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之交 ,实践美学受到来自后实践美学的挑战。从实践美学自身来说 ,由于过去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 ,给实践美学的理论带来诸多隐患 ,造成了重认识论轻本体论、重社会轻个体、重理性轻非理性等等偏颇 ;另一方面由于对实践美学的片面的理解 ,使得它受到了很多建立在误读上的批评。重新阐释实践概念 ,修正上述偏颇 ,澄清人们以往对它的误读 ,使实践美学重树话语威信 ,并成为新时期美学理论多元共存格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之交,实践美学受到来自后实践美学的挑战,从实践美学自身来说,由于过去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给实践美学的理论带来诸多隐患,造成了重认识论轻本体论,重社会轻个体,重理性轻非理性等等偏颇,另一方面由于对实践美学的片面的理解,使得它受到了很多建立在误读上的批评,重新阐释实践概念,修正上述偏颇,澄清人们以往对它的误读,使实践美学重树话语威信,并成为新时期美学理论多元共存格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3.
招安是《水浒》的重要情节之一,它与《水浒》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金圣叹曾对《水浒》进行了腰斩,使之成了“断尾巴的蜻蜒”。但仍然消除不了招安的遗迹。招安又是表现主题的关键,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爱情情感。因此,它构成了评价《水浒》的关键。本文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统一的文艺批评的原则,考查一下《水浒》招安之说的由来;招安政策在宋元社会所起的作用;招安情节在《水浒》中的美学价值,提出了招安有“理”的观点。和这观点相关的,又得出了征辽、平方腊是梁山英雄的功绩的结论。可能谬误流传,愿就正于学者与读者。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美学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浪漫主义美学的复杂 ,丰富和多样化 ,它的若干特征使它在整个西方美学及艺术史论中明显地与其它流派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简论客体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性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西方的客体性哲学,它的的重要特征是把美当作某种实在,当作客体的属性,而把主体排除在外,在方法论上,客体性美学仅研究美的本质,而不关注审美。美学史上,古西方艺术是一种典型的客体性美学,它将艺术与美分离开来,在东方,早期辩证唯物主义也流露了客体性美学的倾向,它把美的自然性与客观性割裂开来。因为客体性美学只关注客观对象的性质,却把主体忽略了,这种美形态必然要被高举主体性的近代美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美学的“权力话语”或“主流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它缺乏更大的容纳性和全面性,因为它没有吸纳东方美学的思想精华,也无法准确而明晰地解说东方美学思想。东方美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性的理论系统。西方美学只有吸纳了东方美学的思想和诗性的理论精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美学。这是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中全世界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美是人与其世界在精神上相融为一的一体性状态.美只与人的神圣人性相关,但美学领域里却始终混杂着与人的动物性欲望相关的一系列内容,从而美学领域不仅混乱不堪,而且因为一系列非美学内容对真正美学内容的鹊巢鸠占而使美学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因此,进一步辨析和审定美学的和非美学的具体内容,是美学存在下去并使它发挥实际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先验美学强调美只涉及形式,不涉及概念,也无涉存在、内容及利害,它仅仅是对象的形式合于主体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要求和谐活跃运动这一目的而引起人的愉快。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康德美学的专家认为其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这种结论是对康德先验美学的误解甚至曲解。事实上,康德先验美学正是对形式主义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艺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部门美学。本文简要探讨了艺术美学的十个方面,这些方面既可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电影美学的哲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美学的哲学立场即电影美学本身的哲学性质问题,它首先取决于美学本身的哲学性质,因为西方的很多电影美学流派,一如既往地在追随着西方美学对西方哲学的追随.电影美学的哲学立场是电影本文和电影作品的哲学立场的合理延展.从哲学立场上看待电影美学,主要涉及的问题有:电影美学的哲学品质问题,电影美学中的哲学思维问题,电影美学的哲学观念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20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虚与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虚非常不同。前者是一种解释和知识形式,后者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范畴史是研究古代美学范畴发生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它应该是一部浓缩的或袖珍式的中国美学史。 美学范畴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中美学现象的概括和抽象。我国古代美学范畴是历代思想家文艺家对天地人文现象的民族形式总结和抽象。它们凝聚着我们民族审美认识和审美意识中的理性精神,是各家各派美学思想的精粹和结晶所在。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独特性,首先集中地表现在美学范畴及其运动变化的民族特殊性上。因为正是这种富于浓厚民族特征的美学范畴,才使中国美学同西方美学区别开来,成了两  相似文献   

13.
康德确立的审美“超功利”是美学的自律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功利,直接体现为精神机能的协调运作。布尔迪厄确定美学的社会学维度、自称“反康德”,卡尔松、伯林特以人在环境中的“参与”为依据否定美学的自律性,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瑕疵。美学在经济和生活领域的价值,最终来自它的自律性。艺术和生活合流、把传统的美学原则运用于当代艺术,暴露了传统美学的缺点,艺术美学因为缺乏超验层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说艺术美学已经走入了死胡同。美学的批判性源于艺术不断创造新形式的使命,在指向自身和指向世界的辩证关系中进行批判,不能从抽象的形式主义角度理解自律性,它是具体的——包容涵纳了审美对象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与蔡仪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这意味着西方美学中国化或在中国体系化了.从全球化视角来看,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体现了强调主客一体的重视审美活动的西方现代美学精神,蔡仪的美学体系体现的是强调主客相分的重视美的本质的西方古典美学精神;共和国建国后的美学大讨论以及实践美学,基本上都受蔡仪美学体系之后的苏俄文化的影响,新时期后有人提出“回到朱光潜”,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美学“回到现代”.  相似文献   

15.
"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元范畴之一,它与"道"和"象"一起构成古典美学的生成模式。气能够进入古典美学的视野一方面由于它是这个生成模式的中介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气自身的某些特性与古典美学的内蕴———生命精神、超越精神和"象"之审美精神有着共通之处,它还是使得古典美学核心的"意境"说得以形成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他的美学遗产十分丰富,就所涉猎的广度而言,包括创作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绘画美学等;就所研究的深度来讲,他对美与艺术的本质;对审美和美感的特征,对美的欣赏与创作等理论问题,都作出了较好的回答。本文仅就苏轼对审美观照的认识,作些分析和归纳,以就教于方家。审美观照,亦称审美静观,从狭义方面来讲,是“一种关于审美方式和审美状态的理论。指审美欣赏和创造过程中,主体全神贯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审美认识论的研究视野之所以抑止了美学的生机,就是因为它不是面对生动纷繁的审美生活去提出问题,而是以一种盲目的自信态度去规定本质。这就把美学变成了一种非历史的艺术理论.美学是一门人丈色彩很强的学科.其发展的生枳.0根于现时代人类的审美活动,因此必须在关注20世纪人类发展这一前提下,面对时代去阐扬一种有个性的美学理论。质言之,贴近文化发展,贴进文艺创作实践,唤醒人们对艺术的自觉意识,是美学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凯 《东方论坛》2014,(6):110-115
天地有大美,因为它含着道的朴素;自然有大情,因为它涌动着永恒的生命之流。"物我为一"肯定了人与大自然的同质同源,"以物观物"主张以审美的目光观看万物。只有齐物,才能逍遥,"物化"之际,人与物交感互动,浑然一体。体现在心物关系上,是物的自然作用于心灵的自然,碰撞的结晶则是朴素、纯粹的美的情感的生成。庄子的心物观、物化观及其"逍遥游"的自然美学思想,深刻启迪和直接催发了中国古典美学许多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劝告或良心教化。美好的音乐与创作者的高尚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乐阐释和欣赏是主观的,对它的联想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认识音乐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纯粹、更完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目前有些音乐理论会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误解:以为音乐能够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这些都是有着强烈的工具论色彩的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曾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套用马克思的这一生动而形象的说法,我们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也许有人觉得这有些不伦不类,《手稿》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而是一部经济学—哲学著作,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似乎还说得过去,怎么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呢?其实不然。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观点的最初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