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杜甫(712—770)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遗留下来的诗歌现存一千四百余首。许多文学史家集中论述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却往往忽视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高尔基曾经正确指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也正是这样。他的诗篇不仅真实地表现了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种种罪恶,而且深刻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传达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理想和愿望;它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本文则试图探讨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如何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們对現实主义問题的一个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人民群众的斗爭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认为革命的文艺必须服从于人民群众的斗爭需要,推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这是我们观察文艺问題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因而也是我们观察现实主义问題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从这个根本的观点出发,我们认为革命的文艺只有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热情地表现和歌颂人民群众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才能真正充分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反过去推动生活的前进,从而也才能有我们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卽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这是湖南韶山灌区工地群众创作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以磅礴的气势,欢乐的基调,铿锵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韶山灌区人民意气风发,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反映已经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革命人民的战斗风貌,抒发了劳动人民的豪情壮志。这是一首时代精神的赞歌,我们从内心喜爱它。  相似文献   

4.
论文精华     
延安精神的文化品格延安精神以其广袤的存在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显示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1.现实主义精神。延安精神是朴素的真理。它的精神实质就维系在现实的、感性的、普通的劳动者身上。它的表述方式不是形而上学的宏大体系,而是中国最大众化的言语方式。许多重要的概念,如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几乎就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延安精神与大众文化的现实联系,使它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储备。2.超越情怀。延安精神产生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没有丝毫的悲苦主义倾向,反而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  相似文献   

5.
由于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反动落后和人民生活的深重苦难,使得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之时,就诞生了一个有异于西方的鲜明有力的社会批判主题,即小人物主题,它贯穿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显示了俄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和时代的、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而且和文学的民族特性相联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作方法,它必然要在各种民族的国土上滋生和茂盛起来。但是每个民族却各有自己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史上十五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就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急剧发展的欧州。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文学总是植根于自己人民的生活土壤中,而和自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科 《江海纵横》2007,(1):35-36
公共财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政,它的基点和重心正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公共财政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论“谚语”     
前言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的流行,谚语一类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它似乎比歌谣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得更为普遍和广泛。谚语虽然是由三言两语所组成的短小的句子,但它却饱藏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感情和经验,是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智能结晶,并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是邵荃麟同志等所提倡的“写中间人物”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实主义理论,排斥社会主义文学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世界观的作用,反对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反对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群众。这种理论主张,处处是和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唱反调的。这种理论,只能为资产阶级旧文艺的发展开路。如果,按照这种“现实主义”的道路,“深化”下去,那么势必把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引向资产阶级的歧途,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复辟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中国梦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利益和诉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中国梦以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为立足之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人民共同奋斗为依靠力量,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确保人民群众的期待不落空。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正出现一片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在党的关怀下,文艺之花重又繁荣生长,一个社会主义文艺复兴的灿烂美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四十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旗帜.它不仅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深刻地和彻底地解决了文艺和工农兵根结合的问题,而且还规定了我国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使解放区的文艺和我国的革命文艺事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我国文学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质变性的跃进.从此,我国革命文艺进入了新的人民文艺时代:为工农兵和表现工农兵的时代,作家和群众、文艺和群众、革命文艺和文艺传统开始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许多的诗歌创作者所仰慕。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我国古代的原始劳动诗歌,但它的内容比原始诗歌要丰富广阔得多,其中不但有对上层统治阶级政治生活的反映,更主要的是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疾苦生活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尤其可贵的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不再被作为服服贴贴地供统使者役使的奴隶形象再现于作品中,诗歌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显得鲜明突出了,它激起人民为摆脱剥削压迫,  相似文献   

1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经历了生存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幸福民生的演进。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就是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社会发展史。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所有这些民生关注,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璀璨千秋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明末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光采熠熠的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热情地沉歌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壮举,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其对人民群众形象的成功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的唯心史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文学,以它充沛的战斗激情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启发和激动着人民。优秀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蕴含着的美学力量和道德政治力量是震撼人心的。这些作品大胆地干预生活,继承和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荣战斗传统。文学又回到人民中来了!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名字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诗人的辉煌星座里和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辛疾弃等相互照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是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和事迹,长期以来为人民所传诵,在民间产生了不少关于他的带着美丽的想像的故事和传说。李白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宝贵的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它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而具有不朽的价值。研究和批判地接受这些遗产,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7.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它的各级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永远做人民群众的公仆,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大原则是建立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基础之上的,融科学性、能动性、实践性于一体,全面、深刻、具体地指明了我党为何和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也是新时期加强我党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法国民法典。它是在拿破仑亲自领导和参加下制定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 一 1789年开始的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而进行的革命。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雅各宾派专政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  相似文献   

20.
(一)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德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成为国内文学的主流.它一方面继承了德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与自然主义和颓废文学作斗争,另方面又为后来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作好准备.享利希·曼被公认为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首席代表,他无情地批判了威廉帝国,魏玛共和国及法西斯专政三个时期,促使德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重跻于世界文学之列.亭利希·曼(Heinrich Mann,1871——1950)出身于北德吕贝克城的资产阶级家庭,早年在德累斯顿的书店里作学徒,后来参加柏林菲舍尔出版社的工作.由于家庭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