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仇与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与爱情两大主题,集中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观念倾向。本文不拟全面地描述评价,而只是就复仇与爱情关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约略的归纳剖析。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常常与复仇主体或其亲属的情爱紧紧地纠葛在一...  相似文献   

2.
丧悼文化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葬悼祭礼俗及相关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古人重要的伦理生活内容与情感指向.由复仇主题与丧悼文化相通互渗的角度去探讨复仇作品,不仅可更全面地体察古人复仇与丧悼观,还可由一个独特的视点观照其对死者乃至死亡本身的态度.丧悼是主体对死者崇敬、追怀、哀伤、悯惜等情感的综合性表现,复仇则以向苦主仇凶报复来实现其冲动和义务,两者具有伦理上、情感上及诸多方面不可割断的联系,复仇文学主题正是在与此相关的纷法纠葛中,丰富发展了自身价值系统与表现特色,建构增拓了一些母题结构和内在蕴涵.  相似文献   

3.
晋桂清 《理论界》2006,(9):196-197
复仇文学所表现的复仇手段和复仇方式,与作品对复仇目的的揭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的复仇文学中,复仇观念和复仇态度的变化常常导致复仇方式和复仇手段的变化;在中国的复仇文学中,衡量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的尺度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王立 《天府新论》1999,(6):62-65
文学主题,根本上说是在特定区域的文化树上生长起来的。对于复仇主题这样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人生情感及其情感表现方式紧密联系的重要主题,更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心态史的写照,也是其文化主题发展史展露的重要窗口。探索这一心灵脚步的起始阶段情形是极有意义的。一在中西方神话与上古传说中,复仇就已经作为一个鲜明的主题被提出来了。如果按照有的学者观点,将原始人的复仇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复仇不怕过火,世代不解仇上加仇,直到一方被歼灭;二是同态复仇(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有限复仇[1]),不再漫无限度、循环不已;三是…  相似文献   

5.
何立新 《理论界》2006,1(6):193-194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文学观念在中国近代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它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学说和哲学理论,以西方美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或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改造,或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寻找理论依据。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也表现出中西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王立教授历时九年写成的专著《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作为李炳海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之一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主题学学科建设上,是一件值得一书,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国内主题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溯源的角度,共分为“绪言”和九个章节。首先,作者具体剖析了中外大量作品,比较了中西方文学对于复仇者动机意志、复仇目的、方式手段表现的相异之点,复仇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及其得到的褒贬评价。又从鬼灵神秘崇拜、侠文学精神、法律与执法…  相似文献   

8.
20年前,西方比较文学的理论著作曾注意到,主题学研究中应选取有价值的“主题单位”这一问题。考察古代中国千余个复仇故事、传闻,我们已日渐深刻地体会到复仇主题的价值。而女性复仇及其女性在复仇主题具体描绘中的作用,也进行了部分的揭示;然而,对极为适宜传统伦理文化形态、事实上也的确形成了两大较为稳定的母题模式——抚育幼童复仇及养子向继父雪恨,却仍缺少系统而具体的描述分析。本文在既往探索的基础上,将文学与泛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试对此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忠洋 《学术界》2006,(3):142-145
父子冲突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母题,但在对父亲的情感处理上,西方较多地表现为“弑父”情结,东方则表现为“尊父”情结,中国儒家关于君臣父子伦理思想是代表。不同的情结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渊深积厚的复仇文化中,鬼灵复仇占据重要位置。据笔者初步统计,古籍所载复仇故事传闻,如血亲、侠义、反暴、忠奸、女性、动物、精怪复仇等等,其中鬼灵复仇所占比例是最多的,且遥遥领先。①而在鬼灵文化中,描写鬼灵复仇的叙事文本也远较报思、情爱等作品为多。这种现象固然与农耕民族弱者文化心理与伦理观念对复仇心态强化诸多因素有关,仍离不开稳定持久的神秘主义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的基础便是巫术思维。象征性复仇可以说既是其发生动因、催化强化剂,又是其结果。因而,从原始思维、鬼灵文化同复仇文学主题历时性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观念的符号学探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学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文学观念发生的初始阶段。探讨中国文学观念发生时的原初意义,既不能靠一般的理论推衍和逻辑推导,更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而必须从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实际出发,以可考的文学观念符号为依据。遵循这一思想,本文在分别考察“文”、“学”的符号原义及其衍生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文学观念所具有的原初意义,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胡梅仙 《理论界》2007,6(11):197-199
文化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由主义文学的发生与自由主义文化的同质同构关系。二是自由主义文学对自由主义文化的偏离变异和超越;此外,在时间上,一是表现为承继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乐观、进取的自由主义观念,即相承的一面。二是在空间上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复杂关系。表现为中国一部分自由主义作家对19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反自由主义思潮(各种反现代性文化的思潮)的进一步思考,也即是继承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李新 《学术探索》2012,(1):143-145
"复仇"作为传统母题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作家的文本中有着不同的书写模式,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文本及作家。传统复仇文学中的复仇书写常常遵循"为富不仁——投告无门——暴力复仇"的三步走模式,在"红色经典"文本中得到继承的同时被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为富必不仁——投告总无门——武装革命"的新情节。这是传统复仇文化与现代阶级观念合谋的产物,同时是作家自觉地放弃了某些独立思考与追求配合政治宣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学中的法律主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文学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惩恶扬善"与"追求公正与平等"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法律主题。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学在表现法律主题时在表现形态和价值取向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试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阈,以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主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东西方文学中法律主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与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两大文化思潮。从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看,前者侧重于介绍和输入西方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揭露中国固有文化的阴暗面,后者则侧重于维护中国固有文化,认同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而揭露西方文化的弊端;在古今问题上,前者激烈地反传统,主张变革,后者则较多地肯定与赞赏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前者主张西方化,后者则主张东方化。本文试对西化与保守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探讨,并对两大思潮与20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进行方法论的思考。一在20世纪的中国,西化派虽没有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6.
替代式复仇是豫让行刺赵襄予故事的核心构成,属"接触巫术".豫让不等同于一般的刺客,而因古代"士不遇"文化形态及其多种机制,使其逐渐在接受过程中,成为刺客形象的一个典范,母题意义变得突出,成为一种带有非凡美学意义的"情境单位",从而"为主复仇"这一"意识母题"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是非观念也汇入其中,与侠义刺客的人物性格、楷模意义结合起来.尽管宋代后豫让屡受非议,但其复仇故事提示了后世叙事文学、包括相当一部分史传复仇载录的方式,以及作者对故事描述所可能引起重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文学传统,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由,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神话及其后来的变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就是一种神话和传统,西方文学中一直流传有关狼的故事,就明显表现了这种关系,我们从小不仅看到了西方文化的某个侧面,对西方文学的一些特征有新的发现。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和文学比较的角度,从中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情仇与“阳光下真相大白”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杀子向负心的丈夫伊阿宋复仇,这一母题经欧里庇得斯悲剧传扬,成为展示“破碎的妇女心灵悲剧”的一个重要文学系列。在中国古代,除了负心婚变这一绵长文学描写与之相映,更有女性“醒悟击仇”杀子杀夫动机结构。后者向来罕有人注意。以其多散见在野闻杂记中,颇能体现伦理文化中古代女性复仇的独特方式及心态,值得发掘剖析。 据本书作者搜集的二十余则中国美狄亚复仇故事,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A.盗骗娶遭通报型; B.友骗娶事发型; C.僧诬陷骗娶事发型; D.妒妇报复型。 盗骗娶遭报型,与唐代即有的“儿…  相似文献   

19.
“打出山门”故事母题,是武侠个体摆脱旧有族群窠臼,位移江湖世界的必行仪式。平江不肖生注重揭示确立夫妻关系,“女助男”是行动者成功脱身的关键。顾明道强调应预先了解机关木人设置内情;还珠楼主写出了武侠打破铜人阵,在“无序”现象中发现其“有序”内质。清代母题叙事熔铸传统木人铜人技巧,使复仇主体“复归自由身”超越“打出山门”旧有套路,此举就有了提高复仇技能(或寻得侠侣帮手),行使复仇伦理使命、完成家族大业的重要意义。而武侠叙事,也有赖木人机关(或替代物)而表现个体与族群、小家庭与大家族的关系,以及武侠青年成长母题。而女性由被动与辅佐变而为主动挑战成规,则是现代男女平权观念的文学再现。而该母题也是标志现代武侠文学之文类特征形成具有奠基性的若干“武侠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中西方异质文化范型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文化始源、归属等上考察,以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为母性崇拜,后者为父性崇拜。母性崇拜文化范型的本质性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上是守中致和的精神,而父性崇拜表现在西方文化上是二元对立模式,二者形成尖锐的对立。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表现在哲学观念上,西方是父本主义,中国是母本主义;在宗教信仰上,西方基督是典型的一神教,男性尊主教,而中国是多神教;在文学叙事中,西方由于父性崇拜,造成了母性人格的缺席,而中国则每每是母性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