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秘结,皮肤干涩甚至皲裂等。只有调理好内部平衡,化妆品才会有作用,否则再多补水产品也无法改变干燥的皮肤状态。  相似文献   

2.
香炉共赏     
"燕居焚香"是一种文人化、品质化的生活方式,"红袖添香伴读书"是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  相似文献   

3.
正"燕居焚香"是一种文人化、品质化的生活方式,"红袖添香伴读书"是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Incense is aromatic biotic material which releases fragrant smoke when burned.In China,incense burning when reading was  相似文献   

4.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9,25(4):13-20
汉唐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王公贵族的集中地,饮食种类非常丰富;它位于中国的北方,饮食以面食当先;面食又以饼食体现,饼食又以蒸饼、汤饼、煎饼和烤饼等四大饼系为主,基本包括了主食、小吃、点心和糕点等品类,在汉唐饮食体系中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文化特点,至今仍是陕西饮食文化的特色.本文爬梳了各类史籍、饮食文献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所涉及的汉唐长安及其周边的饼食进行了重新归类,对四大饼系予以新的界定,目的是借对这些品类丰富的饮食现象论述,使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都城长安饮食文化的繁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与审美情趣.同时想通过揭示饼食制作方法和工艺程序,为我们今天面食文化发展及品类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3):80-82
谭峭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道士和道教学者之一,著有道教哲学著作《化书》,全书由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卷组成,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道化、术化为本体论之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为政治观、伦理观。它在阐述"一切皆化"的道教"化生"哲学思想的同时,还专题阐述了道教重农思想,这种重农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食化》篇中,除了重提农业乃天下"兴亡之机"的基础地位外,还阐发了"我耕我食,我蚕我衣"的自耕自织以自养的思想和"食为五常之本,食以俭为本"的饮食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正>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相似文献   

7.
慎食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力不强,但总想多吃、多喝一点,以饱口福。可是食多则胃饱满,易生积滞,积久化热,则会耗津伤阴。老人阴本不足,更需要脾胃运化水谷之阴来滋养。如再因多食伤阴,更能诱发病患。医院里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因  相似文献   

8.
刘晓东 《求是学刊》2007,34(5):130-136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转眼之间,岛城已进入凉爽的秋季,一扫炎夏的慵懒和倦怠,大家会感觉夜里睡得沉了,饭吃得香了,恨不得大喊一声:“天凉好个秋!”但是,可别光顾着享受凉爽的秋季,其实秋天名副其实是个“多事”之秋——因为立秋之后,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如不注意养生保健,易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食物的来源、食物的种类、烹饪的手法及过程、精美的食器等内容的记载,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社会的饮食习俗.而在这些饮食实践中,又孕育了饮食文化:饮食礼仪与饮食思想.<诗经>中的一些篇章详细记述了祭祀中的献食礼,而饮食礼仪正是源于祭祀礼仪.伴随着饮食礼仪的成熟,饮食与医药、饮食与养生、饮食与治国、饮食与修身等思想也逐渐形成.这时候的饮食实践早已超越了果腹的本义而上升到了品味人生的哲学层面,这时候的饮食礼仪与饮食思想也早已远远超越了原来的意义和界限,而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味觉美学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 独立性,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中国饮 食美学的滥施,而且是中国饮食美学的基石。为了便于 研究,我采用通常的观点和意见,将其划分为五味说、调 和说、品味说。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共同构成中国 古典味觉美学的基本风貌。其表现从五味立美,发展到 具有丰富意义的品味,显示着中国古典饮食美学发展的 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我企图清理它的内在联系和理论 渊源,这样大体上勾勒出古典饮食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 展线索,希望有益于饮食美学的研究和建设。 一、自然之道:五味说 “五味”…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民族的饮食及居住习惯的形成,是个复杂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近代饮食、居住风俗的源流,预测未来人类饮食、居住的趋向是很有益处的。 一、饮食风俗 人类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黑龙江地区的金代女真人及其先民的饮食发展历史正是如此. 1.肃慎、挹娄的饮食习惯 《后汉书·挹娄传》载:肃慎、挹娄“有五谷、麻布,……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三国志·挹娄传》又载:肃慎、挹娄地 “有五谷、牛、马、麻布。……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  相似文献   

13.
秋季是许多果品成熟的季节,各种水果相继上市,不仅可使人们大饱口福,而且水果中所含丰富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梨、甘蔗、葡萄、柿子、苹果等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但是,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随便吃,不小心吃错水果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有关专家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屈赋《招魂》篇,在我国文化史学上有着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它保存了大量关于南楚文化的珍贵资料,涉及到建筑、乐舞、饮食、神话传说及社会风习等各个方面。欲了解此篇所反映之楚文化总貌,则须先了解各部分之具体情形。分类讨论,汇聚点滴,方不致穿凿空谈。同时,取中原古籍与此篇参读,以辨南楚文化与北方文化之异同,亦所必须。  相似文献   

15.
身后的世界     
早期鲜卑人的丧葬习俗为敛尸以棺,殉以狗、乘马、衣物等。一般为土葬,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枢,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上农村弱势群体服务对象多指五保户,而精神病人和无法支付医药费的病人等则基本未被界定为弱势群体,至于多子女困难家庭更为人们所忽视。多子女的困难家庭,按照计划生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道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4,(5):91-103
古语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 ,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 ,日本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 ,既有皇室贵族政客大贾 ,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众。众多的日本茶道修习者 ,或将茶道视为其不为无益事且度有生闲暇的娱乐手段 ,或将茶道视为创造交友之缘的工具 ,或将茶道视为修行得道的指月之指。总之 ,日本茶道一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从茶道的角度研究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鹭 《青岛画报》2011,(10):98-99
兰有"王者之香",灵动秀丽、高洁素雅,历来多有文人雅士颂咏,以其为品格高尚、含蓄大美之象征,近日更得藏家之青睐。三生缘爱兰久矣,堂内奇石艺品间总有几株兰花,有书家撇叶之爽利,更兼幽香怡人,见之神清气爽,嗅之超凡脱俗。兰既雅,岂可以俗器配之?三生缘深知其道,日前,经专家鉴而定之,求得几件老紫砂盆及青  相似文献   

19.
陈忠实 《唐都学刊》2010,26(4):F0002-F0002,F0003
“民以食为天”,这是古今通论。然何以为食?如何为食?这是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远古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应在饮食之列,其后的农事诸如作物品种的选育、种植,粮食的加工、熟化更是人类饮食生活的范畴。陈正奇这部《长安农事拾遗》论述了古代关中(长安)自有人类以来,原始农业从发轫到粗放到精耕细作的基本过程。虽具区域农业历史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伟凯 《社科纵横》2012,(2):117-118
《随园食单》系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因其自号随园老人,所以该书亦以"随园"命名。该书建议人们在操作饮食时,必须遵循食料的自然本性、食料搭配的彼此相和性、饮食功能发挥的自然规律,以及饮食原料的节俭原则等等。应该说,袁枚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建立科学的饮食理念和健康的饮食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也不容否认,其中有些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理想化成分,甚至还有诸多片面和局限性,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甄别和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