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宪乔喜写雨诗,所写雨既有愁雨、苦雨,亦有诗雨、美雨、禅雨。其雨诗笼罩着阴郁的基调和迷离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笔下有许多内容上与"雨"相关的诗歌,这些咏雨诗既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雨的多姿多彩,又融注了诗人特有的感受、体验和情绪。这些情感的生发过程主要有三种情形:因雨而喜,对雨而愁以及值雨而赏。  相似文献   

3.
翻开杜甫诗集,在他留给后人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有关咏雨的诗就有五十多首,这在盛唐诗人中是非常突出的。然而遗憾的是对这些咏雨诗,至今还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系统的研究,这对于全面评价诗人杜甫,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本文试图对杜甫的咏雨诗做一简要的论述,或许给研究杜诗的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雨是一种最平常的自然现象,千百年来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雨也就没有世间万物的生机勃勃。雨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但人们却对雨倾注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作为自然界的雨,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心境等不同而对雨往往带有不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如雨与悲伤的心理情感相联、雨与诗情画意相融合、咏雨而意在农务、表面咏雨而实则与时政相联。  相似文献   

5.
东晋玄言诗的类型有赠答式、咏季候式、直咏老庄式、观览景物式四类,这四类玄言诗在体悟玄理时都忽略诗中感性形象的具体性而注重其概括性。但诗人一旦把观览景物作为注重点的话,玄言的体悟便退居次要,改造玄言诗的契机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闲适诗中,"咏病"是较为突出的题材之一。诗中的"病"与节候、景物、亲情、友情密切结合,一方面反映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现实,另一方面体现出诗人追求精神"闲适"的努力。白居易咏病又往往表现出浓厚的说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杜甫写雨诗的分析、对比,文章认为由于雨的特点、居住地的气候、中国古典诗歌中写雨诗的传统和自身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雨成为杜甫经常描写的对象;写雨诗则表现了杜甫丰富而敏锐的情感,显示了杜甫生命的境界.其特点为在描绘雨时,杜诗体物工妙;在用雨来营造意境时,杜诗造境浑融;在用雨来象征暗示时,杜诗比兴深微;而李商隐的写雨诗作为个案,则深刻地反映了杜甫写雨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其海棠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我手写我心,极具个人特色,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总的来说,元好问海棠诗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海棠花蕾的偏爱及对海棠花叶形色的描绘,借海棠意象表达亡国之痛,抒发飘零之苦,歌咏女性之美,并将人生哲理融入诗中,发掘咏花诗的理趣之美。  相似文献   

9.
袁宏道的《胡孙愁》等四首咏华山景物诗,不仅能紧紧抓住景物特点给予准确生动的描述,而且能即景生情,鲜明地表现中作者的个性,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李商隐的雨殇情怀诗中,“雨”成了一种有灵性的比兴和象征寄托,借雨写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借雨寄托个人的不幸身世和人生体验,借雨象征险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势力。他对雨的倾情,是他隐晦、曲折解读人生命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贵州近代人莫庭芝的诗词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咏贫士诗描写了自己的穷困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亲情友情诗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情.山水田园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咏贫士词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感叹时光流逝,描写了自己的愁思.山水田园词描绘景物生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雨巷》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效果。这里,朦胧美的营造是匠心独运的:情节的点染呈模糊状态,读者对此可有三种"猜想";意象的勾抹也是模糊的,读者对此可有三种"选择";意境的渲染如梦似幻,因流动而"化媚";象征的"多义性"耐人寻味,也是一种朦胧的美。诗中,情节、意象、意境和象征的特点在"整一"中掩映融合,形成了诗歌独具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审美效应。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让《雨巷》赢得了"中国现代朦胧诗经典之作"的美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杜甫对苦难民众一贯的情感态度,以及他在作咏雨诗时的惯常思路,其《喜雨》诗“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句,表现出诗人虽心喜蜀中这场雨,但仍心有不足而“忧思”:不仅忧“巴人”也忧因旱灾引起的吴越“盗贼”。因此他盼望再有一场滂沱大雨,不仅彻底解除蜀中的旱象与“气”,而且解除吴越的旱象与灾,从而缓和吴越地区的政局。  相似文献   

15.
卓卓浮屠霭夕晖,诸天景物望中微。凭陵几见川原改,剥落频繁劫火飞。雨散天花衣欲湿,光含舍利鸟知皈。寄立华表峰头鹤,城郭人民是与非。这首诗是前人咏锦州八景之一广济寺塔的诗句。就在这千年古塔后面,有一座壮丽巍峨的古建筑——大广济寺。大广济寺也曾称大佛寺,相传肇建于唐,但根据记载应是建于辽。约在辽道宗清  相似文献   

16.
侠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早有,随时代发展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期,梁朝偏安南方一隅,其文人咏侠诗不仅反映出独特的时代风貌及前代文学影响,也体现出文人独特的心态及文风。文章从梁代文人咏侠诗的审美现象--诗中豪气、地理及季节特点、侠的佩带物及表现的知遇情结,仍可找出诗中深藏的文化根源,及梁代文人咏侠诗得以呈现别具一格的审美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郑维萍 《南都学坛》2005,25(5):76-79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等的相异。  相似文献   

18.
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其飘洒不群、傲岸卓立的自我形象本身就是宋词作家睥睨权贵、向往自由的典范。若从整体来看,他对宋词影响最大的并非其汪洋恣肆之作,而是咏写"妇人与酒"的旖旎小诗。此外,他的咏月、怀归、怀古诗等也多为宋词所取。  相似文献   

19.
敦煌《咏廿四气诗》,共二十四首,作者依据气候、农事活动以及民俗,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面貌,其内容贴近生活风格朴素构思手法新颖,是同类题材诗歌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绍了《咏廿四气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与同类的唐代咏节气诗、宋代咏节气诗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对比,以更好地感受这组咏节气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 2 0世纪 30— 4 0年代蜚声文坛的杰出的天才诗人 ,他一生留下的诗作仅有 90多首 ,但他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幽怨之情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成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从其代表诗作《雨巷》 ,可以分析出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的体现 :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与诗人独特的感情个性相一致 ,他的诗在形式上独具匠心 :意象的选择受晚唐颓废诗派的影响、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运用的含蓄蕴藉、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