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选择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 978~ 1 995年广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极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1 )广西的综合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 ;(2 )土地资源是广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3)经济资源承载力有赶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析2002-2009年贵阳市及其各县区相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具体情况,发现贵阳市目前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而且超载情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采取诸如限制人口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乡之间人口转移进程以及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措施,以实现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看,相对于土地资源而言,新疆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疆经济资源严重匮乏,区域经济发展迟缓,动力不足;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看,无论是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还是与其他四个自治区相比较,土地资源仍然是新疆人口最主要的承载资源;从综合承载力看,新疆综合承载力虽大于实际人口数量,处于富余状态,但是,目前新疆人口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易形成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性开发、破坏性使用和低效率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失衡。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全国为参照区,通过对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则不断下降。这说明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当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为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增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最终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将理想状态区域作为参考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相对意义上的资源在某区域内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以全国为参照区,依此计算我国东、中、西部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富余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东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通过对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比较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高新才  王方 《兰州学刊》2012,(11):101-104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以全国和甘肃省作为参照区域,动态分析了1998~2008年兰州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兰州市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且经济资源成为兰州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实际人口、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是兰州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人地关系现状不容乐观。东北地区农民市民化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优势,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和战略高度认识东北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农村城市化为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基础,解除农民市民化的瓶颈约束;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保证农民市民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努力构建东北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爱萍 《东岳论丛》2000,21(4):38-39
正确处理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与其所在的城乡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环境承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在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作用下又具有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拥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必须对河南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突出特色,打造河南红色旅游品牌;加强与周边省份协作,走合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省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尽相同,对当前我国各省份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文章根据2008年全国114个重点城市的大气监测结果以及全国各大水域485个国控断面的主要水环境监测结果,应用相对剩余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环境综合承载力,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已与物质能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 ,论证了信息资源在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此基础上 ,提出文明合理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供我们照搬,因而唯一的出路在于创新.但必须把握创新的绝对与相时统一尺度,才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资源环境状况对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未构成严重威胁,但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三废”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上世纪90年代。广西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适用于广西。要建设“生态广西”,应转变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抓好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积极、稳步地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治理“三废”的资金投入。在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中,各级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旅游承载力的构成着手,运用经济学效用最大化基本原理,对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达到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现状出发,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多目标规划评价预测模型等,分别评价和预测了该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承载力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参考单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目前,中国自然资源占有率偏低而且又是资源消耗大国,资源消耗水平高,资源对外依存度严重,这三个方面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不安全因素。资源安全的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对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上,并主要局限在能源安全储备指标、水资源紧张状况指标、粮食安全方面的评估指标和金融安全的评估指标上。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思路,倡导资源可持续安全;适度开发,实施适度资源保护;促进交流,加强资源安全的国际合作;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寻找出路,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合理储备,建立战略储备制度;强化保护,提高资源再生和恢复能力;加强管理,保障资源可持续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贺琼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3):135-139
河南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对其科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五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会使我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横向对比这五个方面与其他中部五省的差距,会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最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国家增长红利中区域资源负债的补偿;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本质上是政府和市场双重导向下的去资源化的再工业化过程。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升综合承载力,即提升经济创造力、社会支撑力和环境承载力,提高经济转型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看,就是要实行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