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完全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找一分谋生的工作容易,求一分理想的职业却难”。目前的就业形势不是高层次人才过剩而找不到工作,而是在针对工作机会减少、竞争人数增加的压力下的一种焦躁的心理反映,即心理上的就业难。词适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应注重:1、培养“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2、树立“大众化”的择业观;3、确立“人职匹配”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综合素质与能力偏低,择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对职业的了解,普遍存在择业困惑;就业压力过大,择业心理失衡;求职能力偏低,择业成功率不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就业竞争力;科学定位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就业心态偏差,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增强求职能力,提高择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对地方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地方高校工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在校毕业生就业意识、就业价值取向,并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加强择业观、择业标准、就业政策、就业心理、择业行为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点,以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高校招生人数大量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不容忽视.大学生的择业观应当随着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但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缺少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形成,给他们毕业后择业、就业带来难度.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这一问题,注重实效,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高职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毕业生择业观不正确,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从而形成“学生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因此,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思路,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正确分析企业青睐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择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当前就业形势差、毕业生的内在能力低、人际关系网络的阻碍、就业的心理误区、高校不合理的专业结构等。解决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自身发展,加强就业政策扶持;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规范就业市场;高校必须调整不合理的专业结构;高校必须,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建立毕业生正确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  相似文献   

7.
新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矛盾心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和自卑心理等,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有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学毕业生要从树立正确择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控,努力培养健康择业心理,从而实现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迫使大学毕业生必须正视就业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择业思想.高校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择业观,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以良好的择业心态去努力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就业形势严峻 ,冷门专业、非重点院校毕业、低学历、女生、无关系者难找工作 ;择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原因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综合治理 :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效益观 ;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毕业生应正视现实 ,正确认识自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择业心理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心理、求稳心理、失落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等心理的误区,当代大学生只有加强心理调适,正视形势,扎根基层,长远规划,不怕挫折,才能使自己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从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观存在的社会价值淡化、功利主义突出、择业心理准备不足、诚信意识缺乏的消极现象,在马克思择业就业思想的指导下,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进行了浅出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现阶段我们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荣辱观、心理健康、择业观、诚信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从而帮助他们顺利的择业就业,健康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2010届120名本科毕业生的书面问卷调查,对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影响因素、择业期望值、求职成功制约要素等进行分析,发现了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呈现多元化;择业期望值脱离现实需要;择业心理复杂多样;就业心态存在城市情结;偏执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负面心理因素影响择业成功的事实,研究并提出了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当代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对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还应对女大学生择业观做深入的研究,如果择业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就会造成择业错位,加大就业难度,势必出现“有人无业就、有业无人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如现行的农业经营模式从根本上制约农科大学生就业,影响农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农科类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农业院校出现“就业难、招生难”的“两难”局面;农业战线的现实状况和传统的择业观念影响学生择业;农科毕业生本身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相对较差,造成就业困难等,提出农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应加强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设就业指导课,科学系统地规范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主体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就业市场,为农科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科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1998年新建的本科专业,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对2013届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对就业形势不乐观、为就业所做准备不足、择业意向不明确、择业意向偏高、择业观模糊,提出增强专业认同感、注重学科知识掌握、突出专业特长等对策,以期提高该专业每一个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人数连续大幅度攀升,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毕业生又承载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针对大学生择业目标不恰当造成的严重后果,深入研究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1搞好毕业生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1996年86.6万人,1997年89.8万人,1998年101万人。从1994年开始,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露,政府已无法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分回到县级单位的毕业生推迟一年就业已呈普遍之势。据笔者了解,受各方面因素影响,199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和家长广泛关注。是不是中国人才过剩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以人才最密集的上海广州为例,上海2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何适应"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选择"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然而,面对这一制度,我们的民族大学生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的行为误区.体现在对"双向选择"的认识和了解不充分,自信不足,择业方向单一,信息不灵,自我推销乏术等等.为此,民族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并主动适应"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努力把握一定择业技巧,方能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