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该如何评价金本《水浒》?这是三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大公案。吴志达同志之文读后,恕我直言,堪称丑化论的代表作;文化大革命前,全面否定金圣叹之文虽有,然亦莫能及。此文竟奉胡适之见为圭臬,且又大加发挥,作出金圣叹评点《水浒》就是为了“诅咒农民起义”,“丑化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2.
楚爱华 《东岳论丛》2001,22(5):118-120
明清小说家对女性的描写经历了丑化、美化、再丑化、再美化的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其中在它的前三个阶段 ,无论是丑化还是美化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固守父权。但各自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对女性再美化阶段冲破了陈旧文明深厚的性别成见 ,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3.
水仙花生活在北美华人受到极度排斥的时代.她拒绝接受当时的报刊媒体对华人的“黄祸”式丑化、异化、扭曲的类型化表征,选择用自己的笔“在报纸上为华人作战”.她在短篇小说《天山的知音》和《摇曳的影像》里质疑、批判美国媒体权利的支配使用,鞭挞媒体参与其中的体制化种族主义排华,揭示报刊媒体采用文化帝国主义方式生产有关华人族群文化的知识的不可靠性以及该知识在主流媒体的流通对华人社区造成“暴力性”伤害.  相似文献   

4.
黄仁志 《南方论刊》2022,(3):84-85,98
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原型在东西方文学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丝绸之路文学中亦是如此.在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丝路文学中"狼"意象的演变历程可被归结为"神化—世俗化—丑化",具体表现为:狼祖神话中被神化的狼,英雄史诗中被世俗化的狼,民间故事中逐渐被丑化的狼."狼"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认知不断提升强化...  相似文献   

5.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层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先进性发挥与基层政府的合法性,当下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存在一定误解甚至丑化,即基层领导干部的“污名化''o在基层领导干部“污名化”背景下以风险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污名化”的原因、探讨维护基层领导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性并提出基层领导干部去“污名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面前。一段时间以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占讲台,写文章,作报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极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肆无忌惮地宣传“全盘西化”的谬论,丑化我们的党,丑化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公然提出要改变党的颜色。问题如此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驳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种种谬论。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等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中已有精辟的论述,其基本论点是正确的,依然具有生命力.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讲话中谈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问题.然而,极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近几年来却又把资产阶级民主吹捧为“高级的民主形态”,以之丑化社会主义民主和否定人民民主专政.今年春夏之际,这种鼓噪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9.
近读两篇有关丑化人格的文章,一是邵燕祥先生的《代自传》,二是李辉先生的《关于“二流堂”人物漫画批判》。余很想在此延伸开来,谈一谈人格被丑化的问题。先看邵燕祥先生的《代自传》片段:人一生要填多少表格?我的笔在“曾用名”一栏踌躇;记得我曾经被称作“邵贼”,在六十年代快完结的时候。标语上叫“邵贼”认罪低头,我没有窃国,也没有窃钩!谁在厉声指责看“衣冠禽兽”?却原来是弹冠相庆的沭猴!后来林彪被称为“林贼”,我就从“邵贼”降级为“邵某”,虽说仍然是罪不容诛,“半点名”是一种宽大照顾!(载《名人传记》20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张国光先生连续撰文,对金圣叹及其批点的《水浒》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金圣叹“不是丑化,而是美化了宋江形象”。这牵涉到金圣叹批点《水浒》的立场和动机,是《水浒》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点看法,与张国光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1.
自宋祁始,李贺便有了"鬼才"之称.这一称谓,实是对李贺的丑化与诬蔑.李贺诗歌确有少量与鬼魅有关的内容,但并非"鬼才"所致,而是其奉礼郎的职任使然.少量的"鬼诗"不能代表诗人的真正水平,其代表作<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俱是天才之作.视李贺为"鬼才",透视出一些诗评家们对创造意识的贬抑.  相似文献   

12.
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金瓶梅>对比,我们看出中西文化在性爱观上的差异,<查>表现出西方文化对性爱的讴歌和赞美,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对性爱的贬抑与丑化.中国文化由于长期的对性的压抑又造成窥测与展示的反弹.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界的一个核心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该问题的论争始终是在实证历史学的意义上进行的,即追求历史事件的客观性何以可能.这种实证化的理解和争论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了19世纪末以来学界对历史客观性的否认.而学界愈演愈烈的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不仅使得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被片面地丑化,而且也导致了人们对唯物史观的严重误读乃至嘲讽.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形象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结局的安排上来看,<水浒传>的作者在心理上是鄙视女性的,<水浒传>中描写了大量仇视女性的行为,这种鄙视、丑化甚至仇视女性的态度是偏激和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15.
中西女性文学中"疯女人"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中国清代女作家丘心如的弹词《笔生花》,都不约而同地塑造出遭到父权制家庭残酷镇压的“疯女人”形象———伯莎与沃良规。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上,“疯女人”们与独立女性同处于一个婚姻家庭,兼具“情敌”与“同谋”的双重作用。这种矛盾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表现出十九世纪女作家们在传统内打破传统的“诡辩法”:她们一方面依然摹仿着男权中心话语丑化“疯女人”,另一方面暗中借助“疯女人”表达对父权制婚姻家庭的批判与反抗。  相似文献   

16.
夏金桂是一个被误解被丑化了的女性形象,主要原因是作者、续作者在创作这一形象时受到了潜在的男权意识的制约,而读者则受到了作者与续作者强势话语的驱使。夏金桂的妒与泼,是一夫多妻家庭中女性正常的情感反应,对推动一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有进步意义。她身上的淫,是高鹗曲意丑化的结果。婚姻伊始她就想自竖旗帜,从争取女性权利的角度看,夏金桂形象的积极意义远在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金陵十二钗之上。  相似文献   

17.
混淆理论是商标保护的基础理论,淡化理论是作为混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出现的,主要应用于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淡化行为的确会减损驰名商标的识别力和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声誉,对其进行反淡化保护确有必要.我国现行商标法并未引进淡化理论,而是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淡化理论.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时,应在立法中引入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进行全面地反淡化保护,并根据商标显著性和知名度的不同对弱化、丑化和退化行为建立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黄开军 《殷都学刊》2011,32(1):52-5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的典范,曹操是《三国演义》重点突显的反面人物。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屡次掀起为曹操翻案的热潮,无不指《三国演义》为丑化曹操的罪魁。小说中曹操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的确有所出入,但小说并没有丑化曹操,演义中曹操的劣迹、罪行都有史料依据。相反《三国演义》在详细描述曹操的征战、治国、齐家诸活动时,客观上对其进行了美化与拔高。为曹操翻案的无病呻吟的奇怪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受中国特定的政治、社会气候影响,并不是学术自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无论您在化生活妆、晚宴妆或郊游妆时,都要使用五颜六色的化妆品。亮丽的色彩在化妆中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使本来一张平淡无奇的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但同时也能使原来一张姣好的脸令人“眼花缭乱”,看上去像一张“调色板”。您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色彩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它既能“美化”也能“丑化”。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思想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前后,当资产阶级向封建社会展开进攻的时候,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口号。在这口号下,他们对于作为封建社会思想支柱的儒家思想,采取全面否定的态度。“四人帮”横行时,为了篡党夺权,大搞批孔批儒,全面否定儒家,对它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这两次反儒运动,出发点虽然不同,但对儒家作全面否定则是一致的。前者提出的是政治口号,不是做历史研究,不可能对历史上儒家作出全面的、符合历史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