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该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尊老  相似文献   

2.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行,其中一些规定备受瞩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1 7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0%的受访者感觉当下空巢老人情感寄托缺失的情况严重。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很多年轻人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开家乡,留下老人独守"空巢",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爱"和"情",为了"孝"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胜文 《当代老年》2013,(7):13-13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在今年7月1日实施。新法明确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实际上,养老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这些国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7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近年来一直呼声较高"常回家看看入法"终于成为现实. 然而,新法一出,也带来了不少疑虑和纠结,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上.一是"经常看望"如何衡量,其约束力怎么体现?所谓经常,是一年一次,还是半年一次、一月一次?  相似文献   

5.
全国老龄办新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高达49.7%.此前也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5年将达2.16亿,老年人空巢家庭在部分大中城市将高达70%.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神养老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除了社会、子女要在精神上关怀老人,最近有一个新观点更是引起广泛关注:提倡以老人为中心,让老人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晚年".  相似文献   

6.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起开始实行.内中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我国自古就有"上孝养色"之说.明代哲学家吕坤说得更完整:"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这就是说,侍奉父母做得最好的是让父母心情愉快,其次是照料好父母的身体,差的是尽管照料父母的身体却不体谅他们的心情,更差的是虚假一套,连对父母身体也没有实际的关照行动.我们行孝,就要重视"事心为上".  相似文献   

7.
苗向东 《老年世界》2008,(10):10-11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显现.同时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有的老年人病魔缠身.倍增凄凉.甚至感到人生乏味.欲了残生。什么样的养老方式最适宜中国老人呢?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曾大量发展养老福利设施。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很难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丽洁 《当代老年》2008,(9):10-11
6月2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可能首次纳入辽宁法规。《草案》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回家问候、看望。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9.8万,占老年人口的15.8%;纯老年人家庭人口2.6万,占老年人口的4.2%;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达到56%和48%;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分别达到18%和26%。  相似文献   

10.
谷玉冰  张绍农 《职业时空》2010,6(8):168-169
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村老年人体育符合标准的比例为27.1%,低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标准。场地不足、项目单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体育观念陈旧是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各地政府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全国老龄办发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儿女不在老人身边和老年人单独居住的家庭比例显著增加。2006年,我国城市地区的纯老户(空巢户)为49.7%。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介绍,近年来,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都有较快增长,这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8月6日,湖南株洲。一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即大约每4个老年家庭中就有1个空巢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年空巢率将达到90%。因此,关注空巢现象,关注空巢老人,并为此而完善国有的制度安排与相关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国家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国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16年来的首次修改。修改后的草案中,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草案充实了精神慰藉的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说,儿女们无论生活得远与近,都要“常回家看看”,用一颗感恩的孝心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4.
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按子女与父母不同吃同住为标准界定空巢家庭,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74.96%;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关爱“空巢老人”完善社区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与“银色世界”的不断扩大,在老年人中这几年来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尚在不断扩大,但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群体就是被许多学者称为的“空巢家庭”,其家庭成员称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据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乃至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与“五保户”相比,“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更容易被忽视甚至遗忘,隐藏着严重的养老问题。为了掌握我市“空巢家庭”基本状况,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路子,2007年6月,青铜峡市老龄办对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吃得最差、穿得最差、住得最差、身体也最差的往往是老年人,而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更堪称农村老年问题之最。近日,全国老龄办公布了全国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为客观地了解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和对策以及出台全国性的、针对农村地区空巢家庭的帮扶政策作了积极准备。在《关于发展农村老龄服务的意见》即将出台之日,记者采访了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请他就农村老人照料问题及政府对农村老人帮扶政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老龄问题研究》2005,(9):43-49
空巢家庭是与人口老龄化同时出现的一种特殊家庭形态,与传统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不同,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不同,关注和研究它的结构特性,对解决老年人问题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其中,社区照料由于能够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生活环境中享受便捷、专业的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而受到老年人和家庭成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K·M·迪特里克说,“人出生在各色家庭中,在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家,到了老年尽管这些是否发生变化,每个人仍会有自己感觉中的家”。对于我国老年人来说,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来说,家不仅是一座房子,更是子女,一种天伦之乐和由中获得的安全与满足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空巢”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据全国老龄委“2007年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本文数据特别注明除外,均来自于此次调查),2006年我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3288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