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54-63
清人笔记蕴藏了大量关涉经史考证的内容,其中《尚书》类条目就多达206种、3265条。清初、清中叶、晚清的学术笔记在训诂《尚书》方面各有特点:清初学者的《尚书》研究接续了明末遗风,以顾炎武、阎若璩为代表;清中叶的《尚书》研究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的研究趋势,吴派、皖派兼而有之;晚清经学呈现出偏向政治、思想的研究倾向,学者对《尚书》思想更为留心。清人笔记中的《尚书》文献还具有史料学及文献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陶岩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97-100
中国的道德根源在《尚书》。孔子修订《尚书》就是为了弘扬道德。尧帝以道德为标准选拔干部和接班人,舜帝继承并发展了尧帝的道德观,皋陶的"九德"和箕子的"三德"之说规范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吕刑》阐述了道德、法律和行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此,道德成为了仁人志士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3.
赵立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咪;<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尚书》注解之书有数百家之多,本文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侧面加以概述:一是黄伦所推崇的张九成的《尚书详说》,此书将《尚书》的“天”“帝”概念解释成人格神,强调人们须敬畏“天”“帝”,此解符合殷周时期语境;二是作为元以后官学读本的蔡沉的《书经集传》,此书将《尚书》变成了一部上古圣王的“传心”录;三是王充耘的《读书管见》,此书深批虞廷“十六字心法”,一语中的。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吴棫、朱熹、吴澄对《古文尚书》的质疑与辨伪。 相似文献
5.
6.
王连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5):89-93
在经过50—70年代沉寂之后,《尚书》研究在80年代开始逐渐升温,并逐渐进入高潮。近20年来《尚书》研究的综合性著作和《尚书》译注的大量出现,学者对《尚书》具体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尚书》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就近20年来《尚书》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尚书》文本叙述中,自尧舜夏商以来,代替上天管理人间秩序的帝或王需有德才能配享天命,表明德关系着天命的所在,决定了政权的走向。商朝认为其先王、先祖能够与天地之神相通,并选择商汤作为有德之君的代表,形成了继承祖先之德以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的逻辑。西周初年,鉴于商朝亡国的教训,以周公为首的执政者借助权力与制度的力量拓展了德作为价值共识的内涵,并将其作为治国理念贯穿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尚书》之德成为维系春秋时期政治秩序的价值共识,从长远来看是对尧舜禹时期天命降于明德之说的继承,亦是自周公以来对明德理念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恒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21-27
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的主要源头之一.《尚书》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其中后人拟托的伪古文《尚书》;虽非伪书而同样是后人追记或假托的虞书和夏书;商书、周书的许多方面都蕴含着许多小说文体的因素,并对后世的小说文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本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尚书》的修辞学价值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圆熟的修辞技巧是《尚书》为修辞学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文化启迪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深层意蕴;同时,《尚书》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为解释先秦修辞理论的成因投供了第一手材料,史的延伸,这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第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0.
于文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16-120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赵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44-151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古籍目录著作,不仅在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开展史学批评过程中凸显出多种史学方法,既从不同侧面详细而绵密考证了历史事实,又诠释了史学思想方面的不少见解和主张,对正确解读和认知史学典籍和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杨海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78-80
《四库全书总目》历来被认为是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从史部类目中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对史书内容的考订辩证,对版本的真伪鉴别,对体例的得失评价等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邱忠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2)
受康德影响,皮尔斯极为重视范畴演绎,他试图找到比康德范畴更普遍的基本范畴.1902年以后,范畴演绎进入现象学时期,基本范畴最终确定为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范畴演绎是皮尔斯哲学的基石,是皮尔斯建构体系最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是进行执政伦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大致说来,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执政价值、执政价值合理性、执政工具合理性、执政正当性、执政善、执政责任。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对深化执政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4):42-49,93
中国哲学史载述着中华民族特质的认识论.儒家的认识论思想主体地支持了中国哲学大系.儒家的认识思想着落在人的主体性的发见和培养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其哲学认识论的早期使命预设.后来的思想发展,其倾重点投注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认知与践行上.这就建立起了人文特性的认识论.这一民族哲学特色,与古希腊哲学以自然宇宙为认知对象、宗教哲学以上帝、神、佛为认知对象的特征相参较,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天人之辨"的理性精神、知识与道德并进的价值意识、心性与义理同臻的主体资质,是儒家认识论的基本视域. 相似文献
17.
廖才高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90-92
汉字是根据什么法则拟造的?这个问题早在先秦就提出了造字法则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理论历代都有所研究。对历代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可知汉字造字法则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焕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116-118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它有自己的基本范 畴,主要包括:灌输与互动、理解与激励、内化与外化等。这些基本范畴受制于思想政治教 育学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专门知识和学科规范,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19.
白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3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中,一些基本价值类型及其价值内容仍然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和物质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以及对这一意义的认识是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创造、贡献、获得这三种不同价值行为,无论是行为的结果还是行为本身都与主体需要有关,因而也有相应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中,一些基本价值类型及其价值内容仍然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和物质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以及对这一意义的认识是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创造、贡献、获得这三种不同价值行为,无论是行为的结果还是行为本身都与主体需要有关,因而也有相应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