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温出身农民起义军,后叛变降唐。在唐末强藩割据,群雄逐鹿的环境下,朱温勇于作战,长于谋略,逐渐由弱小而强大,他通过消灭其他割据者,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即皇帝位(梁太祖),史称后梁。这时梁的劲敌是李克用父子,李克用和朱温在历史上是史家所瞩目的人物,朱温与李克用之子李存勗都是五代时期(后梁、后唐)的开国之君。 李克用的祖先早期活动于沙陀碛(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带),称沙陀突厥,故得沙陀族之名,其族姓朱耶氏。后来朱耶氏举族迁居山西定襄一带,当时它已拥有骁勇善战的沙陀军万余人。到李克用的父亲朱耶赤心,被唐朝廷赐姓李名国昌,官至大同军防御史,以后的朱耶氏便世代改姓为李。 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唐政权已是风雨飘摇,危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沙陀内迁的几个问题樊文礼沙陀为西突厥别部的一支,唐朝前期居住在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北部)一带。八世纪末迁徙到甘州(治今甘肃张掖),九世纪初迁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南),不久又迁到河东代北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唐末,沙陀力量迅...  相似文献   

3.
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以后,唐王朝的大地上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众多的军阀中,李克用和朱全忠无疑是实力最强的两大军阀,而李克用最初的实力又在朱全忠之上。然而二霸相争的结果,却是朱全忠称帝建立梁朝,李克用退居河东一隅之地,直到其子李存勖继位,才击败朱梁...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梁田坡战前,李克用的沙陀军驻屯乾阬(gankeng干坑),不在原同州与朝邑界,不在同州与蒲城界,也不是龙首渠之尾,而是位于靠近渭河北岸的大荔与渭南交界处的洛河古道。  相似文献   

5.
一、战前的形势公元九五一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北汉统治范围共十州,即并州(今太原)、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忻县)、岚州(今岚县)、宪州(今楼烦)、汾州(今汾阳)、沁州(今沁源)、石州(今离石)、麟州(今陕西神木),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及陕北一县。九五五年正月,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皇帝刘钧率兵三万与契丹一万骑兵联合进攻潞州。(《契丹国志》卷五《穆宗纪》)三月,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契丹联军,随即兵临太原城下。五月,辽派挞烈增援北汉,在忻口大败周军,柴荣被迫退兵。  相似文献   

6.
[时事] 正月,契丹①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用汉法统治汉民. 四月,朱全忠更名晃,即皇帝位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建元开平.废唐帝李祝为济阴王,幽于曹州,旋害之.唐亡,历20帝、290年. 时晋王李克用据河东,岐王李茂贞据凤翔,吴王杨渥据淮南,仍称唐天祐年号;蜀王王建据两川,称唐天复七年.其余割据者皆臣于梁.梁封马殷为楚王.  相似文献   

7.
后唐明宗李嗣源(926——933年在位),原名邈佶烈,与统治沙陀部的贵族朱耶/李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父李霓,为李克用之父李国昌(即朱耶赤心)手下的部将,极为李国昌喜爱。李霓死后,李嗣源相继隶李国昌、李克用、李存勗祖孙三代麾下,从13岁起追随朱耶/李氏南征北战,被李克用收为养子。直到他60岁即位以前,主要是以朱耶/李氏家族  相似文献   

8.
语见清代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为韵)。本文收入清末王先谦《清嘉集初编》,此书是作者在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讲学时学员(秀才、生员等)试卷、习作的选编,是作为科举需要的范文收录的。本文题目原是甄试题,要求学员以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这一历史事件赋咏,并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七字为韵,也就是赋分七段,依次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七字结尾。这一历史事件见《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下》。沙陀将领李克用(856—908)于公元八九四年平定内部叛乱后在上党(今山西长治)三垂冈(在潞城)置酒祝贺。伶人奏《百年歌》,曲到  相似文献   

9.
我国五代时期,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当今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要冲之地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贵族政权,致使中原地区失去了天然屏障,构成对中原王朝的严重威胁。为此,北宋初期曾进行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杨业和以他为首的杨家将就是北宋对契丹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在上述战争中,杨业虽然出生入  相似文献   

10.
简评王虎谷     
<正> 王虎谷(1464—1518),山西和顺人,名云凤,宇应韶,因出生于虎谷(今和顺县前虎峪村)故自号虎谷,人称虎谷先生。因和晋阳(今太原)人王琼、乐平(今昔阳)人乔宇为同科同僚,后人称之为“河东三凤。”  相似文献   

11.
后唐在建国过程中有效地抵御契丹南进 ,司马光认为是由于投奔契丹的汉人韩延徽的作用 ;胡三省及今人提出异议 ,认为当时晋 (李存勖王号 )兵力方强 ,可以抵御契丹的侵扰。通过对李克用、李存勖对契丹和战关系具体考察 ,我们可以认为 ,兵力强固然是战胜的基本条件 ,但后唐在建国过程中对契丹南进的主导思想及采取的抵御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极负盛名和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诗人。历来的评论家们,称颂他赞誉他的较多,批评他的较少。在目前的文学研究界里,对他的评价则存在较大的分歧。这里,愿提出我们的看法,参与讨论。一要评价王维,弄清他的生平和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可惜这方面的材料太不充分了,我们只能大致勾划出这样一个轮廓:他字摩诘,祖先原本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到他父亲,迁家到蒲(今山西永济县),就成了河东人。他的家庭属于官僚地主阶级,高祖、曾祖、父亲都曾傲过州司马。他的几个弟弟也大都是做官的,二弟王缙后来还做了代宗的宰相。他生于武则天长发元年(公元七○一)。少年就曾游于京师。玄宗开元九年,他二十一岁,考中了进士。随后做了大乐丞官。后因令人舞黄狮子得罪,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相似文献   

13.
在晚唐五代的政治舞台上,沙陀人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他们不但在晚唐时期西北边疆民族的战争中,在河北等地藩镇的混战中,以及在对庞勋、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围剿中,经常以其骁勇善战而夺得关键性的军事胜利;而且,沙陀人在四出征讨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吸取历史悠久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又与昭武九姓等民族协同动作,并借回鹘的势力,使自己发展成一个势力强大的政治军事团体。因此,在唐朝灭亡以后不久,沙陀贵族集团便推翻了朱温建立的后梁,在中原地区接连建立了三个互相更迭的王朝——后唐、后晋、后汉和一个  相似文献   

14.
【说明】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后人称他为“柳河东”。因他曾在柳州做过刺史(一州之长官),又有“柳柳州”的别称。他是唐代著名的法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正是唐封建王朝国势衰弱、政治腐败,朝廷的统治势力逐渐转移到代表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宦官集团的手中,地方分裂势力的代表藩镇日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有关四川凉山彝族土司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凉山宜地土司所辖之上官、六革、瓜猓、纠米、阿多六磨、磨卡为呷、布布、西纠等土目治地位于今甘洛县境,元代中州(县)的治地当在今美姑县沙马马陀,威龙州长官司的设置时间为明洪武七年,黎州土司马氏为彝族后裔。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代,中朝、中日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往来日益加强,我国沿海许多口岸遂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要地。九世纪中叶以来,在今山东、江苏沿海诸县设有许多“新罗坊”,是新罗(朝鲜古国,九世纪衰落)侨民聚居之地。新罗商人的船只来往于今山东、江苏沿海之间,并常常航行到日本。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县)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贸易港口之一。板桥镇春秋时为古介国,隋开皇十六年置胶西县,属密州。唐武德六年划入高密,其地易名为板桥镇。宋哲宗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兼领临海军使,仍属密州。元至元年间于胶西县置胶州,隶益都路,领胶西、即墨、高密三县。明朝省胶西入胶州,属青州府,后改隶莱州府,领高密,即墨二县。清代因之。  相似文献   

17.
沙陀人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内迁中原之前,由于未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历史文献中很少有关于他们活动的记载。直至晚唐时期,由于沙陀人迅速崛起,在政治军事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沙陀人才为世人所瞩目。五代时期,沙陀人建立了政权,于是这一自西域内迁中原并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民族也要为自己树碑立传。然而,此时距沙陀早期阶段的历史已达250年之久。由于游牧民族没有记录保存史料的传统,祖先的零星故事只能靠口头流传下来;又由于当朝的沙陀统治者要美化自己先人的事迹,故官修史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父子创建的.南汉政权如从唐天复元年(901年)刘隐被推为岭南东道节度使留后算起,至太宝十四年(971年)亡于北宋,垂70年,经历三代五主,管辖岭南60州之地。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岛三省(区)皆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我国的历史文献包括解放后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在论及五代十国的族属时,除承认后  相似文献   

19.
《封建论》作者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因参加王叔文党的革新政治活动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谪居十年还得不到赦免,又远迁柳州(今广西柳江县)任刺史,四十七岁便死在柳州任所。著作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又是一个在政治上表现了一定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的政治生活主要是在中唐贞元(德宗李适年号)、元和(宪宗李纯年号)年间,这时李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朝廷在豪门贵族,大官僚和宦官等特权阶层把持下,政  相似文献   

20.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昪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但以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笔者尽力检索了有关的历史资料,组成此文,以企对李昪的重要历史事迹做一系统的评介,不当之处,恳请教正。一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字正伦,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据载,其出身微贱,六岁丧父,后流落淮西濠州一带避难,为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重将徐温收为养子,取名徐知誥。徐温是杨吴政权中卓有才识的人物,李昪生活在他的身边,不免受到一些言传身教的薰陶。十多岁时,徐温就让他总管家务,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组织能力,后随徐温参加政治活动。到912年,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