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莉 《社会科学》2012,(11):85-93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农村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我国中部农村的公共生活模式,正在从运动式、集权化的公共生活形态向现代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化和个体化是转型期我国中部乡村公共生活的重要表征:一方面,农村社会现代化运动中物质文明的长足进步带来了货币的繁盛;但另一方面,随之而至的是公共生活领域的被浸染、公共生活模式的货币化剧变以及个体化生存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宗教皈依的剧增。因此,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构建健康向上的农村公共生活模式,是今后农村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969年3月,因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上海"文革"中处于瘫痪状态的计划生育工作重新启动,具体表现在"组织重建"、"专业领先"和"措施落实"等方面.70年代时上海在节育率和出生率上取得显著成效.这些也与上海人的生活理念、上海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以及广大群众对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相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播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广播的口语化、线性传播特性使其具备了生活化和世俗化优势,改变了民众的娱乐环境。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中,广播播出的流行歌曲、评书、戏曲节目等,为市民的娱乐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广播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播走向娱乐化,电台中充斥着大量的娱乐节目和广告,娱乐节目甚至是政治节目都出现低俗化的现象,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也最终招致政府的规制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休闲生活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研究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对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申报》广告为我们透视当时上海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张洁 《中文信息》2022,(1):258-260
在近些年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广播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就是广播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在这些设备当中,调频广播的发射机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好处,信号较为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等,这能够让调频广播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调频广播发射...  相似文献   

6.
起步于1920年的中国广播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缓慢起步、曲折前进、恢复繁荣和逐渐成熟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三大突破、三大延展和三大瓶颈的发展特征.其中突破主要表现为史学研究系统化、理论研究深入化、技术研究专业化;延展则指的是业务研究的细分、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研究队伍和学术阵地的扩大.与此同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特殊时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广播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一些瓶硕,突出表现为学科发展边缘化,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陈旧单一.  相似文献   

7.
豪侠小说经历了唐传奇的繁盛后 ,在宋代发生了质的转变 ,逐渐走上与统治思想合拍的道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狂放之侠的文人化、血性之侠的仙道化和自由之侠的官府化。这一转变既与宋代统治阶级政策有关 ,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相一致 ,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的繁盛,市场的膨胀,消费社会的来临,视觉艺术如火如荼席卷而来.影视、广告、图片、形象以及各种人造符号等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各种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9.
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年人均产值、职工年均工资和工资 -产值比 3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上海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四大服务业领域位于全国前列 ,但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服务方面却相对落后。在服务消费方面 ,上海位居全国第一。据此说明上海服务业目前已经跨过粗放式快速发展时期 ,而进入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的新时期。根据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点在于服务业 ,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旅沪同乡团体在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中影响甚大 ,其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颇具特色 ,在上海这样一个移民社会中 ,弥补了政府管理体制的许多不足 ,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作用。其别具风格的会址建筑和闽南生活方式 ,也在上海社会文化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实践,使中国社会不论在物质生活领域还是在精神生活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意识形态[1]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意识形态研究的转向,其主要表现是意识形态研究的现实化转向、包容性转向和文化学转向。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从而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诉说、可供交流的地方,广播夜话节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本文主要从广播夜话节目的现状出发,对现有的夜话节目的内容、形式和主持人进行分析,探索出夜间谈话类节目比较好的形式。如何主持夜话节目三个角度对广播夜话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深入挖掘广播夜话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夜话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的社会原因,找到夜话节目、夜话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三方位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都市题材的影视剧创作繁盛。都市题材的影视剧在叙事情境中往往利用符号化来建构都市以及消费社会的现实。同时,因为都市题材影视剧主要表现青年人的情感与生活方式,青年文化的特色进一步使符号价值得以彰显,从罗兰·巴特指认的匿名意识形态变成作为符号化应用过程的时尚。  相似文献   

14.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开始的17年当中,随着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中国的文艺稿酬制度无论在形态、性质、功能,还是在分配方式和数量上,一直处于一个不断被重新认识和不断被调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国家文化体制的演变,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稿酬制度的政治化、等级化及其在中国作家创作与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衰微化。  相似文献   

15.
媒体通常指出版物、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和“网络”,这些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之一。我们使用媒体可以实现不同的目的,可以获得信息、娱乐,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校(或大学)广播获得教育,我们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可以了解当地、国内及国际所发生的事情,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了解信息、获得知识等的途径,在社会中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力。媒体可以选择新闻,可以选择在报纸、无线电和电视节目中要报道的人物,媒体能决定所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性,不论这件事情发生在哪个社会、文化及群体,而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人到社会,个人要发生一种新的文化性变化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这种新的文化性变化即是人的社会角色化.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存在形式,人为了获得这个存在形式,需要经历一番文化化或社会化转变.人参与社会组合和社会生活,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与人的社会角色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女诗人生成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十分繁盛,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称清代女性诗文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其繁盛的原因,过去多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繁荣、教育的发展等因素进行探讨,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从女诗人生成的文化环境这一新的视角进行阐释,或许更符合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近代城市公共交通与市民生活:1908-1937年的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8年3月5日,随着公共租界的1路有轨电车开始在静安寺与外滩上海总会间正式运营,标志着与近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全新的公共交通方式在上海诞生.以轿子、黄包车、马车等为代表的传统的个体交通工具开始逐渐为电车、公共汽车等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公共交通工具所代替.公共交通方式的这种转变,不仅是单纯生产力意义上的变革,更对市民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消费社会中,原本作为特定族群生活样式的民间艺术受制于消费社会文化逻辑以及旅游、资本、权力和媒体等多种力量的综合影响,从而从生活样式演变成展演样式,成为满足当下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大众审美文化形式,呈现出景观化的文化情态、舞台化的显现方式和娱乐化的审美品格这样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纵览1991年上海文学刊物,一些理论工作者对原来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阐说,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关于文学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有文章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行的各种文学理论教科书,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的回答——“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