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正像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中国的五四运动因其丰富的内涵,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许多重新阐释的可能性。但大体上看,对五四运动阐释时,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仍旧是学术亦或政治评价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分析现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陈独秀的话语的同时,着重于厘清陈独秀式激进主义的话语与其它话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五四运动迄今已八十多年,反省各方阐释五四的方式,对进一步理解五四,把握五四精神,应该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从现有资料看,“五四”后,陈独秀…  相似文献   

2.
刘岳兵 《学术研究》2003,(4):97-101
中国现代哲学思想上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各种文化保守主义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三足鼎立的情形 ,同样表现在文艺思想领域。艺术上的科学主义、玄学鬼以及自由主义 ,都可以视为自由主义西化派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上的表现。从哲学方面对这些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加以关照 ,可以揭示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把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分为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而民族主义是这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就"五四"前后的民族主叉与激进主义的关系而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尤其是一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自决或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促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转变,即从反满转为反帝,并提出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主张,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具有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精神,又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从"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自由主义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使它更具有了现代性;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对归属、忠诚以及团结的强调,也推动了自由主义的本土化.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由于在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上脱离本国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将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传统全盘照搬到中国来,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民族主义思潮高涨之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民族主义的主流.至于保守主义,在激进的社会形势中以更冷静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深刻地提出自己构建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理论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保守主义对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的重视丰富了民族主义的手段,使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5.
“保守与激进”之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是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二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主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主要成绩有二: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呼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走出来,使得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在现实语境中达到某种均衡性。二是在认同本国传统可以创造性转化的同时,也意识到: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激进思想的激励,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从现代性的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中,“学衡派”是以文化保守主义身份,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鼎足而立的,共同构成“五四”众声喧哗的文化景观。相对于前两者,“学衡派”确立了典型的反现代性文化选择立场。他们严厉地批判现代性的进化论、进步观念、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主体自由和民主取向等,执着地固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的浪潮中通过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来表达自我的文化认同。这种文选无疑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延续,有利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但也存在理论倡导和现实需要之间脱节的局限,也很容易蜕变为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并在现代化浪潮中再次走向文化的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7.
黄书光 《学术界》2012,(11):191-201,287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术界逐渐衍生出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多元态势。文化激进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教化思想先后登场,相互激扬与争鸣,呈现出教化与思想转型、政治变革的内在关联,凸显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复杂生态与理论走向,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于五四运动,陈的民主与民族之思,胡的个人与国家之分,梁的公义与法律之辩,分别以民主、自由、法治来规约爱国主义,体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三氏思想之歧异,表征着民族危机中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葛和激荡.  相似文献   

9.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参与了中国现代人格的建构过程。五四启蒙主义反对传统人格,也就是鲁迅命名的阿Q人格。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人格理想,这个人格理想的分裂包括两种不同的人格:狂人人格与费厄泼赖人格。激进主义的理想人格是狂人型的革命者,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人格理想则是所谓的"费厄泼赖"型人格。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时代中行人格传统,同时又具有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一起被并称为近代三大思潮、三大思想文化流派。对近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下就学术界对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反思作些梳理。一、关于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点与发展脉络激进主义的源头应追溯到哪里,其发展脉络如何?学者基于对激进主义的不同界定,对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作了不尽一致的描述。柴文华在把中国近现代的反传统和西化思潮简化为“文化激进主义”后,又把它分解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三个层面。“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 90年代初期 ,进行过激烈的交锋 ,到了世纪末的最后三年 ,学术界谈论的“主义”则主要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诸多联系 ,以及与民族主义、社群主义的若干关联 ,使得自由主义成为世纪末中国思想论战中最为尖锐的场域。本文通过分析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出场中所形成的三种不同姿态 ,即自由主义的推进者、自由主义的反对者、自由主义研究者的考察 ,认为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合法性 ,但仍需要寻绎自己的有效性边界 ,使自己成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景观色彩斑驳 ,姿态各异 ,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蜂起。对此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概括 ,比如政治的、哲学的、艺术的等等。从一般社会文化的角度上看来 ,不妨把各种各样的思潮归纳为三种 :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改良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这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其政治立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大体上说来 ,文化保守主义坚持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 ,文化改良主义持守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 ,而文化激进主义则抱持一种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一、文化激进主义的判别标准从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来看 ,关于“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文化激进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一道新的文化景观,即精英文化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引领中国精英文化潮流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之所以让位于迅速振兴起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力增强为精英文化转向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为精英文化转向提出要求;"东亚现象"的出现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要动力;反思西方现代中心话语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观力量。可以预见,在这些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精英文化的主潮。  相似文献   

15.
徐旭 《天府新论》2015,(2):44-52
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所以,保守主义的原始意义既不以进步与否为衡量标准,也不以开放与否为评判准绳,而是参照于自由主义又对立于激进主义,并以反思现代化为本质特征而彰显其审美现代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保守主义一词在被引入中国而指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思潮时,往往被误用,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迁,并历经从消极意义向中性意义的转变。纯粹的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论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主义,至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一类的试图契合中国论域的新概念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儒学与两种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基本理念。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政治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争论的焦点之一。“五四”时期自由主义者凸现自由与儒学的紧张性,强调对儒学钢常伦理的批判是建构自由观念的前提,因而对儒学传统采取坚硬的否定态度。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一般而言,虽不拒斥自由的精神理念,但其文化领域的强势卫道立场,使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也难以兼容。不过,20世纪后半叶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中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致力于寻求儒学传统与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五四以还,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文化探索,文化激进主义者面向西方,主要引进西方文化,另一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向儒学回归,形成现代“新儒家”。一般说来,西方文化主要有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亦即希伯莱文化)两个传统,尽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包括现代作家)主要偏重于古希腊文化源流的“实利”、“科学”、“民主”、“法治”,但事实上基督教文化传统也被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作家所分析、强调和部分地吸收,它影响了作家的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层面的统治危机导致了文化层面的认同危机.在此期间,多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形成了文化多元局面,即文化的保守主义派、自由主义派和激进主义派并存.由于马克思主义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了当时中国国情,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对保守与激进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要谈论或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首先必须对两种保守义义和两种激进主义进行区分,两种保守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两种激进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