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口65.8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2.85万人.2015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9.5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58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扬州市现有农业人口322万,农村劳动力167万。近年来,扬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走出田头,走进城市,走向海外。2001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4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523.8元;2002年农村劳务输出55.2万人,新增5.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19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619.4元,增加的229元中,劳务收入增加95.6元,占增加额的41.7%。目前,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致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新兴的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三台县是一个拥有148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近年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33.6万人,年劳务创收18亿元,农民人均14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4.
资中县去年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26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劳务输出已成为资中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观念转变、提高素质、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6.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8.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9.
南充市嘉陵区近年来把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收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到2005年底,已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9.1亿元,人均达144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引导能人302名,带资0.75亿元,回区创办企业257个。年创税19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嘉陵区因地制宜,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促富民强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14.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仪陇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精心培育,强力推进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百亿劳务创收工程、劳务回引创收工程,2012年实现农劳转移31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以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引导,市场化配置、专业化培训、一体化服务、制度化管理"的农劳转移路子。  相似文献   

16.
巴中市东兴场乡仙人洞村地处巴中市郊,下辖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333户人家,农业人口1288人,耕地面积961亩,人均耕地0.7亩,有劳动力7∶13人。该村常年外出务工285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40%,劳务收入年平均79.8万元。这些钱,怎么办?劳务收入的投向问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讨论,他们根据村情,制订了"正确引导劳务收入投向逐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作法是:一、面向城镇,发展城郊结合型农业。该村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  相似文献   

17.
汉源县河西乡在“5.12”地震灾害中,涉及受灾群众7000余人,后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相继失业返乡达500余人。河西乡立足山区实际,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全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100人.同比增加720人,实现劳务收入23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实现了农民工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19.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20.
阆中地处四川北部山区,有8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5%以上,市辖59个乡、镇,772个村、6268个社。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城市经济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就业门路宽广,经济效益大增。1995年全市劳务输出12万多人,占总劳动力的23.3%,劳务收入达么2.2亿多元。今年上半年该市输出9万多人,劳务收入已达8000多万元。1991年至1995年劳务输出人数每年递增15%左右,收入递增23%以上。输出人员分布情况为:省外80%,省内20%;轻纺行业占50%,建筑行业占30%,服务和其他行业占20%。输出人员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印度、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