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在文化视角的观照下,探讨了宇文所安翻译思想有关中国诗歌的“中国性”和“世界性”协调问题、诗歌的可译性、译者的文学经纪人和文化代言人地位和文学翻译的接受效果等。宇文所安的译文既重视再现中国文学语域和风格的多样性,又倾向于透明性和本土性,有利于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当代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木斋所著《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提出十九首可能产生的时间为建安时期,主要的作者则为曹植,观点新奇,论证严谨。美国学者宇文所安的新著《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从迥然不同的角度,得出与木斋相近的结论。这两部著作从东西方不同的知识背景、文化视野下观照古诗十九首,为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提供新了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体裁,也是古典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术界研究律诗的论文和专著不在少数,但《唐宋律诗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一书却在这个熟悉的领域让人看到了新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宇文所安是著名的美国汉学家,他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与热爱,以及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精彩的研究成果。《初唐诗》即是一例。作者通过宫廷诗这一线索,对初唐时期近百年的诗歌发展,作出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宇文所安在其对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研究中提出中国文学传统中"非虚构"的特点。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臆断。然而实际上,他所谓的"非虚构"观主要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阅读传统的片面性描述,它概括了中国古人对诗歌意义的一种理解方式和倾向,但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向西方译介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心力作。本文通过该书对《二十四诗品》中"真"的跨文化翻译和诠释,从大道之"真"、创作主体表达之"真"、诗歌文本与世界关系之"真"三个方面,解读宇文所安在自身西方文化视阈下,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观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吸收,扩大自身视阈,努力实现中西文化视阈融合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7.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依循中国人的思想模式对盛唐诗歌进行了全新的研究。首先,他从时间、地域及诗歌自身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类,重写了八世纪盛唐的文学发展史;其次,从作者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当时的审美标准对作者进行了重新评定;最后运用细读法对文本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布鲁克斯反讽诗学观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隐秀》的解读,提出两者对诗歌构成、美的产生和意义生成的讨论中存在重叠或呼应关系。由此认为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过程中,存在两种异质文论的隐在互动。然而,西方理论背景限制了宇文所安的突破:其所阐释的"隐秀"仍未脱离新批评的理论局限,未能考虑到"文外"的阐释方向,这与中国文论真正达到的理论高度似乎尚隔一层。  相似文献   

9.
对曾国藩的绝句、律诗和古风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曾国藩诗歌的特点,认为曾国藩诗歌最大特点是精确古茂气势雄强,然而婉转悱恻略为阙如。  相似文献   

10.
杜甫律诗的"后意象"构成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比喻性意象和逻辑性意象,它们形成了诗人的自我表现意识,标志着杜甫诗歌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在他的《律诗底研究》中给予律诗以极高的评价:“研究中国诗者若不着手于律诗,直等于没有研究中国诗”,而“研究了律诗,中国诗底真精神,便探见着了。”相反,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却声讨那“不大自然”律诗,高举起“作诗如说话”的白话文学大旗。直急得朱光潜读罢之后“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对律诗孤平拗救引注解说的不妥之处,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歌较为细致的索检,证明杜甫律诗并非没有孤平之例。  相似文献   

13.
曾巩后期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由于时代风潮、生活环境的影响,曾巩的心态更加趋于平和。在任职地方官期间,他脱离了书斋生涯和馆阁生活,有了更多时间接触大自然。在他所写的律诗和绝句中,体现出平实、清静、温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幸福婚姻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佳话,但事实是否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呢?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脱离了中国传统认知的西方文化视野下,以英美新批评的“细读”语义之法入手,通过研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得出看似美满的李赵婚姻中,实际上潜藏着汹涌暗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主义是在西方取代存在主义而由结构主义方法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结构主义强调整体、结构,崇尚深层阐释;否定主体,否定人文主义、否定历史。这些对阿尔都塞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晚清小说进行个案解剖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和结论,为我国学者以结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武器提供了例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结构主义的兴起,数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发生了范式转换,数学存在的语言建构取代了数学语言的逻辑分析,成为数学哲学发展壮大的基本动力与成长源泉.结构主义根据不同语言进行数学对象的存在建构,或者借用数理逻辑的集合论与模态逻辑作为语言,或者突破分析哲学的逻辑语言框架创造范畴论这种本体论语言,从而形成了集合论结构主义、模态结构主义与范畴论结构主义.集合论结构主义与模态结构主义成为沟通结构主义与数理逻辑的必要环节,范畴论结构主义成为结构主义数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慎于前七子近体唯学“盛唐”的诗学复古语境之中,将唐近体诗歌源头由初唐上溯至六朝,从声律理论和诗歌创作上肯定六朝初唐诗歌在律诗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成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杨慎采用“从盛唐回到六朝”这一溯流追源的律诗学策略,目的是主张整体而全面地继承前人的文学传统,博学众体、融会贯通,通过提倡学习六朝初唐诗歌来矫正复古派唯学“汉魏”、“盛唐”这两种诗歌范式而导致唯古是从、剽窃雷同的理论弊病,以此寻求明诗的另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宇文所安是精于译诗的著名汉学家。他对唐诗的译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他采用散文体的译诗形式和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翻译唐诗,重构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象,并构建了唐诗文学史。然而,其译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读误译和过度解读等问题。宇文所安译介唐诗为中国文学典籍英译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宇文所安基于西方文论语境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他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论述了中西文论的主题相通性,表现为中西文论在本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上的契合、共振与贯通。文道论与理念论体现了本体论上的契合;神思论与艺术想象论、《文心雕龙》风格论与西方的风格论、内外论与西方的内容形式论体现了创作论上的共振;心物交融论与摹仿论、知音论与西方批评理论体现了批评论上的贯通。从西方视角解读中国文论,可以发掘中国传统话语,实现中西文论的交互对话。在中西文论的契合中,各民族文学显示各自的特征和价值,有利于揭示世界性的文学观念,推动民族文学走向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