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昌礼 《社区》2014,(2):55-56
第三,娘亲的处事之道。 (一)将心比心,真心待人。在我的印象中,老母亲不仅和家庭的每个成员相处的很好,而且和亲朋好友也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见过她和什么人有过节、吵嘴,得益于她老人家的“将心比心,真心待人”之道。老人在世时,经常讲,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好女婿,这是老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媳妇是娘家养大的,到你家来做媳妇,添人进口,是多大的好事呀,作为婆婆,你得先对媳妇好,因为你没有养过她,进门要当闺女养,让媳妇感到婆婆疼她,婆婆对她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的心能不动吗?反过来说,你光让媳妇对你好,你对她不好,心隔两张皮,  相似文献   

2.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时,芦山县清仁乡任家村的媳妇王美,先是背出了90岁高龄的婆婆。婆婆安全了,而当她返身救女儿时,房屋坍塌了,她和女儿媛媛再也没有走出来。  相似文献   

3.
顾思虹 《社区》2009,(33):16-16
有些媳妇最怕的就是听婆婆不厌其烦的“教诲”,从早到晚地发号施令,做媳妇的心里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那种感觉比哑巴吃了黄连还苦。我曾问过一些与婆婆相处得不那么好的女友,你以后就决定不再和婆婆打交道,也不和她老人家说话了吗?  相似文献   

4.
我和婆婆     
一出反映婆媳关系的传统折子戏《杀狗》,至今仍然常演不衰。的确,婆媳关系历来就是一道难题,往往婆媳间失和、冷战是常事,有的甚至闹到冤家对头、势不两立的地步。因而我常常感到很幸运,因为我当媳妇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和我的婆婆红过脸。虽然长幼有序,但我们却相处得像知心朋友一样。连她儿子都感慨地说,我们家现在是媳妇第一,儿子第二了。  相似文献   

5.
郭远辉  徐文贵 《老友》2008,(11):30-30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世上只有一个词最难,那就是"坚持"。18年一把屎一把尿照顾病榻上的婆婆,有几个媳妇能做到?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端茶送饭、洗浴喂药,又有几个媳妇能做到?然而她做到了,她就是万安县芙蓉镇的下岗女工廖连香。  相似文献   

6.
章月娥 《社区》2011,(9):50-50
真实案例: 去年,林虹和老公为了尽孝心,把在乡镇的婆婆接来城市一起居住,什么事情都给婆婆安排好。过了一段时间,林虹发现婆婆似乎得了疑心病,怀疑别人偷了她的东西,自己生了重病啦。开始林虹还信以为真,后来才发现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7.
香之久 《社区》2009,(33):18-18
平日听多了媳妇们的满腹牢骚,她们总是埋怨婆婆这不好那不好,连婆婆给少了或不给红包的事,有的媳妇也拿出来到处说。都市家庭独生子女多,从小父母娇惯,嫁人后,当婆婆的说她不得。我实在看不惯这些人媳对老人的不敬、无礼和自私。别忘了,你的孩子会把你当老师,你晚年恐怕会自食其果的。  相似文献   

8.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和城里的媳妇。可在我们家婆媳从来没有争吵过,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儿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女儿,唯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实。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儿,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的公公也拉来,体体面面地为孙女过了个“满月”,我的“余悸”消除了,对婆婆也多了几分敬意。为了帮着带孩子,婆婆进城和我们小住了一段,使…  相似文献   

9.
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照例给母亲写了一张贺卡,送上节日的祝福。最后剩下两张,一张留给刚做了母亲的自己,另一张则寄给了婆婆,信笔写上一句:“但愿这一张贺卡给婆婆平淡的日子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贺卡寄出去以后,很快被我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婆婆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异常高兴地说收到了我的贺卡,这时我才记起曾给婆婆寄过一张贺卡。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大致是夸我细心,懂得她的心事,心里有她这个婆婆,说我是她的好儿媳;还批评一些年轻的媳妇眼里只有母亲没有婆婆,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婆婆斤斤计较。在婆婆眼里,我简直就是十全十美。一张…  相似文献   

10.
胖子媳妇从没想到,自从嫁进胖子家那一刻起,就莫名其妙地卷进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里。她和胖子刚领完结婚证回家,胖子妈突然塞给她3000元"置装费"。"打扮得高贵点!"新任婆婆拍拍她肩膀,语重心长地交代道,"晚上要和你婶吃饭。""我一直没敢告诉你。"出门后,胖子有些惭愧地说,"从我记事起,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有着12口人的大家庭。在家里,我既是儿子、媳妇、孙子的母亲、婆婆、奶奶,又是婆婆的儿媳妇。我有一位好婆婆。她开明豁达,心地善良,勤劳节俭,待人友善,从1955年至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们婆媳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体谅,46年间从未吵过架。作为儿媳,我是如何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呢?我是1952年结婚的,爱人是东北人,从婚前一直到大孩子出生的四年里,一直没见过公婆。过去我们都  相似文献   

12.
真实案例:去年,林虹和老公为了尽孝心,把在乡镇的婆婆接来城市一起居住,什么事情都给婆婆安排好。过了一段时间,林虹发现婆婆似乎得了疑心病,怀疑别人偷了她的东西,自己生了重病啦。开始林虹还信以为真,后来才发现一切都是子虚乌有。五年前,公公去世后,六十多岁的婆婆一直在老家独自生活,挺孤单的。  相似文献   

13.
隰县城里,有一位72岁的老人张玲爱。打从她做媳妇的第一天起,57年如一日,孝敬着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知情者都从心底里为她树着一块尊老敬老的碑。 张玲爱是1936年嫁到婆家的。那年她15岁。过门后她才知道,仅比自己大12岁的婆婆当年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给比她大20岁的丈夫做续弦的。一进门,就有3个孩子喊妈妈。婆婆的苦命身世,激起了张玲爱的百般  相似文献   

14.
刘希 《老友》2013,(2):41-41
婆婆在我这住了两个月就回去了。回去后她跟人说:“媳妇对我好是好,可她住在8楼.一天到晚就像吊在半空中,实在闷得慌,还不如农村住得舒畅,有地种,有街坊聊天,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5.
在芮城县永乐镇原村,提起77岁的崔温惠老人精心服侍孝敬91岁高龄婆婆的事,村里父老乡亲无不夸赞她是个贤良孝顺的好媳妇。崔温惠18岁嫁到姚家。她手脚勤快,洗衣、做饭、织布、纺线,家里地里活儿样样都能干。她先后生育四男二女,当时丈夫、公公都在外地工作,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和抚养老人的重任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忙完家里忙地里,从没一句怨言。她嫁到姚家50多年,从没和婆婆拌过一次嘴,让婆婆生过一回气。多年来给婆婆梳头、洗脚、剪指甲,缝补涮洗,侍候得周周到到。1978年公公去世后,婆婆已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16.
艾小羊 《新天地》2012,(6):34-35
艾老师:你们见过天天盼着儿子与媳妇吵架的婆婆吗?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婚后第二年,公公婆婆以南京医疗条件好,要来治病为由,从镇江老家住到了我们家。正值冬季,天气阴冷潮湿。我给公婆的房间放了一台电视机,还在床上铺了电热毯。我与老公则像往常一样拥着一床毛毯,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婆婆却偏偏不坐在床上看电视,而是挤在我们的沙  相似文献   

17.
年近七十,儿孙绕膝;颐养天年,此乐何极?然而,对于阳泉市退休干部李翠琴来说那却是一种理想中的生活,如今的她还有一位百岁高龄的婆婆需要精心照料。而她三十多年来奉养婆婆如亲娘的故事也在阳泉市有口皆碑,为人乐道。 “你怎么会是老人的媳妇呢?” 李翠琴原在太原五一机器厂上班,年年是厂里的先  相似文献   

18.
王贤才 《老友》2013,(3):58-59
从“汤文化”说起 早年有个传说:有一家子很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让瞎子婆婆吃米饭,自己喝米汤。结果婆婆身子骨瘦如柴,媳妇脸上又红又白。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好比是歌德巴赫猜想———难解。那么,作为婆婆,如何与媳妇建立和睦的关系呢?我向几个同事作过调查,发现凡是婆媳关系好的,婆婆都有以下的三点共同之处:一是不插手儿子和媳妇的夫妻关系。他们恩爱也好,争吵也好,婆婆一律中立,沉默是金。儿子、媳妇的婚姻他们自会调节,不用旁人说三道四。尤其当他们争吵的时  相似文献   

20.
清徐县王答乡赵家堡村,有位媳妇叫赵亚萍。婆婆80岁高龄,1985年不幸身患偏瘫至今,亚萍十多年精心侍候无半句怨言,在清徐城乡传为佳话。 亚萍23岁过门,已和婆婆相处28年。这么多年婆媳莫说吵嘴拌舌,连脸都没红过一次。婆婆脾气不好,有时老人不称心发脾气,亚萍从不和婆婆争辩,始终采取尊重和忍让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她才过门的那几年,细粮不多,亚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