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等以“诗、书、礼、乐”并言,《六德》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言,不仅印证了《左传》等记载的可信性,亦印证了《书》经历了一个由以类相随向特指概念转化的历程,相关出土文献的写成时代恰处在这一转化的关键点上。《缁衣》等以篇名而不以类概念称说《书》,说明《书》篇命名现象在当时已经普遍存在。《书》概念的转化及《书》篇命名的普遍化在论证孔、孟编次过《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存诗篇数目远非今比.一般认为,孔子整理《诗经》在其晚年,然据《孔子世家》,孔子47岁时已开始修订诗书.近年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诗经》类文献的公布,促使人们对历史上“逸诗”问题重新考虑.刘向校书时,以“中秘书”三百余篇去重留存今本三十二篇,从方法与数量上皆与孔子删诗相类.  相似文献   

3.
《天问》的错简问题十分复杂,有无错简,错简应该如何整理,存在很大争论.纵观《天问》错简研究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学者对《天问》错简的整理往往“以意为之”.本文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结合出土简册实物和《楚辞》文本传承情况,对“女娲有体”等句进行分析,发现相关语句在王逸之前可能已经被错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应当成为《天问》错简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县官”与秦汉皇帝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增  李珩 《文史哲》2006,(5):70-74
在《史记》、《汉书》等文献与出土简牍中,屡见“县官”一词,注家或释为天子,或释为朝廷,或释为县令。凡此诸说皆不妥。“县官”初指少府掌管的皇帝财政;从汉武帝以后,渐用为天子或朝廷的代称。  相似文献   

5.
帛书《要》篇中出现的“尚书”二字对已有的《尚书》学史的基本观点并未构成本质性的冲击,最多只能说是细微的修正而已:出土文献中称说的“尚书”与传世文献中称说的《尚书》并不是一回事,今天所谓的经学意义上的《尚书》在先秦时期只称《书》;《要》篇中的“尚书”既不是指《连山》、《归藏》,也不是指《尚书》;《墨子·明鬼下》篇中的“尚书”也不是指《虞书》。“尚书”在先秦时期泛指“上古之书”,《墨子·明鬼下》子墨子称说“尚书”二字有可能来源于《要》篇孔子称说上古典籍的习惯称谓。曾一度被学术界公认的清人王念孙改《墨子》中的“尚书”为“尚者”的观点值得怀疑,王氏之说虽然在文本上下语气上讲得通,但并没有实据,甚至可以说是属于据己意臆改,其说在出土文献的确证下显然已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辛德勇 《文史哲》2012,(4):49-59
学术界在研究新出土简牍文献的同时,也对简牍文献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作过很多研究。迄今为止,都是将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书》看作是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同样是在西晋时期,臣瓒在注释《汉书》时提到过一种名为《茂陵书》或《茂陵中书》的文献,前人对此没有作过深入考究。所谓《茂陵书》,是指在西汉茂陵出土的一批汉武帝时期的公牍,其具体出土时间,是在新莽东汉之间赤眉军占据长安的时候。就简牍文献的发现历史而言,《茂陵书》的出土要早于《汲冢书》二百五十多年,堪称最早见于记载的出土文献;就其史料价值而言,似亦胜过晚近以来敦煌、居延等地所获同类案牍。  相似文献   

7.
《北方论丛》2006,(6):155-160
文学【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与周代社会的礼制与婚俗姚小鸥(1,1)《孔子诗论》与出土文献整理的正字法原则郑丽娟(1,4)两周金文之“追、享、、孝”正义陈英杰(1,7)从《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论《河水》为逸诗安敏(2,1)甲骨缀合十组方稚松(3,1)李斯刻石文的  相似文献   

8.
曹峰 《江淮论坛》2022,(3):11-18+193
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它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的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借为“忠”。从地位上看,《五纪》的“中”居于统摄、主宰的位置。从内涵上看,“中”与中正、公平、无私、宽裕相应,具有绝对、神圣的特点。从行为上看,“中”就是所要实现的目标、最佳的行动方式。《五纪》的“中”有助于重新审视《逸周书》《论语》《管子》《中庸》《鹖冠子》等传世文献,以及清华简《保训》《殷高宗问于三寿》《心是谓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郭店简《忠信之道》等出土文献。通过“中”可以将“忠”“信”“诚”“和”“一”等概念串联为一个概念簇。  相似文献   

9.
曾涧 《西域研究》2023,(2):93-100
唐龙朔二年(662)尚书省左、右司郎中改名史有“承务”“丞务”和“成务”三种不同记载。因行用时间仅有八年,传世文献可资辨别者甚少,加之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将原本“成务”校改为“丞务”,更使“丞务”一说几成定论。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乾封二年(667)郭■丑勋告》是龙朔二年百官更名之后的唐代官方公文书,原样保存的当时中央三省相关部门的职官称谓和吏员,可与文献记载一一印证。而敦煌写本乾封二年《氾文开告身》及近年出土乾封三年《苑大智告身》等“王言之制”,新出薛元超、崔安敬墓志等石刻材料也俱提供了更名期间行用新名的实例,且以抄本和石刻形态确证了相关字形。因此可以断定,此次左、右司郎中改名应为左、右“成务”。  相似文献   

10.
史学大师王国维曾说 :“古来新学问起 ,大都由于新发见。”①2 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 ,和出土文献的大发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世纪里 ,出土文献必将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促进 ,大抵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出土文献本身即为文学作品 ,如敦煌变文、曲子词、阜阳汉简《诗经》、唐勒赋残篇、以及可视为先秦散文来研究的《战国纵横家书》等 ,它们的发现 ,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甚至改变着我们以往对文学史的认识。第二是由于一些相关文…  相似文献   

11.
宋华强 《云梦学刊》2006,27(2):38-41,70
<楚辞·离骚>里有"三后",历来学者或认为是指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贤君,或认为是指楚国的三位先公先王.从文献和楚简两方面的证据看,第二种观点是可信的,"三后"很可能就是新蔡楚简中的"三楚先"."三楚先"包括老童、祝融、鬻熊,而不包括穴熊,鬻熊和穴熊不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新出土文献为孔子文学思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对研究孔子文学思想的内容、体系和历史定位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孔子文学思想的认识,使之呈现出独立性和系统化的特征,既能与其"礼乐"思想相衔接,也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在春秋时代已渐趋自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14.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年10 月,湖北省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八百多枚竹简。这批竹简可分为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两部分。属于道家著作的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组和《太一生水》一篇;属于儒家著作的十一种十四篇:《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和《语丛》四篇。经过专家们的整理和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 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之名出版发行。郭店一号楚墓是楚国贵族的墓地,考古专家们根据从一号墓随葬品中的漆耳杯“东宫之师”铭文推断,该墓主可能是楚国太子的老师。一号墓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后段。其具体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说是公元前4 世纪末的墓葬,而墓中竹简的书写时间,应当更早一些。郭店竹简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郭店竹简《老子》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吴超 《阴山学刊》2008,21(5):57-62
《黑城出土文书》(汉文卷)中有地税、抽分羊马、酒醋课和商税等方面的文献,为研究元代亦集乃路的税务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文献反映出亦集乃路的税务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同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方 《西域研究》2005,6(3):58-68
本文主要讨论唐西州蒲昌府的等级问题。以往研究者认为蒲昌府应为中府或下府,本文认为应为上府,作者从蒲昌府的地团、蒲昌府的员外折冲和员外果毅、蒲昌府官员的仗身人数、出土文书的有关记载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证。在论证的同时,作者还对相关出土文书进行了梳理,对蒲昌府官员的身份及蒲昌府辖境的镇、戍等军事机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简牍帛书与文献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起简牍、帛书的重大考古发现 ,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修正过去人们对古文献传播方式的观点。《周易》、《诗经》、《孙武兵法》等典籍的出土 ,结合某种文本自身存在的内证 ,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文献流传的两种根本方式 :一是静态的 ,被埋入地下的文献出土了 ;二是动态的 ,在人间流传的文献 ,后来出现了差异。现在是建立科学文献学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古籍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字训诂是进行古籍整理的基本功。用训诂方法整理古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第二,订补传世训诂材料之误;第三,补充前贤时修释义之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汉简,论述了西汉时期汉人进入西域的不同方式,对屯戍士卒的 构成,吏卒更代制度,汉人留居情况,以及西域汉人的郡望,做了全面探察。  相似文献   

20.
于茀 《北方论丛》2001,(5):46-48
郭店楚简1993年出土,经整理小组的勤奋工作于199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各篇文字大致可以通读,不过尚有别未释文字,其中《缁衣》第六章未释之“ ”字,经重新隶定和考证,应认定了“弁”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