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本八三年秋季教材,新增选了三首唐人的送别诗。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见初中语文二册),另二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见初中语文四册),是三首不同风格和情调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作者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后中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尉、江  相似文献   

2.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平明送客楚山孤③。洛阳亲友如相问④,一片冰心在玉壶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辛渐:王昌龄为江宁丞时的诗友。本题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②“寒雨”句:此句中“入吴”,各家注解说法不一。是谁入吴?是辛渐?是作者?有的注为辛渐,较  相似文献   

3.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之称号。有唐一代,只有李白的七绝堪与之伯仲。卢世璀《紫房馀论》说:“天生太白,少伯(昌龄字)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王昌龄七绝诗”善于用含蓄凝重的语言,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旨遥深,尺幅千里,蕴味无穷。他的这首《出塞》诗,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在古城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建筑——芙蓉楼.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字少伯)被贬龙标而修建的.该楼高十九米,纯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楼下面石碑刻有王昌龄的官楚诗和芙蓉楼落成诗.楼的周围还建有“冰心玉壶亭”,“半月亭”,“耸翠楼”,“三角亭”,“送客亭”,  相似文献   

5.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6.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中的新兴诗体,正是唐代诗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种诗体推向了艺术高峰,显示出巨大的艺术功能。而李白,还有王昌龄,在这种新诗体的建设中,发挥了拓荒者、开创者的作用。 王闿运云:“七言绝句,和乐皆五句,盖仿于《淋池》、《招商》。其平仄相间,唯作四句,则始于汤惠休《秋思引》。自是以后,盛于唐代,有美必臻,别为一体。而工之至难,一字未安,全章皆顿。”(《湘绮楼说诗》)王士祯云:“七言绝句,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检《全唐诗》,王、李以前七、八十年间,所载七绝不到一百三十首  相似文献   

7.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原注: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世传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为《江南逢李龟年》。清代孙洙(蘅塘退士)把这首诗选入《唐诗三百首》,旁批云:“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黄生云:“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沈德潜云:“含意未申,有案无断。”亦重其著意于言外。这首七绝一向脍炙人口。首二句追忆在名王巨卿间的胜会,三句点出相逢的地点,结句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一位高产诗人,同时也是七言绝句创作最多的一位诗人。在他今存三千八百余首诗中,七言绝句就有将近七百首。一生创作这么多的七言绝句,不仅在他自己全部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量之多也居唐代诗人之首。但是,他的七言绝句在人们心目中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在一些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中,白居易的七言绝句能够入选的却寥寥无几。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选了六首,入选数居唐  相似文献   

9.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辛渐作者的朋友。连江满江。吴与下句的"楚",都是指镇江一带地方。平明清晨。冰心像冰一样莹洁的心。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心地纯洁明净,没有受到玷污。玉壶玉制的酒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还表白了自己高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六九八——七五七?),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祖籍太原,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尤以七绝见长。清代卢世■说:“天生太白、少伯以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紫房馀论》)更有人推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都是唐代开元(公元713—741年)年间负有盛名的诗人。他们各自写下了不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脍炙人口、流畅自然、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诗篇。他们的不少诗篇已被当时的乐工谱成曲子在民间广为传唱。有个故事写道: 一天,他们同去京都长安市街的酒楼饮酒,正巧遇到梨园歌女在酒楼内唱曲宴乐,他们三人便悄悄地躲到一个角落里围着火炉观看。王昌龄悄悄同高适、王之涣商量说:“我们几个人一向都各以擅长写诗出名,每次不能分出高下优劣,今天咱们听听这几位歌女的吟唱,看谁的诗作被谱入歌曲的多,谁的作品就算是最好的。”不一会儿,一位歌女打着拍子凄清地唱着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歌词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释词语,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俗词语,然而词义比较特殊,为一般辞书所未收,因而容易误解。今略陈鄙义,试为之解,以期引起同好们的注意,共同切磋琢磨,求得确诂。转一指吹奏乐器,如:“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陈后主《昭君怨》)“笛转”犹“笛吹”。“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颜之推《和阳纳言听鸣蝉篇》)“转箫”犹吹箫。“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谢脁《随王鼓吹曲十首·从戎曲》)“清笳转”,即清笳鸣。“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饶吹响发,笳声哀转。”(《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太平广记》引此文,“转”作“啭”,两字通。《广韵》去声线韵,“转”、“啭”同为知恋  相似文献   

13.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坛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其数量之盛、风韵之妙,前所未有。宋洪迈、清王士禛都曾编辑过《唐人万首绝句》,其中七绝数量又远远超过五绝。洪迈云:“予编唐人绝句,得七言七千五百首,五言二千五百首,合为万首”。前者竟为后者之三倍有余。从质量上看,“诗至唐人七言绝句,尽善尽美,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妇人女子,佳作累累”(宋荦《漫堂说诗》)。  相似文献   

14.
一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曾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所谓苏轼“晚喜陶渊明”主要是指他晚年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期间特别喜好陶诗。实际上,苏轼喜好陶诗,早在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就开始了。当时他就把自己躬耕的东坡,比为陶潜游过的斜川,把陶潜的《归去来辞》隐括为《哨遍》。苏轼写作和陶诗,也是从元祐七年(1092)知扬州时就开始了,曾和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不过,苏轼大量写作和陶诗确是在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到达惠州以后,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意是分不开的。苏轼认为自己同陶潜的性格和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太原考     
对于秦国设置太原郡(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以前的“大原”地望,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今太原市附近;①有的认为在今固原、平凉一带;②有的认为在今晋西南。③我认为:前二说没有搞清楚“太原”本身的演化过程,因而各执一,未及全貌,这在后面详考;后一说,值得商榷,王国维氏主张此说,他的根据为《禹贡》、《左传》。他说:“《禹贡》记禹治冀州水,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  相似文献   

16.
这是1961年姚雪垠《题<李自成>第一卷原校》组诗中的第一首。作者在该诗的附注中说:“不仅《李自成》第一卷的草稿是在痛哭中写出来的,而且以后我经常为自己创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激动得热泪横流,泣不成声。”这首诗记载了作者在《李自成》创作过程中的艰难起步,抒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激情,也表明了他艺术上的宏大抱负。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王守仁语)“走你的路,让人们去  相似文献   

17.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是唐代七绝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但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词句的解释,却很有些不同的看法。 唐汝询《唐诗解》(卷三十六)认为这是一首厌战的诗:“苦战久矣,然不破楼兰终无还期,悲何如耶!”他把“黄沙百战穿金甲”理解为“苦于久战”;把“不破楼兰终不还”理解为“不破楼兰终不得还”。从而得出结论,说这是首抒发久战思归而又终无还期的感情极其悲愤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一742年),字季陵,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人,盛唐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导读DAODU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我国古代西北的边塞雄伟壮观而又荒凉萧瑟的景象。黄河在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一座孤城耸立于高山峻岭之间。羌笛吹着悲伤的《折杨柳》曲,好像是在怨恨这荒凉严寒的边地春光来得迟,其实又何必呢?因为春风是不到玉门关来的,借以抒发驻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诗的构思十分精巧,用杨柳、春风写出语意双关的佳句,流传千古。①凉州词:为乐府诗题…  相似文献   

19.
课间偶识     
一、《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前一“欲”字,我以为是衍文。疾,疾恨之意。战国时代,国君剥削奴役人民,十分苛酷,人民自然产生疾恨之情,这种感情,是自然的流露,并不是“欲”不“欲”的问题。就修辞来说,有前一“欲”字,觉赘;无则简净。这句上文是:“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可知此“欲”字是涉上下几个“欲”字而衍。二、《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齐策四》):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这句的“威后”,疑是“太后”之误。前文有  相似文献   

20.
元末画家兼诗人王冕,对元朝统治不满,隐居浙江诸暨的九里山中。种梅花千株,对花作画,创造了一种画“野梅”的技法,被称为“没骨梅花”,成为扬补之以后的新画派。 他在一幅《墨梅》上,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