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显示出很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反映了历史上“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文中基于标记理论,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等方面,对英汉中的性别歧视语言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词汇的性别歧视色彩都可以通过“有标记性”和“无标记性”来体现,但在...  相似文献   

2.
英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痕迹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特征反映的正是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19世纪20年代以来兴起的女权运动不断改变人们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并对消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南达科他大学英语系主任苏珊·J·沃尔夫(Susan J·Wolfe)曾在一次语言学讲座时说:“印欧语言中的性别(Gender)和施事(Agent)历来与男性平等。语言学家必须对语法规则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及社会偏见引起高度重视。在我们所熟悉的几种印欧语言(诸如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等)中,性别和施事的分类通常并非按自然的性别属性。”(注)这句话引起了笔者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sexism)的兴趣。本文试图阐明英语语言反映该语言使用者有关性别的社会和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格林伯格(J.H.Greenberg)的调查,世界上的语言有35%遵循 SVO(主渭宾)的语序配列,而汉语和英语均属此类。据此,应当可以认为,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人们说话写文章不可能总是使用基本结构。在实际语料中,基本结构被扩展、转换和变形是普遍现象,语言的实际形态因此而千差万别。一种语言形  相似文献   

5.
词缀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和汉语自身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分析了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词缀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一种原型范畴,定位性与标志词性是词缀的典型特征,应把意义虚化的说法改成“脱离本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已注意到语言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语言学家杰斯帕森在《英语的结构与发展》一书中最早研究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男性与女性,即语言的性别歧视(Sexisminlanguage)。二、研究男性和女性讲话时所采用的言语差异。本文试就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概括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语言模型近十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对语言模型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然而什么是“语言模型”,在语言学家之间并无统一意见。美籍华裔语言学家赵元任在《语言模型和一般模型》一文中对这一术语的使用作了深入观察。一般是把语言模型理解为;采用模拟的方法对语言原型进行描写与分析的一种“装置”(广义的)。对语言原型的模拟可以是局部的、简化的、近似的,而不一定要求模型和原型完全等同。通过模拟,人们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举例、引用等研究方法,从无标志词汇的兴起、对称性语言的出现、英语语法句式的变化以及新兴的非性别歧视语言四个方面,概括介绍了非性别歧视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其反映出的语言变化现象和包含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今汉语虚词能否表达概念,学术界尚未定论。本文试就符号学的视角对文言虚词“之”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结构作一点探索。一符号学(或称指号学,Semiology或Semiotices)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性是语言这一事物的基本特征。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指出的所谓“能指”(Signifiant)就是指一切可以代表其他的音响——形象,所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sexism)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根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关键在于根除社会上存在着的性别歧视观念,在于重视和尊重女性,给予她们平等的社会地位。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本文就英语语言中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深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它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应。因此,语言的性别歧视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层面,而且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传统研究往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人手,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其相关理论也被应用到了语言性别歧视的研究中。本文着重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和隐喻理论这两个角度来探讨英语语言性别歧视背后的认知机制,试图从认知的视角对这一存在已久的语言现象进行新的阐释,来说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有标记成分与无标记成分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美国语言学家葛林伯格(J.H.Greenberg)把有/无标记范畴看作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自然语言中,也广泛地分布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诸方面。对词汇系统中的有/无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13.
论语言共时态和历时态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自己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地将语言作为一种共时的表示观念的符号系统而与自身的发展状态区别开来,提出了语言的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区分,并阐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将自己定义的内部语言学又一分为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从语言学史的角度来看,最早意识到应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区别开并大体上确定其名称的,应该是俄国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1845—1929)。他和索绪尔有过一些学术交往,以书信往来的形式探索过语言  相似文献   

14.
思维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关系决定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既有质的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区别在于,思维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而语言仅仅是代表对象的符号。例如“人”,作为思维对象所反映的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而“人”作为语词,仅仅是两笔画,读“ren”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非形式谬误(informal fallacy)”是逻辑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含义是推理或论证的语言暖昧或疏忽了主题。经常把它和“形式谬误(formal fallacy)”相比较加以界定:形式谬误是非有效(无效)的推理,除此而外的谬误都是非形式谬误。根据揭露谬误的方法来区别,形式谬误是只要通过论证形式或结构的审查就可以被  相似文献   

16.
<正>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后置定语有一个标志,即后置的定语后面有一个“者”字煞尾,或句中还有一个“之”字,构成“之……者”的结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这种类型的句子容易辨认。然而仅凭一个“者”字煞尾来判定是否是后置定语是不够的.陈蒲清在其所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里,就认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者”字煞尾。他从这个标准出发,把“楚人有涉江者”误认为是定语后置。这种认识颇有代表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种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一些词及其用法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些表示职业或工作的传统词语以"-man"作其后缀;同一个词指男性或女性其内涵有褒贬的差异;以"man"泛指包括男女两性的"人"或"全人类";在名词的形式上,阳性词常常是阴性词构成的基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使用和性别差异的研究课题一直被语言学家所钟爱。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们围绕着语言与社会文化,从词汇、称谓、哲学等层面对性别歧视或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却极少涉及语用层面。从语用的角度,深入探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气标记语在不同性别中的运用,并对其语用功能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1、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语言因素对于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更确切地说,是探讨汉语中的语音因素对于汉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所起的某些制约,诱导和推动作用。 1.1语言是什么?权威的定义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本世纪以来,语言学家对这一“工具”的内部结构要素进行了穷尽式的分析,甚至把这一工作当成语言学家的唯一任务。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本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德·索绪尔(1982:43)就曾说:“我们的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这一倾向导致语言研究逐渐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使用这一“工具”的人以及人与“工具”间的关系,走向封闭性的学术殿堂。对此,吕叔湘先生(1980)说:“语言是什么?说是工具。什么工具?说是‘人们交  相似文献   

20.
男女话语差异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语言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长期以来,社会语言学家注重女性是言语歧视的受害者,并结合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权主义运动,试图寻找可以诠释的原因。此研究方法虽然行之有效,却忽略了语言现象的另外一个对立面:人类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歧视男性的成分。性别歧视不应该囿于女性的范围,更应该从男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