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中国古代的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相比,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显得较为冷落。除陶渊明、谢灵运外,其他作家的研究往往显得零打碎敲,难成系统。即使有“一代辞宗”之誉的沈约,人们对他的研究与评价也往往与“永明体”、“声律论”联系在一起,只论一点,不及其余,这样就很难将一个作家的研究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研究推向深入。林家骊先生根据其博士论文扩充而成的37万言《沈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却是近年来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魏晋南北朝作家的专著。王运熙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就高度评价了该书的学…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在检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分裂数百年的原因时,常常将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坞壁社会组织归结为大一统王朝末期分裂的因素,即潜滋暗长的地方豪强势力在王朝政治日益腐败与中央权威日益沦丧后,以坞壁屯聚的形式崛起,造成了社会的持久分裂。读完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毅辉先生的新著《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一书(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一个清晰而真实的历史图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林立的现象恰恰是王朝分裂的结果。当然,作为研究这一时期“坞壁”现象的学术专著,《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  相似文献   

3.
继1990、1993年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举办的第一、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和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举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之后,关于陶渊明的争鸣,再次成为1995年11月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大陆首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热点。这次研讨会于14-17日在南京大学知行楼报告厅举行,与会代表45人,内有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学者26人,大陆学者19人(含南大教授7人)。收到论文40多篇,其中专论陶渊明者5篇,兼论陶渊明者3篇,又一次生动显示陶学热潮的方兴未艾和不断超越。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四月初,接到友人信,约我同他合作编一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史)。此书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回顾丛书)十卷本中之一卷。任务确定后,我先看材料,并把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论文、专著,凡能找到的都读过了。令我惊喜的是,从1977年至1996的H十年间,在研陶领域出版了大量的优秀著作和论文。冷静下来考察,发现近百年来在研陶领域中,集考证、校勘、注释和评论四方面之成就最大者,仍首推这钦立先生。运钦立先生于1939年考入抗战时期的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1940年开始从事铁秦汉魏晋南北朝勃的搜集、整理、校勘工作,于19…  相似文献   

5.
郑欣教授是一位功力深厚、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里不断探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989年8月,他的论文集《魏晋南北朝史探索》 (以下简称《探索》)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本34万字的著作,选辑了作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18篇,其中11篇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论述,4篇是关于三国人物的论述,3篇是关于农民起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东晋陶渊明,有诗文130余篇,用韵近1300次,除《切韵》(本文所用实为《广韵》)“蒸”等少数韵外,其余全部用到。 众所周知,陶诗朴素自然,接近口语。对其用韵(以下称为“陶韵”)进行研究,恐怕对研究魏晋南北朝韵部不无帮助。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做这项工作。就连我老师王力先生,其《汉语语音史》(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魏晋南北朝韵部”部分也因主要用阳夏“四谢”(谢灵运、谢惠连、谢庄、谢脁)而未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倾其全力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者中,曹道衡先生是造诣颇深、影响较大的一位。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一书,精选了他二十多年来所发表的主要论文,其中多数论文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撰写的,有一些还是在害眼疾前后十分困难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以气为主”。(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周一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今年一月,是先生八十岁生日,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也可谓是庆祝内容之一吧。这是周先生继《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年中华书局)、《魏晋南北朝史札记》(1986年中华书局)之后的第三种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专集。全书收入论文、札记、书评等二十八篇,约二十五万字;有关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十七篇,是全书的主体,还有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敦煌学”九篇,最后两篇则是有关文物考证方面的短文。周一良先生1923年由辅仁大学转入燕京大学,师从洪煨莲(业)和邓文如(之诚)先生学习历史,所撰第一篇学术论文《魏收之史学》,即以北朝史研究开学术研究之先河。在燕京毕业后,周先生到中央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刘世南君的《究竟应该怎样评价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章培恒同志商榷》(载本刊88年1期)是对拙作《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载本刊87年1期)的严厉批判。其中说:“这是章文对六朝唯美文学的高度赞扬,也是结合当代新观念——自我表现——所作的结论。研究古代文学史是为了今天和明天。难怪这几年来诗歌、小说的创作总是强调  相似文献   

11.
1975年5月与9月,北京大学女教师芦荻给时已病重且患眼疾的毛主席读书。在去年发表的《芦荻访谈录》中,芦荻叙说了毛主席谈魏晋南北朝的情况,“他要自己写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等等。《新华文摘》以《毛泽东谈魏晋南北朝》改题摘登。本文对芦荻回忆不敢置信,寄语芦荻,献疑五点。  相似文献   

12.
我校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撰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九、十期合刊,已经作为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出版。其篇幅比第八期增加了一倍多,为180余页,近30万字,收录论文18篇。这批论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部分史料进行了研究、考证、辑校和补  相似文献   

13.
以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作为考察对象 ,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 ,先秦、秦汉文学史研究 ;第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 ;第三 ,先唐文学史研究的新课题 ;对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经历了由“杂”到“纯” ,再由“纯”到“泛”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的描述 ,揭示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胡国瑞教授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魏晋南北朝文学前承两汉、后启隋唐,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在十分关键的地位。可是,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却很不够,甚至尚有许多空白地带。为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希望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深入开展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畅所欲言,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5.
由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所主办的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于4月17—18日在台南市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6篇。与会者围绕“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论文和发言不乏论理精微、见解深刻之谈,其内容大体可分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李剑锋博士的专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在齐鲁书社的支持下终于出版 ,使陶学界又多了一枝奇葩。在陶学领域 ,大量的学术论著主要集中在陶渊明及其诗文本身的研究上。 2 0 0 0年 ,九江师专陶渊明研究中心陈忠、朱和君、张驰曾编撰了一册《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 ,列举国内外论文、论著两千多篇 (部 ) ,体现了陶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思想、艺术、考据、陶学评论等方面 ,对于古代研究和模仿陶渊明的情况尚无系统的描述。2 0 0 0年 ,钟优民的《陶学发展史》出版 ,在该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开拓。及至 2 0 0 2年 ,李剑锋的《元前陶渊明…  相似文献   

17.
我和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相识,已有不少年了。薛瑞泽博士出身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名家高敏先生门下,在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长期工作,参加了《洛阳市志》、《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等书的编纂,成绩显著。转到洛阳工学院后,1997年出任该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所长,专心于历史文化研究。他自研究生时期就注意探索魏晋南北朝的婚姻史,十余年间,陆续发表了《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商兑》、《试论三国婚姻的政治性》、《魏晋南北朝婚龄考》、《试论魏晋南北朝的婚姻法规》、《魏晋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试论魏晋南北朝再婚问题》、《北朝婚姻简…  相似文献   

18.
周一良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贯中西,尤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体现在三本著作上:《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和《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其中他对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史学特点、文化发展、历史人物的研究以及在史料的汇集、整理、校订、注释方面的造诣等都有开拓创建之功;此外其在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方法也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中存在着诸多的以相同或相近事件为原型的“同题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面貌。文章从故事情节、文学趣味、细节描写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小说集中先后出现的这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细微差别,透视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效果提升方面的逐步发展和可喜进步,进而探究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终于进入到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章培恒先生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加强是最引人瞩目的。这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价值的新的认识和对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个人欲望的肯定。因而呈现了若干新的特色”。我赞成这一观点。首先,魏晋南北朝(以下简称六朝)的文学作品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作家对人的个性的尊重,赋予表现的对象以较强的自我意识。六朝三百六十年间的文人、作家,都敢于并且善于标榜和张扬自己独特的——狂放或怪诞、清高或倨傲等形形色色的个性,这就有嵇康的“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陶渊明“违己讵非迷”的倔强之词;这就有《世说新语》中《豪爽》、《任诞》、《简傲》、《排调》、《忿捐》等篇,记载的各种趣人趣事或怪人怪事。隋朝的李谔与王通,曾把六朝相继复亡的责任,追究到这种个性的自由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