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场所。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正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甚至使有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规范净化网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负面效应的浸染已成为各国共识。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在互联网管理非常宽松的美国,也十分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各国治理办法多从法律惩处、学校引导、技术性过滤、行业自律等多个层面着手,在多管齐下的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在我国,未成年人已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我们既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成熟的经验,采取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管制,又要根据我国特色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和管理他们使用互联网,使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民族社交网络中手机的交往性、超越时空限制和实名制的特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沟通与交流,然而,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与问题。针对民族社交网络手机使用中出现的人们对传统家庭关系的疏远、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消极心理影响、垃圾信息与不良信息干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合M院研究生这一特定人群使用手机社交网络的某些特质,分析手机社交网络的使用现状,探索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逐步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对之加以健康引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通过优化网络环境来减少或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蚀不容忽视。就青少年而言,他们有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产品的权利;就社会而言,有为青少年提供文明、健康的精神产品的义务和责任。而法律介入是保护青少年在线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一项长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济南下辖的F镇农村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笔者希望摒弃刻板印象,用发展的眼光,对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进行再分析。通过解读数据与案例,研究发现,"网络猛于虎"是过往沿袭下来的一种刻板印象,在当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由最初的新兴事物转变为日常事物,青少年已经较好地适应了有网络的生活,人们对网络的刻板印象应该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青少年作为社会最活跃,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会保持密切关系,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是青年成长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青少年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间构建和谐的互动局面,是建设和谐海西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从"手机控"对大学生带来的突出问题入手,调查这些问题将会带来哪些方面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并对其原因作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解决思路。调查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地看待手机媒体,适当地使用手机媒体,积极地共建手机媒体,为健全大学生的手机行为规范和廓清不良手机网络信息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其共同的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更多的源自性教育的缺失.因此制止和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立体防御系统;启动青少年自我免疫、自我保护系统;弘扬网络道德、构建绿色网络空间;调动法律矫正和治理作用.使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躁动期"和"心理断乳期",获得良好的性心理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修养.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0,(1):6-7
举报手机涉黄信息最高奖万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等单位,近日发布《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奖励办法》,决定联合对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有功人员进行奖励。重点奖励对象包括:举报淫秽色情网站的;举报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手机依赖在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 2021 年 11 月— 2022 年 3 月在 12 所学校发放电子问卷,共纳入 9 225 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体重焦虑”问卷、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简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显示,“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β=0.39,P<0.001);手机依赖在“体重焦虑”不同表现与抑郁症状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比 14.29%、14.91%和 22.08%。手机依赖在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对体重的高度在意和敏感会使该间接作用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的不良需要有生理性的:如性欲与物欲;也有社会性的:如哥们义气、盲目性爱情、报复和变态心理;都贯穿着三大明显特点:极端利己性、严重排它性和反社会性。矫正不良需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关键要正确认识不良需要形成过程中青少年生理心理可塑性与不良信息的相关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以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疏导与心理救助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青少年来讲,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有:道德意识的弱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失范;自我情感的迷失、社会化不足;对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对策有:网络立法;"网德"教育;建设青少年网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对南丁坂村农民手机使用行为的调查为基础,以定性研究为主的方法,从使用习惯、使用动机、使用期待等方面考察生存在村落生态中的农民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而发现,一方面手机的使用拓展了农民以"己"为中心的地缘、血缘关系,既增加了自身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又使得乡村社会的内部与外部互动更加密切和频繁,有助于乡村生态网络的整合与稳定;另一方面,手机的使用所带来的大量异质信息促使农民重新审视和建构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建构亲密关系与接入社交网络的代码,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青少年会在社交场合选择使用手机作为自我隔绝的一种途径,造成“在场的缺场”,却与外部空间的他人产生认同。手机虚拟社区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社会认同的实践过程。青少年借助手机消费来表达和传递意义,表现其生活方式,建构身份并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但他们容易被消费欲望所俘获,从而导致自我认同的感官化和肤浅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六市1884名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文章对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网络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的认知及其与网络行为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总体适度;网络行为取向主要集中在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性别、文化程度与地域因素对工具性网络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情感性网络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把双刃剑,应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重庆青少年网络游戏中的使用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呈现低龄化趋势;大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是理性的;长辈管理方式及对待青少年网络游戏态度、家庭总收入、网络游戏花费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因此,全社会对青少年要有保护意识,尤其需要政府在加强网络立法的同时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网络游戏的开发需要注重教育内涵;家长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要有开放的态度,同时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字模拟时代到3G,通讯网络经过了一系列繁忙的生长过程。而作为移动通讯的终端产品——手机,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通话工具。它可以上网聊天、收发 E-Mail、浏览 Internet,听音乐、欣赏 MP4……它们吞掉 PDA、干掉MP3播放器、又试图取代数码相机。外型则从"板砖"向超薄、轻巧进化,当然也有食古不化者,不过它们可是肩负着与众不同的使命,把它们称作全键盘、智能、PDA 手机显然难逃"罗嗦"的罪过,它们很丑,但是功能却很强大,并且拥有非凡的录入速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办公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网络结社和勾联所结成的"网络帮派"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其中,网络帮派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等级性和管理的完整性、网络纠集的快捷性和群体犯罪的疯狂性。其中网络公会成为青少年网络帮派的新形式,极易培养青少年的帮派意识,并诱发青少年结帮犯罪。网络帮派犯罪不仅因其便捷和突发性而使犯罪防治更加困难,而且它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理,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形成的青少年自身、社会和法律原因,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立法和加强司法干预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内外原因;实施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课余体育活动以及教师行为三个方面的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四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短期干预效果显著,建议进行长期干预以期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