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新宝 《经营管理者》2014,(27):191-192
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规定,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需要的发展推动着人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需要的发展又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当今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人的需要方面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考虑人自身的特点,其次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是结合我国国情,实事求是,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途径,克服一切障碍,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既从人的发展的总视角展开,又应联系当前的社会状态,结合科学发展观,二者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才使人的全面发展从空想理论变成为科学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才使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实践的土壤。本文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梳理,正确认识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从人的发展角度来来促进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人的发展的含义,马克思的有关人的发展观全面而深刻的说明了说明是人的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第二部分论证了成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人的发展是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成人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第三部分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对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成人教育在管理模式,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人的二重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生命本能的需要和反映。如吃饭、穿衣、睡觉、自卫等等。社会属性是指人为了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需要而生存发展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定关系。人的社会属性是由人的社会化演变而形成的。所谓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一个自然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7.
张涛 《决策与信息》2013,(11):165-165
生态美学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借鉴,坚持生态美学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理念,使人与社会关系的建构立足于这些理念之上,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这种管理思想强调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能动性最大的、最活跃的,人与环境是有一种交互作用的。这种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坚持人本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把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这种管理思想是将人的发展视作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石庆波 《领导科学》2022,(10):146-149
元宇宙尚处于理论构建及技术探索阶段,描绘了未来数字社会的图景。从社会静力而言,元宇宙是现实社会复制到虚拟社会,即现实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语言交往、家庭伦理、价值信仰等因素移植到虚拟社会场域中。从社会动力而言,元宇宙是现实社会变迁为虚拟社会,即传统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向未来发生颠覆性变革。元宇宙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形式孕育并脱胎于现实,人类应为迎接新事物到来、迈向元宇宙社会做好现实准备。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的发展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菲 《决策与信息》2011,(12):170-171
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以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本文以唯物史观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所做的理论阐述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石,重点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推进其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浅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治权 《科学咨询》2009,(14):92-93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上。民生问题与广大人民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宗峰 《决策探索》2011,(4):58-58
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人的社会性、保持同社会发展一致性的过程。青年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也更多地具有社会的和政治的色彩。青年已成为一种对社会发挥主体作用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产力存在三方面缺陷 :一是生产力概念本身的缺陷 ,一是不理解或不完全正确理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是生产力只反映物质财富的增多 ,却不反映这种增多是否公平、公正、合理 ,揩出生产力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不合理性。但并不因此否认生产力本身及其发展 ,而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至于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无疑是坚持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09,(10):I0007-I0008
新世纪以来,安徽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庆前夕,《决策》记者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话题,对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进行了专题采访。 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开展社会建设 《决策》:提起发改委,大家可能更多地会想到“大项目、大规划”,想到发改委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往往较少关注到你们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标准离差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国泰  李刚  程砚秋 《管理学报》2010,7(2):301-310
通过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理性分析,构建了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的标准离差法和主观赋权的AHP法的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辛鸣 《决策》2005,(6):54-54
制度存在及其发挥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现象之一。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的需要的多重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冲突与协调,更加凸显出了制度的举足轻重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高校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高校的建设也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发展的主线和本原,不断满足高校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高校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高校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决定收入分配制度的选择和变迁,收入分配制度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推动和制约双重作用,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人的发展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