源禀赋论、市场风险论和产业空洞论,分析大连地区"三渔"问题成因,进而提出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事业、营造渔业贷款信用环境、建设渔村渔港经济开发区、提升渔业劳动者素质、规范渔业补贴投向、健全渔民权益保障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关于人类认识的科学,是一门主体性的科学。哲学的科学性质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致的、吻合的,正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人类认识的基本理论,规定了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性质,也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应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充分发挥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功能,达到提高国民理论思维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1~ 2 0 0 2年“三农问题研究”栏目发表论文情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三农”问题各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如“三农”问题的的落脚点仍然是农民问题、农业国际化问题 ,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宏观调控研究及加强调查分析和采用新方法研究等 ,为“三农”问题研究栏目办出特色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大增,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作者就"民工荒"的意义、民工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休谟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所谓归纳问题等于休谟问题,那实际指归纳问题是在现代语言哲学背景下对休谟问题的一种重述.由于休谟问题是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根据我们获得的经验渗透理论,这样归纳问题实际上可被消解.  相似文献   

17.
问题小说创作热,作为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不应该从"文体"和"题材"的角度来理解,而应该看问题小说在处理"问题"与"小说"的关系上,在哪些方面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近代小说.问题小说展示一种新的小说观,并初步确立了一种新的提问法则和提问的自主性,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世界有名的贫困地区,也是我国最早进行反贫困的地区之一,因此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及反贫困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研究发现在西海固地区的扶贫过程中政府的扶贫政策导向不稳定,扶贫资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使用,地方扶贫攻坚投入不足,返贫现象严重。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从西海固反贫困战略规划,反贫困法律法规,扶贫资金监管,拓宽扶贫对象的参与渠道,建立政府与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吕国忱的《列宁主体客体观的重大转变——<唯批>与<哲学笔记>之比较研究》一文,误解了《唯批》对经验批判主义批判的实质,任意歪曲、篡改列宁关于主体、客体的本意,错误地认为《哲学笔记》肯定了经验批判主义的根源即主客体的统一,而《唯批》却发生了否定主客体统一的错误。该文所确认的现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含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是向马赫主义的复归;其所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客体关系问题,更是对唯心主义的妥协,对唯物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死亡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有生命之物产生以来 ,就有了死亡的现象 ,但动物只有存与亡的问题 ,而惟有人类才有所谓死亡问题。当死亡的状态、死亡的事件和死亡的性质与我们所期待的状态与性质不符 ,有差距或差距甚大时 ,才构成了死亡的问题。现代人面临着复杂的死亡问题 ,它强烈地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必须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 ,并从中引申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