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宋诗之争,在宋代呈现出第一段曲折繁富的轨迹。从魏泰、叶梦得到张戒,开启了唐宋诗之争的大门;朱熹对唐宋诗的论析,丰富了唐宋诗之争的内涵;叶适与“四灵”的倡“唐音”,促进了对唐宋诗的更深层次的比照分析;戴复古、刘克庄的唐诗之论,则将对唐宋诗彼此消长、转替的观照及其意义进一步予以了深化。  相似文献   

2.
同光体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诗史上一大公案。近代“同光体”诗人“二陈一沈”,对贯穿清代诗学的唐宋诗之争进行总结、整合和创新,分别提出“三元说”、“三关说”、“格韵说”,目的不在于比较唐宋诗之优劣,而在探讨诗歌的终极关怀,其终点是将诗艺、诗道关系,融入到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旨在探讨诗学的未来出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发轫于唐诗的海洋灾害书写,至两宋已由片段而全篇、由意象而叙事,蔚为大观。特别是两宋不少诗篇以灾害事件为中心,反映了宋帝国东部沿海南北各地遭受飓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历史图景,形成忧悯受灾疾苦、歌咏御灾业绩、反省人类过失等系列应灾主题,表现了华夏先民历经苦难、依海而生的峥嵘历程和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士人应对海洋灾害的精神成长过程,实现了对海洋灾害这一民族心腹大患的生命体察和人性关怀,标志着这一题材的写作日趋成熟。许多诗作以对飓风、波涛、水族、海堤以及人海抗争的形象刻画,开拓了中国诗歌新的意象天地和艺术境界。这类诗作突出反映了人海冲突的一面,是当时诗坛对海洋题材创作的重要补进。  相似文献   

4.
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诗歌理论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许筠诗歌批评涉及到了唐、宋、明诗以及朝鲜历代诗歌。他以唐诗性情本质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崇尚唐诗,轻视宋诗,肯定明诗。在对朝鲜历代诗歌的批评上,体现了他的民主、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唐宋诗之争中的“温柔敦厚”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宗唐诗话和宗宋诗话对唐诗、宋诗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观照,就唐诗、宋诗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的差异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发表了许多不乏深刻和独到的诗学见解,既丰富了我国诗歌艺术的理论宝库,又促使了诗歌批评的不断深入、完善。  相似文献   

6.
何日愈是晚清初期著名的诗论家,其<退庵诗话>也为此时诗话著作之翘楚.在唐宋诗之争演变史上,何日愈见识独到,主张性情、学问、识理三者统一,相互关联,但反对堆砌使气.他赞同诗歌应有议论说理的成分,对李杜优劣比较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些都体现出他闳通开阔的批评视野.尽管他论诗主蕴籍,有唐优宋劣的片面倾向,但宽和雍容,并不激烈,代表了晚清初期部分士人的诗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唐宋文章向来被视为一体,故有所谓"唐宋八大家"之说。但唐宋时代文化迥然不同,唐宋文章也因而有别。唐文乃中古之文,宋文有近世之风;唐文是复古的,宋文是维新的,唐宋文之争的实质是唐宋文化的转型与差异。唐宋文章之别在韩欧之争、韩苏之争、韩朱之争中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黄建军 《天府新论》2011,(2):137-143
康熙在清初唐宋诗风的消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帝王,他不仅通过考试、作诗、论诗等多种手段来强调唐诗之正宗,引导诗坛风气,同时通过选诗、重用文人等策略,使诗歌等文学艺术为其治统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变代雄与宋诗之文学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人学古变古之道,在形式上作选择,琢磨,添加,改换;批判性继承外,在内容上又作建设性之嫁接、交融、借鉴、整合,故能“创前未有,传后无穷”。变唐贤之所已能,发唐诗之所未尽。不但突破动摇了唐诗塑造的诗学本色,而且又系统地建构了宋调的新典范。标新求变之宋诗,可以带给读者鲜明的感受,及更多关注的兴趣,表现出陌生化的美感来。宋诗由学唐变唐,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96-100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唐诗鼓吹》、《瀛奎律髓》、《唐音》是宋金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它们在宋金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诗坛风貌。三大选本在宗宋、宗唐乃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北宋时期绘画与词的关系,从词人与绘画关系看,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词人未必能画,但收藏、鉴赏、品藻过绘画,二是词人能画。词人兼画家身份的鉴定,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批画家或词人。从词与画的结合看,有以词意入画和题词于画两方面,后者即题画词。唐五代北宋题画词,范围较广,可概括为题写人物画、山水风景画、竹梅图三类。题画词的认定,对理解词意大有益处。题画词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使词家能"换位"思考,从而为抒情写物、驰骋才情开辟出崭新的艺术境界。绘画对词的深层影响,体现在词家借鉴绘画的白描、钩勒、大斧皴、点染、着色、取景、构图等手法技艺,以刻画人物、描写景致、创设意境、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了其文体的表现力,使小说更好地适应着社会实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诗词因为小说的表现需要而突破了其功能与题材的限制,使诗词的取材视野深入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吸收了世俗文化的营养,而变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4.
略论唐宋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朴兵 《殷都学刊》2008,29(3):50-54
唐宋饮食文化有着许多显著的不同。唐代饮食文化深受游牧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胡化”色彩,宋代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则大大减弱。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宋代饮食文化则显得细腻精致。唐代饮食文化的贵族化色彩显著,宋代饮食文化的平民化色彩突出。唐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局限于自然经济的范畴,而朱代饮食文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啸与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斌 《学术研究》2002,3(2):105-110
啸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音乐领域里,叶啸迅速兴起并进入宫廷,诗人与隐士之啸盛行,出现了对啸乐曲进行艺术总结的音乐著作《啸旨》,使啸曲在音乐上达到顶峰;在文学领域,啸音乐向文学渗透和转化,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和典故,啸参与到唐诗特色的建构中。唐人对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以后,词的审美风格主要呈现为"豪放和婉约"两种类型。豪放雄伟壮丽,婉约清秀优美,其间包含中正在内。与之相似,山水画在宋以后也有"南北宗"的划分,北宗阳刚宏伟,南宗阴柔秀丽。"宗派"来自"禅家",虽不恰当,却得默认,而这二者,就其宏观层面的美学韵味来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用豪放美与婉约美这对审美范畴,着重讨论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并将词评作为评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对照面,发掘宋代山水画展现的"豪放美和婉约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唐朝女冠诗人是唐朝社会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她们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但政治开明以及道教兴盛的特殊环境让她们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从而使她们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诗人和一般女性诗人的诗作,在文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份关于熙丰时期宋夏横山之争的文献 ,这三份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体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则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