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履行提供地方公共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职责,这就要求地方税收体系必须要满足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需要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的趋势,导致地方政府职责、事权与财权利益之间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能力与效率。因此加强地方财力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现行地方税收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可为提高民生福利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地方政府以局部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竞相降低有效税率,或实施有关税收优惠等途径,以吸引其他地区资源流入本地区的政府白利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隐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政府性债务一旦偏离正常轨道,将对当地乃至全国产生灾难性后果。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约束力和举债内容合理性,甚至腐败问题治理上往往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体制方面1.财政体制。1.1美国政府的财政体制。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将国家财政划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财政。各级政府实行彻底的分税制,州和地方政府均有独立的税收权利、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体系,经当地议会批准可发行各自的政府债券。美国联邦政府更多地承担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责任,负责提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经济与企业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对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征税,向下的税收竞争仍然是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反应的常态。这意味着通过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来引导地方政府实现自发的税收协调机制在中国并不存在。中国式分权与以GDP为主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相捆绑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中国城市集聚经济不足、不稳定与趋同以及依靠"政策租"而形成的虚假产业集聚可能是阻碍这种自发协调机制运行的原因。我们认为,通过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这种自发的协调机制理应成为中央政府通过地区间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协调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13,(4):136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伸手预支,而地方政府也只能另觅"收入"。其次,中国的税制不遵循"无代表不纳税"原则,几乎还是政府单方面决定一切税务事项。第三是预算不透明,2008年,国务院曾发布相关法规要求政府部门发布预算信息,但始终缺乏威慑力。而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双重倒逼及地方政府官员机会主义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官员通过融资平台、PPP"马甲"等形式进行违规举债,造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提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难以治理,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隐匿性,而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的特征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治理提供了积极的技术支撑。应增强预算部门数据统计能力,有效控制隐性债务规模;强化监督部门财政监督能力,促进多元监督局面形成;优化政府与社会合作,保持社会资本的良性运转;提升地方政府税收征管能力,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量。  相似文献   

7.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把政策目标变成现实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同时也是维系政府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诸多公共政策的总体效应的减损,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因此,通过对成因的分析寻求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城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财政职能的创新和实践尤为重要。转变财政职能,利用财政体制推动城镇化进程。分税制从制度层面增强了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财政动力,分税制赋予了地方财权,把相关城镇建设过程的税收作为地方可用财力,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收入蛋  相似文献   

9.
依据公共品供给需求理论,本研究考察了中国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现状,利用1998~2008公共支出样本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公共支出偏差的多层次因素,在控制了需求因素(收入、税收和人口学特征变量等)后,经验结果认为对于追求短期绩效的地方政府来说,民众的民主参与可以削弱因基础建设扩张导致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此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有利于弱化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尤其在"人大"和"政协"的民主参与机制下,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更加趋于民生关联的公共品供给。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预算、税收等管理体制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因分析,并在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法律制度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筹集、使用和偿还的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宁 《决策探索》2007,(6):88-89
一、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成本理论分析 政府作行政决策是要付出成本的.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成本指的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的总和以及其他可用或不可用货币度量的价值牺牲.这一定义说明,行政决策成本除了看得见的直接支出外,还包括看不见的间接付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在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分配不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约束弱化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尽管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是事实上,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或负债经营,在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机构不规范、金融活动的行政干预较强的情况下,地方债务会发展为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凤民 《决策与信息》2013,(10):102-102
由于地方政府和官员从切身利益出发,对国家政策采取选择性执行、虚假性执行、机械性执行以及被动性执行等,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暴力拆屡禁不止都一定程度上与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有着重要关联。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问题目益严重,由此导致了诸多公共政策的总体效应的减损,削弱了中央权威,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分税制的现行体制下仍存在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某些收入划分不合理,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政府过度透支未来财力等问题。在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坚持分税制的基奄框架的大前提下,有必要把明确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建立合理科学的地方税体系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处理好分税制的渐进性改革与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7.
何睿 《决策与信息》2010,(7):172-173
本文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举债的融资方式有哪些益处,同时又易引发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举债融资易引发的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杜焱  赵山 《决策》2001,(8):33-34
我国现行的地方税收体系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按照分税制的管理办法,其中划归地方税收收入的税种有18个(不包括共享税),虽然从税种的数量上来看,占我国已开征税种的70%,初步奠定了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制度环境的制约,中国的分税制本身就是一个不很彻底、不很完善的财政过渡方案,仍存在包干制下的"基数"问题,特别是在未划清事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财政分权,实质是一种"分钱机制",必然导致目前的地方税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当前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基于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以下简称省区,港澳台地区除外)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分权、纵向财政平衡度和GDP增长率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负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国内财政关系现状,从税收分成比例调整、税收制度优化和理顺央地财政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财政分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模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模式发行主体和偿债主体的不一致性,但高层级地方政府在分配债券资源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本文依据结构化模型及契约理论,从高层级地方政府的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分配决策模型。在效益风险合理搭配的框架下,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对双重目标进行加权,分析了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之间的债券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政府债券违约概率最小化等多目标优化求解,可以实现政府债券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改进。这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性化和政府债券合理配置研究将大有裨益,从而有利于科学管控我国日益严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