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湖”具有全身远害之义,它代表的是文人的失意与落魄。而武侠小说所虚构的江湖世界,一方面把原来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化约成简单的概念,如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恩怨与情仇的划分,自给自足地呈现出此一世界的规律;另一方面以模拟的方式,复制了现实世界的种种面相,展现复杂的人性,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刀”之作,这是一部与传统武侠小说根本不同的反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是以塑造武艺高强的武侠为中心的,他们行侠仗义、解危扶困、铲尽天下不平事。这些作品突出正邪之争,宏扬正义,鞭挞邪恶,给生活于黑暗现实中的读者一个虚幻而又十分确定的希望。所以社会革命家说这些作品是民众的“精神鸦片”,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而《鹿鼎记》中是没有“武”、没有“情”的(金庸武侠小说也很注重写激烈的“情”,作为  相似文献   

3.
"真"与"可能世界"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前者表明的是命题与命题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事态的符合,而后者表明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态在相对同一的基础上如何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表述出来,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我们适度精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所指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世界正义(或全球正义)乃是当前世界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理论问题,政治哲学在对这个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中,起着提供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作用。康德的世界公民主义是现代一切世界正义理论的思想源泉和经典样式,而罗尔斯的万民法则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正义学说。本文通过分析康德与罗尔斯两人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指出尽管康德的世界公民主义因其面临的现实障碍而必须得到调整,但与罗尔斯的社会—国家等级制相比,康德以公民权利为原点的思想不仅具有更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更具现实的可行性。他关于人类自私倾向成为理性实现自己法则的工具的思想,为欧盟的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5.
金庸的江湖:表征与意义之间我觉得阅读金庸不能将其看成是对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的超越,而是要将其放入武侠小说的整体中,来研究是哪些因素使得金庸的美学成就成为可能。而且也不能将金庸的武侠小说放入周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话语中,而是要更进一步将其作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考察它与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对话、对抗,甚至逆转的关系。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江湖”这个概念作为~个切入口。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把江湖看成是一个大擂台①。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不过我想把这个观点更推前一步,试图说明江湖是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以二元对立的理论方式探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这造成了追求正义的政治理想只是在思想世界中构建,而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足于"实践"之上,破解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这一理论难题,它提出通过改变社会现实来实现政治理想。政治理想的价值诉求是"正义","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正义论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论证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根本差别,提出实质正义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人共同体才能实现。从社会体制本身寻求实质正义的可行性道路,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以往政治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江湖与侠客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心造的幻影".宣传"愚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8.
江湖与侠客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心造的幻影".宣传"愚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人道思想与世界秩序的综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进入转型期的人类社会而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富有启迪。中国的先哲追寻"仁"的人道思想与"礼"的现实秩序之间的平衡,人生哲理与社会机制的综和。这是一条仁礼之道。以"仁"为核心的人道思想着力解决身心、人我、天人之大和谐,以适应建构和谐世界急需的道德要求。"礼"则内含实现世界和谐秩序的重要原则。两者的最终价值取向都是"和"。贵和思想涵盖"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中庸之道,最终归结为"中和"之和谐世界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世界关涉颇深且殊为重要,但个中关系模糊而难以述清。从逻辑学视角而言,世界可分为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合,可能世界是最大一致事态的总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法律事实和法律后果组成,两者的性质为事实或事态,规范则是两者的连接。现实世界单向通达至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只能存在于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为现实世界。法律存在三种连接样态:事实间连接、事实与事态连接、事态间连接。立法上先对未来的可能世界作出规定,确立事态间连接;当法律事实获得后,受到前者的约束,连接至特定的事态;连接完成后就成为事实间连接,反过来又对立法产生影响。三者形成循环结构,从而实现了法律对可能世界的规准。当前述连接无法发挥作用时,司法上创制事实与事态的连接,理由须符合法理,作为可能世界的次级规准。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影响深远的"世界共产党"组织。对共产国际的研究,可聚焦两个基本问题:世界革命理论和世界共产党组织。"世界革命论"是共产国际建立的理论基础,但存在着对世界革命进程长期性的低估。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的组织载体,但存在着对共产国际与各国共产党之间、各国共产党相互之间、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复杂性的低估。作为典型个案,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但存在着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低估。在共产国际解散71年后,通过构建宏观维度与微观维度相结合的框架正确分析共产国际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功过,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与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以史为鉴,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红兵 《东岳论丛》2007,28(4):193-194
关系世界是人通过活动创造和形成的含有诸多关系的现实生活世界。人在存在诸多关系的现实世界中生活,形成并构建着自己的心理世界,使之成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参照系。理解心理世界的多样性,有助于理解心理问题的复杂性,有助于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增益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从金庸作品看文化语境中的武侠小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本阅读,发现其中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模式,即几乎所有故事的动机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谜”。这个身世之谜由混乱或邪恶的血缘关系造成,注定人物出入江湖的命运。叙事深层如此关心血缘注定的身世问题,只有在20世纪华人文化语境中才能得到解释。本文第二个论述层次从具体作品分析进入到作品与文化语境的相互诠释,发现金庸武侠小说的意义模式与现代华人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侠客的身世是民族文化命运的隐喻。金庸武侠小说与文化精神在深层意义上的契合,提供了理解武侠小说结构与功能的基点: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胜于文学意义,它是华人世界中最普遍的文化仪式。于是进入第三个论述层次:既然武侠小说是一种文化仪式,批评就不能套用纯文学的理论范畴与系统;就必须承认幻想的合理性与意义深度,叙述模式的因袭与规范化重复等纯文学否定的东西。武侠小说的创作与阅读使华人——不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在幻想中完成了文化认同的仪式,而这种仪式对于文化传统维持自身的延续性与个体获得社会归属感都是至关重要的,武侠小说的真正意义在于华人文化对它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歌德那代人的世界理想为中心,讨论世界文学、世界市场与世界公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最高层次的文学理想下降到最低阶段的物器市场,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转换,就是"自上而下"的眼光下沉;而世界公民的概念就很重要了,这是一种在制度层面要求落实的理想化表述。也就是说,世界理想的获得,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的意识建构之中,其实也存在于政治精英的权力实践之中。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行进之中的全球化来说,世界公民的提出乃是世界理想由空想到现实的关键点,这种概念在政治层面的不断具体化,则应该是欧盟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相似文献   

15.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哲学研究的双重原则,任何哲学都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情怀。解释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思入社会时代的深处,用思想去握到它的时代与现实。改变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对现存的一切作无情的批判,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真正的哲学研究应该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担负起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双重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于世界历史之中.在研究范围上,"本土"与"世界"两层互为关联的研究视域应该得到均衡体现.基于对价值理念的探索和确立,立足于"本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展开于实然性与应然性价值形态中.进入世界维度,由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泛滥,致使 "资本逻辑"和"价值缺失"困扰全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发挥怎样的时代效应呢?关注"民生",倡导全球民主、公平、正义是其应有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绚丽多彩的侠义叙事,表达出一种以自由为导向的美学精神。它以口头和书写为传播途径,以侠义故事为表达内容,以侠义精神为弘扬目标,细心呵护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自由理念。"侠""义"和"江湖",共同构成了侠义叙事中最核心的文化象征符号。"侠义道"所蕴含的伦理追求与审美品格,体现了广泛的民间向往与正义诉求。侠义叙事中呈现出来的神秘的可能世界,是另一个维度的生活世界,是未来美学建设的基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展示了武侠小说中的苗女形象,以及"苗"与中原的关系是如何隐喻在苗女与中原男侠的性关系之中,并进一步梳理了武侠小说中的"苗"的形象构成与其他文本的相关性,发现了一个关于"苗"的文本体系支持着武侠小说苗女形象的建构。基于以上叙述,文章力图审视权力关系在文本中的渗透和再现,以达到对"自我"和"他者"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施蒂纳从强调人的唯一性的考虑出发,表达了他对语言、思维与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他通过语言叙述使思维完成了对世界的建构,又借助观念转换使思维实现了对现存世界的占有。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施蒂纳的思维观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逻辑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它不能处理诸如现实内容的多样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唯一性、个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冲突以及观念怎样引导甚至支配现实等问题。当然,马克思的观点既与施蒂纳相对立,也与一般唯物主义不同,而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照世界方式的双重超越。进一步说,语言之谜、思维之谜、世界之谜及其相互关系之谜,之所以剪不断、理还乱,根源在于人的现实复杂性和精神超越性。  相似文献   

20.
人与世界之间必然形成现实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在现实世界中充当主体,现实世界在人面前作为客体,二者构成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这注定了: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必然具有一系列现实的具体内容。然而,学术理论界在探讨主客体关系时,往往脱离人与世界之间现实地存在的主客体关系活动的实际,抽象地谈论人的主体性和世界的客体性,进而忽视了这种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现实的具体内容。本文拟就人与世界之间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现实的具体内容作一简析,以对其现实性作一展示。一、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任何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