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我国。对伊斯兰教的称呼,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也各不相同。唐宋时期,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法”或“大食教度”;明朝称“回回教门”或“回回教”(回教);明末至清代称“清真教”或“天方教”;后到1956年前,称“回教”;1956年后则普遍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回回家里三件宝,汤瓶、盖碗、白孝帽.汤瓶是回族穆斯林家里必不可少的漱洗用具. 汤瓶原名洗壶.相传唐朝时期,一日,唐王梦见金殿大梁倒塌,只见一位头缠白布、身着绿袍、肩搭毛巾、手提洗壶的高鼻梁黑脸大汉把大梁顶了上去.第二天,唐王召集文武大臣圆梦,徐茂公说:“此大汉是西域回回,唐朝江山要靠西域回回来保.”当下,唐王命徐茂公挑选了60个唐朝小伙子换来60个西域回回,回回由宛朵斯爷爷带领来到长安,唐王亲自迎见,怕他们想家,都给他们纳了亲,又建造了清真寺,供他们礼拜.后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的回顾研究任何问题,应该首先了解这个问题研究的历史,以便吸收前人成果,免走前人弯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研究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形成的关系,也应是这样. 1936年,金吉堂《回教民族说》一文发表于《禹贡》第五卷第11期,文中说:“回族者,回教教义所支配而构成之民族也.”这大概是第一次以明确语言提到伊斯兰教对回回民族形成的作用,他从血统、生活(生活方面又分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  相似文献   

4.
(一)台湾穆斯林概况在我国台湾省,何时传进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否载有穆斯林的行踪、动态?似乎很少有人瞩目留意。在—般印象中,多认为近代在那里不易寻觅穆斯林的足迹,直至近半个世纪以来,才纷纷出现从大陆前往的各族穆斯林。其实,据一些在台北的回族学者考察,远在明末清初,明代遗臣延平郡王郑成功于1661年率军渡海、攻占台南、驱逐荷兰人,并以台湾为反清复明基地之际,便有相当比例的回族官兵随大军赴台。如定中明阿訇在《台湾的回教》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回族和其他九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十分崇尚清真。“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含“清净无染”、“至清至真”,“纯净洁朴”之意。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指出“清真”意为纯净洁朴、无尘无染。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赞美友人裴政的诗中写道:“韩生信莫彦,裴子含清真”。宋代诗人周邦彦著有《清真词》一书,本人亦自号“清真”。明代回族学者王岱舆,人称“真回老人”。可见,从南北朝到宋代800多年间,“清真”一词着重用以表示文人墨客清廉高洁的品格和清雅幽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著名历史学家、回族史研究专家白寿彝教授的《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最近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汇集了作者三四十年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十一篇文章:中国回教小史;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传统;从怛逻斯战役说到伊斯兰  相似文献   

7.
礼拜是伊斯兰教五功(即念功、拜功、斋功、朝功、课功)之一。《古兰经》第四章第一百零三节说:“你礼拜吧!礼拜对众穆民是受时间制约的天命。”《布哈里圣训实录精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来,日本对阿拉伯的研究,曾掀起过两次高湖。(一)1937年日本对阿拉伯的研究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许多研究伊斯兰教的机关和团体,大学也设置了阿拉伯语专业。颇负盛名的有:回教地区研究所,大日本回教协会、外务省下设的回教班和东亚经济调查局等。这些单位分别定期发行《回教地区》、《回教世界》、《回教概况》、《新亚细亚》等研究专刊。此外,东亚研究所和太平洋协会中,也设置机构,指定专人,从事伊斯兰教的研究。大阪外国语大学增设  相似文献   

9.
《月华》是民国时期我国研究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学术性刊物.在马云亭、唐柯三、马振武、孙幼铭、赵振武、孙绳武等人的倡导下,于1929年10月创刊,社址设在北平成达师范学校,主编为赵振武.该刊是民国时期各类伊斯兰刊物中发行时间最长、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行销至南洋群岛、印度、缅甸、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英、法、美等国.其办刊宗旨是:发挥伊斯兰教适合现代潮流的精义;介绍世界各地回民消息;增进中国回民的知识与地位;解释回教新旧派别的误会;提高中国回民的国家观念;提倡中国回民的教育及生计.民国时期,称伊斯兰教为回教,回教与回族往往不分,世界各地的回民指世界各国的穆斯林.《月华》所辟的栏目很多,其中有回教世界、论著选载等涉及阿拉伯世界各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言相传,人人皆说。然而,“南山”一直是未解之地。《辞海》对此有三种解释,其一指古时齐国的南方之山;其二称秦岭终南山,以及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其三泛指南方之山。  湖南的一些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证后,日前提出:“寿比南山”之“南山”即是南岳衡山。南岳古称寿岳 位于湖南中部的衡山,为五岳中的南岳。南岳有七十二峰,首起衡阳回雁峰,尾至长沙岳麓山,横亘楚天,气势磅礴,素有“五岳独秀”之誉。  南岳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称——寿岳。学者们考证发现,最早称南岳为寿岳的,是唐朝…  相似文献   

11.
宗教问答     
一,穆斯林见面时互道“赛俩目”有什么规定? 答:有的。穆斯林见面时说“赛俩目”,这是伊斯兰教的礼节,表示亲近、平等。据伊历1344年7月出版的《中国回教学会月刊》一卷一号记载,应当是进来的人给在屋内的人说“赛俩目”,年青的人给年长的人说“赛俩目”,丈夫在外回家见到妻子先给妻子说“赛俩目”,一人同众人,一人先说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际》2007,(4):5-5
事件起因: 2005年8月10日,著名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上发表名为《欺世盗名的八卦宇宙论》的文章引起争端,因而遭“八卦宇宙论”创始人家属索赔40万;五媒体因刊发或转载文章被索赔210万。在《欺世盗名的八卦宇宙论》一文中,方舟子称:“刘子华无视现代天文学的常识沿  相似文献   

13.
诗由怨生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意思是说,大凡优秀传世之作,都是作者在困顿潦倒时所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不也正是受宫刑之辱而遗《史记》,留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千秋吗?“诗由怨生”这一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命题,在我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孔子在《论语》中讲:“诗可以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抢先付梓的头两部汉文通译《古兰经》,都是汉族学者主译,确实对穆斯林译本起了催生促长的作用。距广仓学窘《汉译古兰经》诞生还不到一年,王文清的《古兰经译解》作为第一个穆斯林译本,“千呼万唤始出来”。出版日期是民国廿一年(1932)二月四日,由中国回教俱进会刊印于北平。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阿拉伯诗人蒲绥里(1213—1297?)以长诗《盖绥迪、布尔德》(一译《衮衣颂》)而享盛名.这部诗集最早译本为波斯文、土耳其文、柏柏尔文,各种文字注释达90余种.我国回族学者誉之为《天方诗经》,对诗人和诗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补虽里(旧译)天方学士也,才雄天下,学富古今.幼年蜚声,文章绝世,尝以诗词称天下之贤俊,贬天下之奸佞,鸿章一出,四海流传,是以王侯卿大夫一时显者,皆爱而畏之.思慕圣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乃作诗赞圣,以其内性外行,天人感应之奇,组织成章.”“天方各国歌颂功德,自帝王臣宰以至学上、大夫,诗章集,而其最妙者,莫如补虽里《衮衣颂》.《衮衣颂》在阿拉伯社会曾经风行一时,庄严和谐的咏叹调迥荡在城市和乡村.一些诗被奉为格言,甚至只要虔诚朗诵,足以逢凶化吉,虽近于荒诞,但由此可见这部诗集在穆斯林中产生的影响之大.1848年,回族学者马复初游学阿拉伯世界归国,携回这部诗集和有关注释,曰:“余自返中华,思以汉文译出,不特为我教习经教知其蕴奥,即业儒者亦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地》2013,(10):4-4
为防止学生在考试作弊,泰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竞想出“防作弊帽”招,戴在头上白色A4纸遮住双颊,预防有人想四处张望、偷看旁边同学的答案,不少网友看了笑说,“好像要奔丧喔!”据泰国《曼谷邮报》消息,泰国农业大学因为考场太小,学生彼此坐得很靠近,为了防止作弊,学校跟学生间协议,考试戴上“防作弊帽”,校方指出,学生们都很乐意也觉得很有趣,没有强迫他们戴,同时也澄清这不代表学生常作弊,以后不会让学生戴了。  相似文献   

17.
佳作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6,(6):47-47
迁入新居谓之乔迁,典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因《禽经》有“莺鸣嘤嘤”之语,故又演化为“莺迁”,以作颂贺之辞。《淮南子·说林训》云:“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所以“,燕贺”一词也成了颂贺新居落成之语。  相似文献   

18.
台湾回教协会(台湾现在仍称伊斯兰教为“回教”)曾公布过一个数字,称全省有穆斯林4万,其中半数为历史上入台的大陆穆斯林后裔,另外半数是1949年后入台的穆斯林。有史料记载,早在元、明时期,就有穆斯林来台。如元代穆斯林官员纳绥拉丁后裔阿里曾到台经商,台湾著名风景地阿里山就由此得名;明永乐7年至宣德6年间(1409~1431),我国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1996,(5)
延年益寿话食姜许慎《说文》谓姜为“御湿之菜也”。王安石《字说》云,姜能“强御百邪”。原来,长得愣头怪脑的姜却是极好的保健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认识食用生姜有抗衰防老的功效。他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姜食”。在那个饱尝战祸的年代,孔子却活了...  相似文献   

20.
当笔者看到这篇《大学原副教授涉嫌聚众淫乱被公诉,称换妻本应无罪》的报道时,深感震惊!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竟然会发生“换妻淫乱”的龌龊勾当,而且居然还冠冕堂皇。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力挺这位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