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一部未完成的小说 ,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城堡》进行解读 ,认为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所作的种种努力是自我认证意识的体现。城堡是他者的象征 ,而K的身份无法通过他者来确认。现实中的卡夫卡与《城堡》中的K一样 ,永远是一个外来者 ,一个无家可归的异乡人。  相似文献   

2.
空间理论是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它强调空间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空间作为社会的产物,它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查尔斯·约翰逊在小说《中途》中通过构建主人公航海途中生存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揭示出物理空间的移动与主人公的身份转变密切相关,心理空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对身份认同的渴求,而社会空间则包含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3.
凝视是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文学批评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美国女性作家夏洛蒂·铂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和她的悲剧成因。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丈夫禁足,失去人身自由,始终置身于丈夫凝视下的被凝视者。通过分析父权制度中男性的凝视力,解读作品中的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探索女主人公的疯癫状态和她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它写出了“灰色知识分子”在人生、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性命运。《围城》同卡夫卡的《城堡》异曲同工。它的主旨是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绝望感,作品未能为方鸿渐指出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对《普罗米修斯》批评为据,批评了在马恩悲剧理论研究中仅仅承认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人物的悲剧性的片面性,提出悲剧冲突是必然性与必然性的冲突。在同一悲剧中,冲突双方都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6.
海岛就是一个被"浓缩"了的地球。海岛生态悲剧性的命运,也正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荒岛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解读英国著名的两部经典荒岛小说(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以及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海岛。通过考察不同时期荒岛小说中海岛的命运和生态境况,解析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性的结局,呈现漠视海岛生态责任的危害,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从而进一步警示人类关注自身生存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福柯看来,自我若要自由自在地存在就需要话语和空间。话语关乎主体建构内在存在,空间则关系到主体的外在存在。在此重点考察《觉醒》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与当权男性话语之间的模塑和反模塑关系,并进一步从异质空间为女性追求自我提供的可能性来分析主人公爱德娜觉醒的历程和最终的命运归宿,最后指出《觉醒》作为凯特·萧邦的一个话语实践,实际上是她对19世纪末社会现实所作的一次女性话语生存实验。  相似文献   

8.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的"原型批评"理论涉及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为研究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重新审视<远大前程>中哈维沙姆小姐性格异化背后的诸多因素, 认为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女主人公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的过度压抑使哈维沙姆小姐的悲剧命运成为必然,期望能够为狄更斯笔下的女性角色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关注,其实是他对创作者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的关注的反映。主体间性理论深切关注自我与他人、世界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审美领域里,作者与主人公相互之间不再是客体性的"我—它"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我—你"关系。创作者、接受者和主人公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审美交往",文本世界中回荡着不同主体间的异质共存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张进  缪菁 《甘肃社会科学》2015,(1):81-84,99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 和威廉·福克纳所创造的那套“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的其他小说一样,《喧哗与骚动》也是讲述发生在这个虚构的县上的故事,一个使福克纳深为感动、“总是撇不开、忘不了”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种植园主旧世家衰败没落的悲剧性命运,生动地展示了蓄奴制旧南方土崩瓦解的悲剧性结局。 小说的主人公康普生家,是居住在约克纳帕塌法县首府杰弗生镇上的一户名门望族。他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性格与环境的冲突并不必然造成苔丝命运的悲剧,而正是苔丝本身时于爱情的追求与对爱情纯洁性的坚决维护促成了苔丝的选择,从而也毁灭了苔丝本人。  相似文献   

13.
翦伯象 《学术论坛》2005,(1):108-112
悲剧性和解是北宋重要的词学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指北宋词为改善悲剧性生存处境,通过损伤文体特征,与政治理学、诗教传统达成和解.和解现象的本质是生存策略的延缓性、文化策略的迁就性、和解过程的悲剧性.和解现象是北宋调和性国策、适应性哲学、整合性文化以及北宋人的包容性格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雅化而言,和解的深层意义在于揭示了词体演变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悲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悲剧性” ,是对悲剧本质的美学阐释。悲剧是人生灾难与厄运的演示 ,悲剧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惨的 ,使人怜悯与恐惧的 ;但悲剧的精魂却是主人公面临灾难与厄运时表现出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 ,敢于同邪恶势力抗斗的人性精神与生命活力。这就是悲剧的美学本质。因此 ,真正的悲剧并不使人消沉、悲观 ,而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与鼓舞。应积极提倡、鼓励而不是限制、拒绝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丽 《江汉论坛》2005,(4):131-134
文章认为,长篇小说<耻>的男女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显示了他们作为"弱者"的心理层面,而这种"弱者哲学"则使读者观察到人类的根本性的生存境况,从而对当代南非人的生命体验有了更为深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面对《寒夜》:一种性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性别的视角对巴金的杰作《寒夜》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汪文宣悲剧性命运的直接原因不仅仅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形势,更重要的是他承担着不能承受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压力。汪文宣这一形象随着社会发展而具有当代性意义,有必要在一个客观的性别关系中进行研究,这种性别研究以女性主义为参照,并超越了女性主义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命运与人生存命运之间的内在生存的隐喻关涉,而非单一的在某一限定的维度里进行单一形式的逻辑思辨或置界、越界,这才是后形而上学生存的旨趣,同时也是伦理学维度在其"晦蔽""去蔽"后的"敞亮"。  相似文献   

19.
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权力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权力运作引人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后现代知识精英身份是主人公权力运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规训和浸理是主人公权力运作的方式,信念伦理的缺位和政治场域的失语构成了主人公权力运作的悲剧性缺陷。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评点理论在重视叙事时间的前提下,把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性情景的评论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表现的叙事理论。明清小说评点表现在方位性、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温度性方面的空间性观念,是形成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