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具有高度耦合性,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会形成社区治理的意识性"输出"。通过对四川省J县社区教育的实践分析可以发现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具体生成理路:社区教育以知识生产、价值生产、情感生产、制度生产为依托,以利益生成为动力,以共识生成为旨归,通过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建构了社区共同体的意识性"输出"链路。针对动态转化性较弱、横向传导性较差、纵向转化率较低问题,应该从调适社区教育项目、建构关联点和提升关联密度、强化教育—实践和个体利益—社区利益微链路层面入手,实现"输入—输出"链路的优化。探究社区教育视角下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生成理路对形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共生机制,促成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目标耦合,实现社区治理共建共商共享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龙 《社区》2014,(4):35-36
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的主题,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从打造学习社区、平安社区、服务社区等六种社区人手,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和谐、文明、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区治理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社区治理意味着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和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与公共事务参与,它的前提是公民意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梳理公民意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表现以及分析由于公民意识缺乏造成的社区治理问题,说明提高公民意识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具有高度耦合性,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会形成社区治理的意识性输出。通过对四川省J县社区教育实践的分析,发现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具体生成理路是:社区教育以知识生产、价值生产、情感生产、制度生产为依托,以利益生成为动力,以共识生成为旨归,通过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建构了社区共同体的意识性输出链路。针对社区共同体意识生成中动态转化性较弱、横向传导性较差、纵向转化率较低的问题,需要从调适社区教育项目、建构关联点和提升关联密度、强化教育—实践和个体利益—社区利益微链路层面入手,实现输入—输出链路的优化。探究社区教育视角下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生成理路,对于形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共生机制、促成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目标耦合、实现社区治理共建共商共享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程社区感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课程满意度、内在动机、自我效能以及合作积极性等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本文阐述了课程社区感的内涵及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社区感的意义,建议通过强化归属感、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学习、利用网络技术等途径增强大学英语学习者课程社区感。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4,(17):1-1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丰街道社区的金吉、祝正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谈及,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的现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不高,对社区事务关注的热情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居委会的性质已经“异化”,社区单位则更是社区工作的“局外人”。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设立前,社区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注意”的现象。他们两位建议,通过设立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强化社区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社区干部本来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没有社区和…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典型家园空间的聚落共同体和文明汇集的共栖地。湖南乡村正处于包括传统村落在内的乡村社区向现代乡村社区转型的时期,而现代乡村社区培育既包括社区空间的合理营造,也包括凝聚家园共同体精神的社区文化建构。湖湘村落蕴含的空间伦理、审美观照和“家园共同体”意识,是现代乡村社区文化培育的基础。探究传统乡村景观中的空间特性、艺术审美、家园共栖意识等社区精神的现代延续与话语转型,是培育现代乡村社区文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稳定 ,加快我国城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整体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共同参与的原则 ,要加大城市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 ,夯实基础 ,发挥优势 ,创新机制 ,强化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增进社区和谐力:协调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增进和谐。提升社区服务力: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社区自治力:培育自治意识,强化自治力,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形式。强化社区学习力: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搭设学习平台,构建学习体系。锤炼社区创新力:更新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打造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提出只有加强宣传,组织、动员社区内各种力量投入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中来,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社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环境和科学体系,并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才能以社区为载体,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构建过程中,人员流动性增大,城市社区居民间关系淡漠、社区共同体意识式微、治理主体缺位的被动局面阻滞了社区治理的有效实现。对武汉市T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表明,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功能不仅体现为文化自豪感、文化认同的强化,更着重表现为居民在共享文化意识中可能形成的超越个人私利的关注公共利益的集体意识、自治意识等公共精神,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区治理格局。因此从调动居民参与、突出社区文化个性、系统化社区文化建设、强化居民公共精神等方面来提升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以期激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村改居”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产生的。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熟人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因生活场所的转变而受到冲击,而居民新的社区意识尚未建立,不利于社区组织运行及社区的自我发展。文章以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化、互惠规范失序、社会信任不足,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与参与感,使“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意识不足。提出应通过打破居民的社交隔阂、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来重建居民社会互动网络、构建新的互惠规范、夯实信任基础,从而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密切居民与社区的联结,稳固社区基础,发挥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组织运行与合作效率,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公共意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壮大,培养公民公共意识对于公民社会承接国家释放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社区是培养公民公共意识的战略性空间,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管理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等方面探索公民公共意识的培养途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是实现政府善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社区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是其本质特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促使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干预逐渐减少,由统治变为治理,通过公民社会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意识的觉醒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促使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助推剂。首先分析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的觉醒,进而更深一层次的探析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缺乏所引发的困境,最后阐明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培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莫纯轼 《社区》2010,(19):50-50
为增强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和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以建设安全文明和谐家园为目的,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规范避难场所,有力提高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水平。一是动员每个社区中的单位、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提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理念指向,有利于集体行动逻辑困境的纾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既是对新时代各种复杂形势的回应,也巩固着现代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性;立足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民族情深党旗红”的中华中路社区治理模式主要特点是: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型社区品牌建设,文化共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化管理维护社区秩序稳定。新时代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长效运作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治理绩效评估机制、法治运行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中产阶层的内涵进行梳理,同时对社区参与进行概念界定.然后,通过分析社区参与的类型、特征和渠道,认为目前中产阶层应当更倾向于自发性参与,并发现中产阶层与其他居民一样,如果在整个社区参与过程不能获得利益,那么他必然会选择较少参与或不参与.无论是中产阶层作为个人参与,还是作为一个组织成员的身份参与社区事务,最终要的就是要保持参与渠道的畅通.其次,通过分析社区参与意识后发现,一般来说中产阶层的参与意识来源于其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决定于中产阶层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制于社区整体环境包括社区公共管理职能的完善.进而,通过发现中产阶层社区参与度不高这一问题.进而阐释中产阶层社区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受原有观念、行为模式束缚的原因,还有个人层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中产阶层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参与意识淡薄的对策,即通过居民利益社区化、社区自治制度化、居民参与组织化、社区服务产业化这四个方面来培育中产阶层社区参与渠道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实证调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民参与意识是社区发展和社会民主体制建立的必备内容和要求。本文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实证调研 ,初步厘清了影响居民参与意识的内外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社区物质环境和社区文化、制度建设乃培育和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推进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到底用哪种方法和途径让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行为调动起来,而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发展过程当中,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这种参与意识和行为不仅能提高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并对推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我国已进入“后移民搬迁时代”。如何让移民全方位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共有家园,构筑坚实的社区共同体,是移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特点,发掘移民社区建设的多种张力因素,包括:交往上的结构性制约、生计上的被动式转型、关系上的团结性弱化和意识上的公共性流失。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性特征,可以以空间为切入点重塑社区共同体:通过公共场域强化物理空间共同体;通过生计保障强化生产空间共同体;通过公共性重塑强化制度空间共同体;通过集体记忆强化文化空间共同体;通过互惠机制强化心灵空间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