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育保险法律制度能够对生育女性及其家庭的安全提供保障,是对女性生育社会价值的肯定,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和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生育保险适用范围关系到生育保险法律制度价值的实现。我国目前生育保险制度适用范围狭窄,很多弱势群体难以享受该待遇,因此有必要将其扩大为全体女性,才能真正实现生育保险制度的价值,实现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关于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障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三市的调研,深度分析了流动人口生育保障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受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地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险参保率均低于当地水平,相关政策还未完全落实;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的受惠度主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生育期间就业情况?对生育保险重视程度?用人单位所在地区?用人单位生育保障知识普及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体育训练对人类生育性别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庆阳市及周边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者生育子女性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仅男性一方或夫妻双方均常年从事体育训练,其生育子女中女孩显著多于男孩(P<0.01);而仅女性一方常年从事体育训练,其子女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期进行体育训练的男性,由于体内环境的变化,所生育子女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视法律及公共政策合理性、正义性的理论标准。社会性别理论使原本看上去正义的法律,经过性别分析就可能暴露出一些不正义、不公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性别意识和性别角度应是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关键方法。法律、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现有就业法律及政策,在制定和修改时应溶入社会性别意识。作为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也同样应有性别意识,应针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良性的外部环境,达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性别正义视域下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是国家有效运转的基石,推动人口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当前,为积极应对低生育率的现实挑战,亟需探析两性育龄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与最现实的需求。在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立足于性别正义视域,围绕两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性别异质性展开分析,具体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使用异方差—稳健标准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性别角色分工、职业性别不公、代际照料支持、子女性别偏好、婚姻稳定性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性别排挤源于女性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利地位,传统社会性别角色是构成性别排挤的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婚姻中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婚姻当事人以婚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性别排挤减少了女性的婚姻收益,降低了女性对婚姻投入的意愿,使得女性婚姻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向经济人立场转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的优点及特色,对评估指标体系构成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指出了具体项目及评分办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对评估方案应增加条目的内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当代研究生生育观调查——以南开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当代研究生生育观的一般状况,对南开大学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愿意生育、没有性别偏好、理想子女数目是2个、初育年龄在26~35岁之间,生育间隔期望是3~4年、对孩子素质的期望是全方位的.总体上看,研究生的生育观呈现出现代性特征,更重视孩子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对个人自我发展和家庭生活幸福的精神价值,同时又受到传统生育文化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人口学、社会学(家庭方面)、社会心理学(认知方面)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生育主体———农村居民的主观角度,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并辅以个案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考察和研究了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生育性别意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依研究结论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表现和变化,以及对生育性别意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长沙市生育保险实施状况的抽样调查表明,生育保险在长沙市实施2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育龄女职工中有93.9%的人知晓这一制度,报销生育费用者占81.5%,生育期间足额发放工资者占67.8%,发基本工资者占21.7%。大多数育龄女职工对生育保险制度予以了肯定,但也表现出了对一些不足的改革期望,如将保险范围覆盖到非正规就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生育期间给予丈夫带薪护理假等。  相似文献   

12.
渔业保险是渔民规避生产风险的重要手段。以湖北省沙洋县130户渔民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渔民参与渔业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家庭非农业收入比重、养殖面积、养殖户是否参加渔业培训、是否有成规模名优产品、近年遭灾程度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培育发展渔业合作组织等渔业保险发展的建议和扩大调研范围、增强研究的适用性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对内蒙古部分奶牛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条件评价法获取了农户对奶牛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养殖规模、养殖专业化程度、奶牛死亡损失、对奶牛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对保险机构是否信任以及是否加入其他商业保险等因素对其支付意愿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从不同层面颂扬《凯风》之子,而针对其中的母亲形象却态度复杂:经学家多贬抑之,文学家和史学家多颂扬之;同一解释主体在身为经学家时贬抑之,身为文学家时却颂扬之。《凯风》的形象解读成为了极具内涵的文化文本。论题以《凯风》的形象解读为研究文本,文化性地探讨形象解读中蕴涵的性别前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市静安区"80后"青年生育意愿调查资料,描述了大城市"80后"群体的生育意愿现状,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生育的目的、时间、数量、性别偏好四个维度分析了该群体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大城市"80后"青年群体之间在生育目的和生育时间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在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偏好方面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导致其生育意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海南省头塘村进行田野调查,对黎族农民的生育观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新时期黎族农民的性别观念和生育观念都发生着系列变化,生育重视是生育观的基础,生育年龄普遍推迟,理想子女数明显下降,男孩偏好依然存在,女性生育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夫妻双方的生育健康意识有了大幅提高。社会性别观念是影响黎族农民生育观的重要因素,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是生育观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重庆市2017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人口计生家庭结构特征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育龄夫妇为“双独”“独子非独女”与“独女非独子”对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2)已有子女数对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3)已有子女性别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文章认为有效提高二孩生育对于宏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供给和需求层面做好二孩生育的综合配套政策,做到二孩生育及其后期相关成本在不同层面之间得到合理分摊。  相似文献   

18.
经济平等是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性别平等就业则是实现经济平等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海市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角色定位的开明化和现实感知力,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行动意愿.收入带给女性自立与自强的空间,但与此同时,高收入男性所希冀的传统女性美德和高收入女性害怕的成功恐惧很容易曲解我们几十年来所追求的妇女解放.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就业需要从认知引导开始.  相似文献   

19.
婚姻中的权力分配不仅反映夫妻间的互动关系和地位分化,而且事关家庭和谐与性别平等。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福建省的样本数据为分析依据,对家庭中夫权和妻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性别比较研究,并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下审视男性和女性夫妻权力获取方式之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对于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中的权力获得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造成家庭领域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以华中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性别满意度、性别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期望对高校性别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男女大学生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有所帮助。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身性别总体比较满意,男女生的性别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别观念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基于高校性别教育的相对缺失以及大学生对于性别教育的强烈需求,建议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尽快开展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