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2.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轰鸣声就开始将历史加速。工人阶级也随之被推向前台。成为建设时代的主力军。在我国。工人也受到高度肯定和尊敬。工人们曾经豪情万丈地高歌:咱们工人有力量! 然而。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的处境也随之急剧变动。这些变动在我国表现为:外资在华企业大量涌现。雇佣大批中国工人;农民工成为“蓝领”的主要成分;国企改革。大量国企职工下岗。成为了新弱势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心系工人命运的维权活动家成长起来:政府工人组织敦促在华外资企业建工会。在新的环境和背景下继续为工人争取权益;农民工自己组织起来维权。在争取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步。求发展。力图融入城市社区。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生;知识分子深入到老工业基地。调查研究下岗工人面临的困难问题。与下岗工人同呼吸共命运。带给了他们鼓舞和希望; 港台的工人维权则走得更远。不仅为自身利益奋斗。而且使工运与公民精神接轨。与国际接轨。思考大方向、大问题。向现代化、专业化层次迈进。公民意识的提高与社会政治文明的发育程度相辅相成。 全球化时代各国工运发展轨迹。使我们看到中国工人维权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代工人阶级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帮会有着重大的关系.由于近代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破产的农民,一方面,农民脱离乡村宗族共同体而失去归属感;另一方面,城市的就业机会大部分被帮会垄断,迫于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加入帮会以求保障.在帮会里,工人们为“兄弟”之间利益,为帮会组织最高利益,所信奉的“信义”是伪“信义”,违背社会公平与公正.近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掀起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高潮中,工人阶级意识不断觉醒.在培养工人阶级集体主义思想过程中,针对帮会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突破封建帮会屏障,组建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工会,培养工人的阶级意识,把工人阶级从为帮会谋利益的狭隘思想转变成为整个工人阶级谋利益的集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8,(9):1-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我市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部署安排,南京市总工会自2007年开始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  相似文献   

5.
三十多年前,冯雪峰同志针对某些人的“鲁迅只是属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和工人没有关系”的观点,曾严肃地指出,“鲁迅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人”,他和工人阶级的关系是“密切的”,他“是工人阶级英勇伟大的战士”(《鲁迅的文学道路》,第112页)。是的,鲁迅在他的毕生经历中,始终与工人群众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战斗风格对鲁迅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鲁迅更加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工人阶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艰苦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22,(7):66-67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对技术工人队伍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近代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上海工人阶级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从现有的记载材料来看,早在1879年,就开始了自发的罢工斗争。1905年在反美爱国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忱。在辛亥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参加了上海的光复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工人阶级,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在“五四”运动中,上海十余万工人英勇地参加了战斗,并且成为运动的主力。在斗争中,上海工人和全国各地工人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工人阶级认识到只有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获得解放。工人阶级开始成为我国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工人运动,是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和边区经济的发展,边区工运的方针任务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侧重于工人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转变为以保证生产为中心,从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维护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一、多党合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应该与其它政党合作的思想。他们认为:共产党不仅应该与其它工人政党合作,而且,“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①因为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与其它工人政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大体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且迅猛变迁的当代,大型国企男性工人群体的男性气质正在通过与政权、阶级、性别、单位制、代际关系等社会力量的互动,发生着变迁.大型国企工人由20世纪60-80年代荣耀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变为90年代的遭受阶级创伤的男性工人阶级,不再享有形象、工资福利、子女就业等方面的优越.相应的,工厂子弟学校原本在工人阶级男性气质的代际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化力量,变为工人子弟逃离的场所.性别等级成为抚慰男性工人创伤的有限来源,女性在工人阶级的再造中仍处于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一“五四”与“五卅”都是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但以青年与工人的关系而言,二者有重大变化。前者由学生发起,工人继而支援;后者由工人带头,学生随后参加。这一变化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左右时局变动的社会力量,五四时期业已结束。历史性变化在小说创作上导致这样一个新现象: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走入工人斗争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自此开启一种创作风气,直至抗战全面爆发也就是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左翼十年”期间,许多小说家都在作品中表现了青年如何追随革命发展而投身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此相适应,青年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某些新因素。由个性解放起步的梅行素准备“把身  相似文献   

12.
[提要]左翼文学的工运叙事中,非技术性工人多以城市革命主体的正面形象出现,技术性工人形象多被赋以消极落后的表征,文学想象与历史叙说之间的悖反张力,指向纠缠在普罗列塔利亚、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多重身份认同之中的技术性工人,在左翼视野中他们更易为都市现代性“腐蚀”。但鲁迅的《阿金》披露了异托邦之中潜在的革命主体皆可能遭遇异化的严峻现实。左翼工人形象“症候”实际成为一种镜像,照见了同在城市革命队伍序列之中知识分子的内在焦虑。30年代初,丁玲、蒋光慈等作家的一系列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工人叙事重新探讨突围都市革命困境的有效路径,即工人离开城市、发动农村革命。这一叙事与同时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在“反围剿”军事行动中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决策形成共时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史学论著提及1906年萍浏醴起义,多说:“起义群众以安源六千工人为主”;“在这次起义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他们参加起义虽然还是自发的,并没有阶级的自觉,但却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史揭开了光荣的首页”;这次起义的“另一特点是,史称六千安源工人参加了这次起义,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最早记录”;“在萍浏醴起义过程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国工匠形象的影像构建,需要回溯“十七年”时期中国工业题材电影。再考察当时工人银幕形象,可见影像建设祖国“美好理想”的背后,隐约彰显出荣格心理学和弗雷泽人类学意义上的“神话”气质。影像以“文化英雄—先进工人”“女神—‘铁姑娘’”与“恶神—落后工人”的“历史原型—工人意象”为结构,建构了一段新中国工业历史语境下的工人英雄神话。那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对工人主体的浪漫想象与艰难探索中,自觉不自觉彰显出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使命与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15.
孙中华 《中华魂》2012,(13):51-53
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胜利后.安源工运和俱乐部建设蓬勃发展.少数工人干部中开始出现官僚习气和腐败行为.刘少奇果断领导和开展了一系列反腐败的实践活动,保证了安源工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反腐实践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学说力求从工人阶级的视角读解资本主义发展全程,宣称工人阶级斗争是引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本体力量。工人阶级不断通过自身的转型,从专业工人,到群众工人、社会工人,推动着资本主义历经自由资本主义、计划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这一独特的历史阶段论恰恰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与大众逻辑的理论前提,有必要加以考察以反思批判当代西方左派的“帝国”话语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革命主体学说。  相似文献   

17.
防止和反对宗派分裂活动,确保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十月革命后,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同“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宗派活动和分裂错误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出色地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为预防和消除“寡头政治”带来的分裂危险设计了“集体领导”、“改组工农检察院”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制度设计对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均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为中国工人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既是中俄工运的报春使者,培养中国工运干部的最早园丁,中国工运理论的创建者和宣传者,更是中国工运的积极实践者和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研究现代工运史上与众不同的瞿秋白,对于促进中国工运史研究以及瞿秋白研究的深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利益攸关的一个重要群体,研究其心态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广州的档案资料为研究基础,系统深入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工人阶级的复杂心态,并探讨了影响工人心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国家对工人阶级意识的建构与塑造是工人思想意识发生巨变的关键因素,而阶级地位的优越感与现实利益的得失是影响工人心态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20.
本书分析了十八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劳动、资木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工人阶级政策,还探讨了旨在镇压第一批工人阶级组织的临时措施等问题。作者在“前言”中指出,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工人政策变为一系列长期的、多方面的措施。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工人政策日益复杂化,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