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花甲母亲喜结良缘新雪母亲40多岁时守寡。10多年来,很多热心人为她牵线搭桥当月老,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我们姐妹俩也劝她再找个老伴,可她总是摇头,说不愿走这一步。母亲性格内向,有什么想法都憋在心里,我们做女儿的也不好声张,怕母亲说嫌弃她。为了让母亲少点寂...  相似文献   

2.
一哲 《金色年华》2009,(3):16-16
44岁那年,她下岗了,丈夫一年前也下了岗,儿子正在大学念书,她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下岗使她这个家里的顶梁柱遭到了沉重一击。但是她不能倒下,所有的眼泪和痛苦都必须咽下,她还要继续支撑这个家。  相似文献   

3.
漂亮的查梅,和老公经营了一家生意红火的湘菜馆。不知道是为什么,每次见到查梅,她总是一副开心的笑模样,岁月在她身上,似乎没发生什么作用,她看上去,永远是一个小女孩的模样。如果她不说,没有人能看出她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杲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5.
周叔山 《老年人》2013,(7):34-34
母亲今年89岁,可说是到了耄耋之年。母亲身板硬朗,脑子灵泛,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一是一,二是二,很有条理,让我们做子女的不得不佩服。母亲虽然是旧社会生人,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一点也不落伍。去年她让我帮她买个3G手机(第三代手机),一到她手上,她就玩得溜溜转,下载上线什么  相似文献   

6.
4目1日是个喜庆的日子。全天,田大妈认下的五个曾经被判刑或劳教的“儿子”中的老四——王天浩就要举行婚礼了。作为母亲,还有什么比亲手帮助儿子筹办婚礼更让人高兴的事呢……这些年,为使五个“儿子”成家立业,田大妈把“饺子馆”多年的盈利都用在了帮“儿子”们买汽车、办分店、找对象上了。如会,“儿子”们事业干得有声有色,家庭和睦温暖,田大妈的辛苦没有白费,她由衷的高兴!失足儿子让母亲痛心疾首田大妈名叫田淑珍,她和丈夫老齐都是东北人,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1973年她与丈夫齐向前带着11岁的女儿齐艳杰和9岁的…  相似文献   

7.
唐雪元 《老年人》2013,(5):34-34
从老家株洲来成都的火车上,母亲度过了她57岁的生日。生日那天,我就给她打电话承诺:到成都后重新为她过个生日!母亲和继父到我家后,稍作歇息,我便催他们出门去酒店——补过生日。"蠢崽哟,妈的生日过都过了,还搞什么补过啰,再说,每年一次生,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明年你再给我过吧。"  相似文献   

8.
锤杀母亲,焚尸灭迹,21岁的她预谋半年之久。伙同男友犯下了这丧尽天良罪恶。到底,她与亲生母亲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令她如此凶残下此毒手?  相似文献   

9.
叶子 《当代老年》2006,(2):20-21
面对病危的下岗母亲,15岁的女儿用孝心引领了一个城市的爱心大合唱,奇迹终于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赵文静 《老年人》2008,(5):29-29
周末在家陪母亲看电视,一档关于美容的节目让母亲很是感慨,她说,看看现在的人多有福,多会享受,硬生生就把个四十几岁的人美得跟个三十岁的人一样。不像我们那会儿,风吹日晒的,三十不到却像个四十大几的人了。母亲跟我唠叨着,看得出,她是打心眼里羡慕。  相似文献   

11.
廖静仁 《老年人》2008,(2):30-31
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片葵花地。 那时候,我跟随着母亲在她任教的田庄乡小学。母亲教两个班,一年级在楼下,二年级在楼上,每每上课或者下课,我总能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得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来。母亲那时才三十多岁,热情与敬业让她充满了朝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果断干脆,而唯一令母亲小心翼翼的,是她跟学生讲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06,(11):16-17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嘎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对母亲,竟然没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13.
母亲今年八十岁。十年前,我的女儿出生,母亲便从乡下来到我家,帮忙照看孙女。母亲照料孩子太有经验了,她一生不仅养育了我们七个子女,连三个哥哥的几个子女都是母亲照看大的,有母亲在家,我和妻子感到工作和生活上并不因为有了孩子而增添了不便。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后就哭了。父亲傻乎平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怎么能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母亲     
三毛 《职业》2007,(14)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相似文献   

16.
陈文洪 《老年人》2010,(8):33-33
母亲一生过着贫寒简朴的日子。因其穷自觉卑下,最怕麻烦别人。到老了,对我这个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也从不轻易提出什么要求。唯一的一次,就是在她73岁那年,让我陪她到上海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7.
李慧玲在她满38岁那天——1998年2月20日,才随着她事业的成功,喜气洋洋地步入洞房。为了这一天,她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涩,有过多少愁苦与哀怨是谁扼杀了少女怀春的心1959年,李慧玲出生在奉节县兴隆区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二磺厂当工人。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让她到二磺厂当了临时工。当时李慧玲已满23岁,农村的家里有好些人给她提亲说媒,父亲却一概拒绝。在母亲的安排下,她背着父亲先后与几个农村青年相了亲,但几年的工厂生活,已使她看不惯农村人。她对母亲说:“让我在工厂找朋友好吗?”母亲见此情形,也就同意了女…  相似文献   

18.
超平 《老年人》2013,(12):31-31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她和我还没有成家的弟弟住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衣食无忧。过了3年,弟弟年岁大了,结婚成家,母亲的人生大事算是做完了。弟媳人长得漂亮,但脾气性格却不好,和我母亲在一起,经常闹矛盾。弟弟生性懦弱,是个典型的“妻管炎”,不敢管也管不了自己的老婆,家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母亲只得自己开伙单独过日子。我看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多次劝她到县城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9.
送走94岁的婆婆才一个多月,王周生92岁的母亲也躺在了医院里,她因脑溢血昏睡了好些天。这天晚上,王周生在病床旁边和护工说话:“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婆婆,我叫她妈妈,一直叫到她走的那天;另一个是我的母亲,我们启东乡下叫‘姆嫚’。  相似文献   

20.
小脚母亲     
涂宏伟 《老年世界》2009,(21):14-15
母亲已年过九旬,一生没离开过乡村。她从3岁时就裹了小脚,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金莲”。从此,她舞动着这双“美丽的小脚”,走过春夏,走过秋冬,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她普通而又不普通,她平凡而又不平凡。她普通的是一生默默无闻,没有什么荣耀,更没有什么光环,而不普通的是以一颗善良的心活到新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