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6):110-114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场域内产生的。历代歌咏庐陵诗作中,不同地域的诗人所产生的空间位移和诗作对象所属的地理区域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相异地域的作者面对庐陵这个同一的特定区域空间,以文辞形式抒发对庐陵自然胜迹和人文风光的由衷咏叹,从而也为我们考察庐陵文学地理提供了丰富的文献素材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朝名相兼文学家,其日记创作为宋之最。以周必大的五部旅行日记为考察对象,分别从地景、建筑和文化记忆等三个维度探讨周必大江南旅行的文化意涵。地景涉及空间位移中的山川道里、民俗民情、自然景观等;对寺观坟庵等特殊建筑的描写,则呈现了寺观与旅行的关系及坟庵透露出的江南世家图景;文化记忆通过对历代名人题名赋诗的记录及古迹考证,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参与建构江南地方文化的自觉愿望。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0):147-151
从1910年8月到1917年6月,胡适留美七载,留下十七卷日记、札记。这七年是胡适文化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期。通过胡适日记里与文学相关的阅读、接受、交游、创作等记录,可以看出文学作为一种日常参与性的文化行为对他生活的影响和思想的塑造。胡适留美时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和西方作品,这让他能在文化差异性的对比中形成对传统资源的一种补充和反控,并内在地初步建立起他的审美判断力和历史批判力。胡适对于戏剧有偏爱,他阅读了不少剧本,也多次去剧院观看戏剧,这为其日后阐明"易卜生主义"等作了前期的准备。胡适在这一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翻译和创作,包括旧体诗和英文诗的写作,他反复思考诗体形式与诗意的内在关系。胡适有将诗词歌赋贯穿于交游和个人生活的文人积习,一面又不断实践,以期旧体诗词的体式在现代有所"进境",乃终与其后来的文学改良观与白话主张合于一辙。而其英文诗歌虽然带有不少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遗风,但也为胡适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促其反观中国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何卫 《天府新论》2001,(1):81-86
对著名文学作品拙劣的续作和改写,都凸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寄生文本"对"寄主"的承认和依赖.<阿洛日记>对<洛丽塔>的改写及<红楼三钗之谜>对<红楼梦>的续作,不仅是对著作原创权的觊觎和侵犯,也是对原作者的入侵和破坏,最终是对所有读者的一种蔑视和侵犯.  相似文献   

5.
6.
岳进 《北方论丛》2012,(3):16-20
从格调派独尊盛唐、推崇格调到性灵派倡导性灵、打破格套,在性灵与格调对抗的诗学语境下,明代诗选作为重要的批评方式和传播媒介,也参与不同流派与观念间的诗学论争,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今诗删》、《诗归》等具代表性的选本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既有对抗性,在才情与气格、大家正宗与无名之家等方面的评选差异,同时又存在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鹿海峰 《理论界》2012,(11):62-65
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新时期,重温《雷锋日记》,从《雷锋日记》的视角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意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感悟雷锋精神的伟大真谛,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8.
<古诗归>是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评选的一部古诗选本.该选本大量选入古逸诗、<易林>、郊庙乐府等隐语式诗歌,不仅在表达方式上与佛禅话语相同,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古诗归>也体现出竟陵派对"精神"本体的追求与禅宗自悟体道的内向超越之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朱熹、周必大关于欧阳修《范公神道碑》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 《 范公神道碑》因范纯仁等刻石时擅自删去范、吕解仇之记载,既引起了欧阳修的不满,又引起了后世学者的争论。朱熹与周必大就曾对此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两人观点孰是孰非? 本文以史料为据,对此问题作客观、公正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清末重臣张荫桓的《戊戌日记》记录了戊戌变法期间宫廷奏对和议定内政外交要务以及上层人物交际等方面的情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往众多史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很少提及张荫桓,有人甚至斥之为投机戊戌变法运动的巨奸。张氏的《戊戌日记》对我们重新评价他在戊戌变法中的历史地位,将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载泽在《考察政治日记》中,使用了"议院"、"国会"等议会术语,较为具体地论述了日、英、法等国议会文化。当时,清政府已威信坠地,为了自存开始了"新政"改革。作为大清重臣,载泽更关心的是在当时的危局下如何实现"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的目标。总体而言,载泽对西方议会的认识颇为深刻,但是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其对宪政制度本身的结构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的有机联系缺乏必要的研究,更没有就如何将西方宪政制度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相结合作深入的思考。这就影响了他对西方议会本质的考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芦苇,1950年3月出生,,现为西部电影集团编剧、导演,中国影协理事,国家一级编剧.主要剧本有:《疯狂的代价》(夏威起电影节优秀作品奖),《霸王别姬》(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国际贡比西影评人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活着》(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纽约及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奖),《秦颂》(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评委团特别奖),《红樱桃》(“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目前,正在筹备根据陈忠实同名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的电影的拍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序1920年6月,苏波战争爆发,列宁想由此而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当时,苏维埃红军从两个方向进攻波兰: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方向进攻的是西方面军,在27岁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至7月底进逼华沙城下。从基辅方向进攻的是西南方面军,由叶戈罗夫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这本书从你一个月的大英博物馆行日记中,挑选了十二则;你是依据怎样的原则进行挑选,其他没有选入的是哪些?陈平原:理由很简单,这大英博物馆,我总共去了12次。日记的其他部分,记录的是游胜迹、逛书店、访名校、进画廊等,没必要收进来。别以为其他部分也写得这么详细,要是那  相似文献   

15.
李文洁 《学术界》2003,(6):222-226
《世说新语》“文学”门分为“学”与“文”两部分 ,两部分记载的事例各自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学”的部分主要记录了关于注解经文的佚事 ,“文”的部分记录了创作诗文的佚事。“学”与“文”有着内在的联系 ,但也有所区别。辞、旨的命题共同出现于“学”、“文”二者 ,而“情”的因素则是“文”所独有的。“学”的部分注解经文的方式从阐释经文到独出新见 ,其中蕴涵着个人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世说新语》“文学”中的内容表现出“文”与“学”的联系与分离 ,显明了“文”的特征及其逐渐独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岳进 《殷都学刊》2009,30(3):68-73
<诗归>是一部代表钟惺和谭元春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古诗归>选录陶渊明诗作数量最多,且评价极高.本文通过<诗归>对陶诗的选录与评点,以复古派对陶渊明的评价为背景,研讨钟、谭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此外,还有针对七子派复古诗学——尤其是对李攀龙《古今诗删》不满的现实因素.《诗归》对阮诗的评价引起了明清诗论家激烈的反驳,这其中固然有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影响,也有易代之际的时代因素,但批评者大多还是立足于诗学本身.他们认为钟、谭不过是"尚奇""好尽""浅陋",故多重申《咏怀》有性情、多蕴藉,潘德舆则从性情之正摈斥《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而扬张九龄《感遇》,客观上又扩大了《咏怀》诗接受史之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之一的《儒门事亲》是研究金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但中医学与文学知识体系的相互关联及著述者深厚的文学根基使其内涵和表述饱含鲜明的文学倾向。而该书的刊刻、流传同样离不开诸多文人的参与,这些问题的梳理反映出《儒门事亲》与文学无法截然分割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