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象化与人的本质活动邹诗鹏人总是通过对象性存在方式展开其本质活动的;但人又必须在实践的、社会化的意义上具体实现对象化并确立起自身的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地、真实地理解人的本质活动的钥匙。对象化只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旧哲学的症结同时也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没有重视把认识论与人的本质或本性联系起来。虽然一讲认识和实践就似乎不言而喻地是讲人的认识和实践、讲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实际上这与把认识论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还是两回事。近几年虽有人触及过这一问题,但却不是明确从人的本质这一角度,而是从应重视人的价值、应尊重人的  相似文献   

3.
自多利羊出生以来,围绕克隆人的各种讨论一直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伦理、道德及法律等问题,而克隆人作为人向自身挑战的代表,实质上涉及的是人应如何认识自身、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克隆人的出现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自由与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分析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规,我们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意志自由、活动自由、人格自由和人生自由四大基本层次,它们分别构成了人的潜在本质、现实本质、理想本质及其三者的统一。一、意志自由:人的潜在本质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是指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多方面的。人与动物之间在潜在能力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超越生物本能的束缚而获得意志自由。从哲学史上来看,很多哲学家都从人的潜在能力这个角度提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意志自由。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活动”是理论新闻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性范畴,是最为抽象的、一般的新闻学概念。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说,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以叫做新闻活动;从狭义上说,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才能叫做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人类认识生存发展环境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立精神关系、实现精神交往的一种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6.
始于符号,终于符号的信息处理——即虚拟实践是人类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是人的虚拟本质形成的基础。文章提出虚拟本质是分析人的本质的新视角。虚拟本质是人的现实本质分化发展的结果,人的现实本质和人的虚拟本质共同构成人的本质。文章最后从法律、道德及管理角度给出指导网络虚拟生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汪小伍  刘文煜 《理论界》2005,42(12):78-79
马克思在探索人的奥秘时,紧紧围绕着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这无疑为我们寻找个体的本质指明了道路。人的个体本质应该是这样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即以个体的独特体貌和遗传能力为内容的生理特征;以个体特有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社会特征;以个体的个性为内容的精神特征。正是这样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个体本质结构,构成了个体特有的,使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个人风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关于人的本质的传统认识受到两方面冲击:一是科学中的还原论,二是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还原论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甚至思维都可以从物理,化学规律那里得到说明。非理性主义者则试图从“本能”、“意志”、“无意识”、“情感”等的角度来规定人的本性。至于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则独辟蹊径,他说:“我们应当用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究竟什么是人?如何来看待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伦理、道德属性?本文试图从构成人的这几个层面对人的深层本质进行揭示和阐明。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3,23(4):59-65
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人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 ,是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创造与发展的 ;物质本体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把实践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实践本体论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社会性的日益广泛 ,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丰富着。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李经宇,程宇航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归结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和艰难曲折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而且发展是核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是核心问题,尤以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求人的发展。因此,面对ZI世纪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人的发展问题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有个和平环境,而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人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和谐环境。因此,充分认识事物的和谐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和谐是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秩序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是揭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当其还处于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现人的现实本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有助于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探索其规律性 ,提高其有效性 ,从人的本质出发 ,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弘扬和培养人的主体性 ;必须着眼于人的需要 ,重视、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 ;必须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着的动物。因此,人在不断地认识、解释和塑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而且,人外向世界的活动和内向世界的活动是彼此相关、内在统一的。这种相关的统一性就表现在:人既按照外部世界的客观尺度去规范自己的活动,又遵循人类自己的内在尺度(人的尺度)去建构自己的行为及改造世界。正因为如此,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可见,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是个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问题,其实是个任何时代都必须回答的形而下问题,特别是当时代和社会处于变革、转换时期,人之为人的应是什么的形象问题就会显著地突出出来。几乎每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形象、人的应然模本。  相似文献   

14.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泓峻美是什么,被美学家们称为一个无法猜破的谜。而人是什么同样是一个使人类思想家们伤透了脑筋的课题。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本质的思考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的基础上的。美学史...  相似文献   

15.
何为人的本质?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颇能迷惑人的问题。在理论界,有人把“饮食男女”等生物属性归并到人本质的范畴,有人则笼统地认为人的木质就是区别于自然性、生物性的社会性,这些观点在各自的体系中都能自圆其说,以致于读了这些文章的一些同志往往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和争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它脱离了争论的参照系——对“本质”概念的共同、一致、确定的规定。它们各有一个区别于它方的本质规定,这种区别的形成则往往是主观、片面地迎合先入之见的结果。要在论辩中解决人的本质问题,首先要给  相似文献   

16.
<正> 应该承认,新中国美学界自形成以来,所从事的花费最大精力探讨的课题,莫过于“美的本质”问题。应该承认,经过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讨论与争鸣,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研究,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应该承认,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研究也不应就此止步。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与“客观—自然”派和“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术界通常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含义有两层:一是人的类本质,二是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就人的类本质而言,人类是一种具有“动物+文化”结构的物质存在,处在比动物或生物更为高级的物质进化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康德说我们的悟性把规律加于自然界。在对美的本质所切入的悟性中,一般都离不开对美的主体结构,以及主体与对象的各种关系的深层剖析,而对主体之所以产生美感的生理机制的掘进,似乎更显得亢奋和专一。这样,所获的成果也只涉及到人的生理机制,(我称之为审美主体的个体效应)并被局限在美的个体(狭义的主体)与对象这一逻辑圆圈小而显得狭隘和机械。如苏珊·朗格的情感说,弗罗依德的以性欲为基因的潜意识理论等。 正如美的对象总是通过某个具象显示出生存价值一样,对审美主体来说,不但离不开个体效应,而且正是通过其中具体的某个人最终实现价值的。但人的本质终究不是孤立的生理性体现,正如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本质的层次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的本质的层次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胡渝目前,在诸多哲学著作中,论及人的本质时,都引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那段话,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认为这个论断是对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科学具有矛盾两重性关系,二者既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经验性与实证性,而哲学的本质特征则是超验性与思辨性,因此,哲学只能作为一门特殊的"思辨科学"亦即"思辨哲学"存在而不能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存在。哲学与科学代表人类认识的两种理路与趋向,而哲学的本质也正在于"超越科学",哲学也只有保持自身的形上本性并克服科学化倾向才能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