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大批入关,此后陆续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塞,从而形成驻防八旗.其驻防地视情况分别修筑了满城或满营.庄浪满城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本文试图从庄浪满城修建始终、满城规模及清政府对其管理直到清末满城的衰败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中探讨庄浪满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所发挥的作用及后期的衰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开封八旗驻防设置于1720年,是清代八旗驻防黄河防线的重要一环。清末民初,开封驻防满城发生了巨大变迁,满城被拆除,旗人被迫去工厂做工或到农村务农,旗人的司法特权消失,生活极端困顿,人口因社会的剧烈变动而锐减。新中国建立后,开封满族、蒙古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走上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满族和蒙古族八旗兵,在江陵县荆州城设防,称荆州驻防。驻防旗人在荆州城内筑起一条界城,将荆州城分为东西两半,界城以东称东城,为满蒙旗人居住区,故又称“满城”,界城以西称西城,为汉人居住区,故又称“汉城”。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其间二百二十八年,荆州驻防广设旗学,东城可谓旗学林立,民族教育甚为发达。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在重要城市实行八旗驻防,并为驻防旗人修城别居。这些满城的建立,对当地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荆州设立八旗驻防,对清代荆州城市空间的格局、城市文化发展的特点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驻防八旗是一个独立于地方的军事实体。特别是清王朝实行以“满城”为区域的旗汉分治政策;因而驻防八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这种政策的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给广大旗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并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清政府在荆州实行八旗驻防,由满族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实际兵额始终维持在四千名左右,由一名将军统管。荆州八旗驻防实行旗民分治政策,旗人在荆州城内满城居住。驻防旗人与荆州民众产生过一些矛盾,但主流还是和睦相处。荆州驻防的设立对加强本地控制和维护清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杭州驻防是清代重要的军事建置。杭州驻防发展过程中,驻防旗人一方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趋热衷文事;另一方面,旗人受八旗制度制约,始终保持“武”的属性。驻防旗营文化因此呈现文武兼具的特征。杭州旗营“文武并存”的特质尤为鲜明,是八旗统治进入中原并且与中原文化交融互动的缩影。从杭州驻防旗人的教育环境、身份嬗变、武事类诗歌书写三个方面分析旗营文化中的“文”“武”二元特质,以此见微知著,谛视旗人群体的文化特征,对清代文化的多元性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8.
成都满城考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代的驻防制度在客观上起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互助的作用,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打破民族壁垒。成都的满城和全国其它各地的满城一样,是民族团结的象徵。  相似文献   

9.
青州满城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地点之一,但是关于青州满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青州满族的历史文献资料,描述了青州八旗驻防城的由来、旗城的修建以及驻防官兵的选调,并论述了青州满族历史上的经济、政治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新疆满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新疆后,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从东北、热河、陕西、甘肃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等官兵驻防新疆,遂形成满城,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伊犁、乌鲁木齐、古城和巴里坤等地。自乾隆二十三年至四十八年(1758-1783)修建了大小城堡近四十座,新疆满城的建立,对巩固新疆的统一局面,加强清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统治,保持新疆社会的稳定,增强西北边疆的防务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归旗制度行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驻防八旗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是无疑的,如本民族语言的消失、风俗的演变等.在这种变迁过程中,驻防旗人也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但他们保持了自身的族群认同,所有习俗的演变都隐隐显示出一种有选择的学习与变化;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文化习俗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3.
满族的先世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肃慎。金朝灭亡后,原居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一部分迁徙至辽东一带,以建州女真著称;一部分迁徙至松花江大拐弯处,被称为海西女真。明代女真继承金元两朝后进女真的文化,是为原生态文化。明末,女真各部逐渐统一,在此基础上创建的文化既承继了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为次生态文化。清朝建立后,由于驻防、留守需要及八旗生计等问题,满族形成复杂的散居各地的局面,可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由此发展而来的文化是为再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4.
满文历史文献是以满族特有文字——满语文书写的本民族历史文献,它不但记录了满族发展的轨迹,成为我们研究满族的重要参考;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弥为珍贵的文化财富。本文以满文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发展、分类及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这一重要民族历史文献认识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具体是指在清朝统治时期和统治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结构状态。蒙古族、汉族、藏族在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汉族、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满族)则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第二,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满藏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满蒙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处理满蒙关系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和完备。第四,清朝政府有效调整了满汉关系,使之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并进一步完善了对汉族的政策措施。第五,妥善处理满藏关系,不断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满蒙联盟。  相似文献   

16.
有清一代,直省驻防旗人分驻各地长达200余年,寺庙作为驻防城内一种特殊的、开放的社会空间,是大批旗民信徒表达精神诉求的重要场所。本文考察清代直省驻防八旗寺庙内的祀神,分析寺庙祀神来源、武将崇拜以及驻防八旗旗庙的特点,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直省驻防旗人的宗教信仰以及旗民关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乌拉街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海西女贞扈伦四部之一。努尔哈赤曾借乌拉国而起兵,灭乌拉国而得到大发展,进而挥师南下而得天下。清顺治皇帝曾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为"本朝发祥之圣地"。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乌拉街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如:古城池、古建筑、古遗址等。同时,这里还保留了多种满族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满族风味饮食,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独具满族特色的古镇我们理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变化势必会对中国农村的发展造成深刻影响,农村留守妇女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回族留守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她们的视野、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在家庭生活,而且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都展现出她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清代文学,目的在于探讨清代文学与同时代其他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展示清代文学与整个时代文化互相影响的状况,同时也为观察清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背景。文章分三个方面进行陈述:文学与绘画,文学与工艺,文学与风俗。  相似文献   

20.
于阗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阗与唐朝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在军政体制上也发生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本文认为,毗沙都督府与安西都护府是原有的羁縻府州系统,而于阗镇守军与安西四镇节度使是新的军镇系统。从长寿元年唐朝在四镇驻兵以后,开始了军镇化的过程,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定型,最终军镇体制后来居上,从权力上控制并支配了原来的羁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