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鹿丽 《统计研究》2005,22(2):28-3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分析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一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经费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据介绍 ,2 0 0 2年 ,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 5 480亿元 ,比 2 0 0 1年增长 1 8 2 % ,比 1 997年增长 1 1 6 4% ,1 997年至 2 0 0 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 6 7%。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快速增长 ,2 0 0 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 3 1 1 4亿元 ,比 2 0 0 1年的 2 5 82亿元增加 5 …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   1、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非常迅速.   由建国初期,4.05亿元,2006年达到9815.31亿元,增长了2424倍.教育经费总量在3个区段内变动:1979年以前的30年,即1950-1978年,在100亿元以内变动;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在100亿元以上1000亿元以内变动;1993年以后在1000亿元以上变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投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中国统计》2001,(9):61-61
为保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受到极大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1991年至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7117.4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1996~1999年年均投入2773亿元,为“八五”期间年均投入1205亿元的2.3倍。为解决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90年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991~199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共计为12654.5亿元,年均增长17.8%; 其中预算内投入为9506.2亿元,年均增长18.7%,均高于财政年均增长17.5%的水平。在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投资领域显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联营、私营、股份制经济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梅州市民间投资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革机遇中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间,民间投资以每年平均28.23%的速度增长,增速比国有经济投资年平均增速高17.6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从1991年的3.16亿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5.
预计2006年四川经济增长13%左右,全年有望实现“四个千亿元”的目标。即:GDP总量增加1000亿元,达到84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000亿元,达到4500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统计公报一发布,得知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的老二,甚是惊喜,可又觉得实属必然,因为它是多年来鄂尔多斯所积蓄能量的一次加速释放,而对此做出最有力诠释的则是近几年的统计数字:2001年到2007年,鄂尔多斯的生产总值从171.8亿元增加到1150.9亿元,年均名义增长37.3%;人均GDP由1500多美元增加到1万多美元,超过了首都北京;财政收入由17.98亿元猛增到200.8亿元,年均增长49.5%,2007年位列全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长到16226元,年均增长1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258元增长到6123元,年均增长18.1%.2006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  相似文献   

7.
一、七台河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1、总量不断扩大,吸纳就业人员数量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4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9亿元,4年增加了23.1亿元,年均增长12.0%。2009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22,(1):15-16
2021年四川农业经济坚决贯彻“稳农业”工作思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圆满完成了粮食稳产增产、保障“菜篮子”供应工作任务,现代农业“10+3”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不断前进。农业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8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6.5%(以2019年为基期,下同),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131.0亿元,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6.5%。农、林、牧、渔和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发展形势良好,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牧业产值总量比上年有所减少(见表1)。  相似文献   

9.
"九五"时期以来,富阳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1995年到2006年富阳市生产总值(GDP)由55.9亿元增加到238.4亿元,实际增长4.26倍,年均增长14.08%,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2.53倍,年均增长8.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4倍,年均增长9.97%。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近五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和人均经费)呈逐年增长之势.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 995年的427.4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665.4亿元,增长了55.7%使用额由365.8亿元提高到567.2亿元,增长55.1%;R&D经费支出由141.7亿元提高到249.9亿元,增长76.4%.技术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等.从1995年到1999年,企业资金比重由71.5%提高到76.7%,增加5.2个百分点;银行贷款比重由17%降至12.6%,减少4.4个百分点,政府资金比重由6.3%改变为7.5%,增加1.2个百分点.技术开发人员人均拥有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995年的3.46万元增加到1 999年的4.58万元,增长32.4%;人均使用额由2.96万元增加到3.9万元,增长31.8%;人均劳务费由5243元增加到7613元,增长45.2%;人均新产品开发经费由1.34万元增加到2.09万元,增长56.0%;R&D人员人均拥有R&D经费(支出额)由5.45万元增加到5.84万元,增长7.2%.  相似文献   

11.
四川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R&D经费保持较快增长,研发新增GDP总量514.9亿元2019年,四川省投入R&D经费总量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71.0亿元,较上年增加133.9亿元,增长18.2%,增速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87%,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状况不断趋好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四川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达到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户均资产达到29.3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其中,143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到80.8%。2006年,四川年末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从上年的6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5家。从资产聚集程度来看,2006年,资产过百亿的11家企业集团在数量上仅占全部企业集团的6.2%,但却掌握了全部企业集团总资产的半数以上,达到51.2%,较上年增加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阳泉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市正在向小康迈进。从1978年到2001年的短短的23年间,阳泉市国内生产总值由5.6亿元提高到了1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0.6亿元提高到2.5亿元,年平均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4.2亿元提高到58.3亿元,年平均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由0.8亿元提高到39.5亿元,年平均增长13.5%。人均国…  相似文献   

14.
从交征购粮到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从废除沿袭数十年的粮票到取消农业税,从温饱不济到吃穿不愁,再到实现全面小康。达州紧踏时代步伐和政策节点,农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亿元(当年价,下同),到2020年达到636.0亿元,增加了633.8亿元,增长了288.1倍,年均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1.7亿元(当年价,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393.6亿元,增加了391.9亿元,增长了230.5倍,年均增长4.2%。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货币市场运行稳健,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证券、期货市场日趋活跃,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一、各项贷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有效需求逐步增加的带动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逐年攀升。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6.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73.15亿元,增长了126.1倍,年均增长18.18%。银行贷款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的发展。中长期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247.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75.95亿元,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18.36%,其中,基本建设贷款的持续增长是推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2年末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69.29亿元,2007年增加到378.31亿元,年均增长17.45%。同时,短期贷款也大幅增长,1978年末短期贷款余额为6.87亿元,2007年增加到272.06亿元,年均增长13.5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年...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衢江区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新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服务业保持了两位数的稳定增长,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也从2000年的28.2%发展到2005年的32.1%。从2006年上半年衢江区首次服务业统计调查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1.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63亿元,增长39.6%,总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已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居民储蓄增长模型,可以对影响居民储蓄增长变化的主导因素作出分析,从而对居民储蓄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在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解释。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624亿元,到1995年增长到5749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7.7%,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1638亿元增加为39759亿元,年均增长20.6%。经济规律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高于消费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18.
王捷 《四川省情》2007,(9):21-23
分税制改革十三年来,随着四川经济发展和税制改革不断深入,地方税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税收总量从1994年62.59亿元上升为2006年的415.79亿元,增长5.64倍,年均增幅达17.09%,与地方经济增长比较,弹性的系数达1.5,地方税收迅速的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其结构、内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上海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的总体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一、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明显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意识增强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及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程度.1997年,上海市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为165.61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投入为49.76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3.25%和21.66%,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名义增长率高7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保持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邮政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部门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邮政通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从1990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543亿元,年平均增长20.9%。同时,邮政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邮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邮政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在我国整体范围内还很不平衡。目前,东部的邮政业务总量是西部的3.6倍,固定资产投资是西部的1.5倍,而局所服务面积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