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人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倪勇人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一个长久困扰人类精神的斯芬克司之谜。人,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吸引着无数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无穷的探索和思考。在宽泛的意义上,人涵盖了哲学探索的整个领域,哲学就是关于人与世界的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这门古老、永恒而又永远不会同一的学科,随着人类认识和科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在当今世界,哲学理论更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人文哲学的各种思潮、科学哲学的诸多变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不同流派,都以自己特有的观点和立场对哲学作出了各自的说明和规定。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它应该研究什么?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分化使这一古老的问题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并要求作出回答。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关于哲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今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但是,这一科学结论的得出,却是长期以来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探索和斗争的结果。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经历了长期激烈的论争。不同的哲学流派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形成哲学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二十一周年的今天,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原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哲…  相似文献   

4.
通往心灵的福祉——佛教思想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心灵的异化问题在这个充斥着信息与机器的时代变得越发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源起于西方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不断了解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而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以"治心"为本的佛教思想中也包含着许多关于心灵问题的有益启示。借鉴佛教中关于心灵问题的有益思想及方法有助于拓展现代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及心理治疗问题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晚期希腊哲学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走向了使人心灵宁静的治疗哲学,而当代的认知科学则立足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神经科学,指出人类的认识与其天然的脑结构密切相关,并论证了人类心灵的宁静与否和人类基于脑结构的认识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有关.因此,心灵的宁静与否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之九──关于本体论和社会本体论问题研讨综述刘远传对世界本体的探索──这一被称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学问,以它的哲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而一直是各派哲学所注目的焦点,各派哲学以其各自的特征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解...  相似文献   

7.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分析哲学家对分析哲学的性质、任务以及范围等关键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解,强调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风格、路数的重要性;他们重新关注哲学史,力图从传统哲学资源中寻找自己思想的出发点;其研究兴趣则从意义和指称问题转向了人类心灵问题,导致了心灵哲学研究的转向。心灵哲学根据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通过与计算机的功能类比,去观察和说明心灵的活动,这导致了心灵哲学中的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同时,它更倾向于采取唯物主义方式处理身心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知识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古老而长久的话题。谈论知识,就必定会牵扯到客观性和真理问题。那么,什么是客观知识和真理?人类怎样达到客观性、走向真理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教授所著《科学革命与人类知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为我们探讨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学革命与人类知识》一书,是以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革命的论述为材料来探讨人类知识的性质的。作者在研读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与科学革命说并不冲突;波普不是不断革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的德尔斐有一所古老的神庙,庙前的石碑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人类的一贯的愿望。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着人自身,认识人自身。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从社会科学角度讲,它的核心是人性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曾经对人性进行过种种的探索,竭力想揭开人性的奥秘。随着人类文  相似文献   

10.
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赫尔德的形而上学以及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中。赫尔德和康德都批判启蒙哲学推崇的纯粹理性,但与康德肯定纯粹理性并为其运用划定边界不同,赫尔德从根本上否认理性的纯粹性,强调理性实际上是人类心灵整体运作的有机性,因而是人类心灵中各种力量共同运作的机能,最终体现为人类语言。语言是人类心灵在具体历史经验中生成的证明,在本质上揭示出“存在”与人的感性关联。以语言为切入点,赫尔德分析了人与“存在”的关系,认为语言是“存在”对人的感性给予,是人和“存在”关联的体现和表达。以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为基础,赫尔德在批判康德先验哲学的同时,阐明了自己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和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曾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关于“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争论的思潮。70年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发表后,西方学者又宣称发现了“第三个马克思”——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马克思,一个结束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总题目,而转向对行将毁灭的人类古老文明的“崇高”进行讴歌的晚  相似文献   

13.
心灵哲学家们围绕心身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在心灵本质问题上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麦金认为,心灵之神秘根源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封闭性,解决心灵问题必须在弄清意识自相的基础上进行激进的概念革命,而把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结合起来则是他倡导的“革命”的主要操作,其结果就是“新神秘主义”这一新型的充满科学情趣的心灵哲学理论的诞生。毫无疑问,这种理论深刻触及了科学成果的心灵哲学解读、心灵的理解方式、认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图式的作用等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心灵-认知哲学意蕴,值得我们在破解意识之谜的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部世界》提供了一种让人类认识自身的情境,即对照与真人无限接近的仿生人,反思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世界的终极意义,但这只是一个哲学的迷宫。剧中所表现的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忧虑,与其说支持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不如说是围绕自我意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将以心灵为关键词的哲学话语的危机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存环境的恶化产生了世人关注的环境问题,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引发了学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或者说天人关系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作为价值主体,而将自然作为价值客体,其价值观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有用性判断;非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作为价值主体,而将人类社会作为价值客体,其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有用性判断.  相似文献   

16.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不同的探索,这其中包括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这些不同的学识门类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侧面、层次、问题、方式、技术等揭示了人的心理生活。这成为科学探索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心理生活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必须考察那些经典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对马克思哲学来说绝对是一种历史事件,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足以震撼马克思哲学研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许多人来说,这似乎意味着,类似苏联和中国那样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客观规律的学说被颠覆了: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内在性的、主体性的人道主义的学说.国内一些学者也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解放和解放的哲学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哲学的解放,从根本上说,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在于对哲学是什么问题的再思考和认识。哲学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哲学是一种思维?它所思考的问题,是一切具体科学回答之后的下一个“为什么”。它把思维本身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哲学是一种知识?它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是帮助人们探解疑团。哲学是一种真理?它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但不宣示绝对真理。哲学是一种方法?它不是具体的方法,是揭示规律、探索真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僰人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群体。关于僰人的族属问题,近十多年来,史学界争论颇多,迄今还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拟就近十余年来国内关于僰人族属的各种说法作一综括简要介绍,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普特南对哲学二分法的批判——内在的实在论及其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 ,历来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二分法。这在真理及合理性的问题上尤为明显 ,涉及到诸如指称、合理性和真理、事实和价值等哲学问题。对此 ,美国当代哲学家、后分析哲学的代表普特南提出了“内在的实在论” ,企图化解各种二分法。普特南深刻地认识到 ,表面的二分背后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即科学主义的兴盛对合理性概念的影响。对合理性的理解是关系到我们的时代精神 ,关系到人类的兴盛与幸福的重大问题。而科学主义在当代占据统治地位 ,使人们在合理性与真理的选择上面临着二难。内在论试图向我们表明心灵与世界不是对立的 ,而是一个整体 ,它们共同构成心灵与世界。真理是人的真理 ,而世界也是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