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平台的出现使传统纸质期刊的市场开始急剧大幅下滑。无论对于纸质出版物本身,还是其从业人员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厘清时代发展下的纸质编辑的转型问题,重构数字化时代编辑的身份和地位,以平台化的思维找到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数量和是否提供原文以及时差等的统计,对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为中文电子期刊与中文纸质期刊的订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阔视野,主动提升办刊理念;掌握期刊出版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循期刊出版规律;培养期刊出版复合型人才,积极应对期刊出版数字化挑战;积极探索期刊出版数字化有效途径,切实实现传统期刊出版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期刊数字化出版改变了学术期刊出版的形式、内容以及服务机制。从高校学报编辑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印刷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和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带来的影响。高校学报要适应数字化出版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学报编辑应增强学习意识、网络意识、策划意识与法律意识,才能成为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5.
李建中 《阴山学刊》2011,(3):110-112
本文讨论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优点,讨论了数字化科技期刊群的优势。数字化出版的优势在于:缩短了出版周期,降低了出版成本,提高了出版质量,易于进入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的优势在于:通过期刊的集群效应加强了期刊的影响力,提高了竞争力,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作者,吸引更优秀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费紧张、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培养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广西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存在期刊数量偏少、借阅率低、管理方式落后等弊端。广西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应通过做好馆藏纸质期刊筛选工作、处理好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关系、多渠道开展纸质期刊推介工作、通过馆际互借实现资源互补等途径,改变纸质期刊管理的现状,使纸质期刊在教学、科研中起到更好、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兰州学刊》2011,(7):232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海量存储、多媒体终端和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全球报刊出版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传统的学术理论报刊不实现数字化转型就会失去未来。探索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实为期刊界同仁之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期出版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纸载体出版物中,期刊出版的形式远晚于图书和报纸。由于期刊具有区别于图书、报纸出版的显著特征,使之很快形成与图书、报纸出版三足鼎立的地位。本文集中论述了近现代报刊出版的发展过程,包括科技、文艺刊物出版,从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的视角审视近代期刊出版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也正以制作快、传播广、资源省的优势发展着,冲击着传统的纸质书籍的编辑、出版和流通的渠道和市场。年鉴的编辑、出版和流通也面临着这一变革。近年来,上海的年鉴编写部门纷纷把触角伸向电子书籍的领域。从上海综合年鉴的编辑情况看,《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编辑出版纸质版年鉴的同时率先出版《上海年鉴》电子版。《静安年鉴》、《长宁年鉴》、《黄浦年鉴》、《宝山年鉴》等编辑部相继编辑出版了电子版。从2004年起,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编辑《卢湾年鉴》纸质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电子版年鉴。我们在吸取《上…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型影响着传统出版产业的产业价值链条的变化和运营模式的改变。从现阶段发展来看。作为内容提供商,我国大众出版商在数字化的产业链条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众数字出版会形成中上游环节广泛合作联系的价值联网。为满足消费者的新型消费偏好——视、听、阅三位一体化的新型阅读方式,我国大众出版商应从调整业务流程、扩充增值内容、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与各产业链环节开展广泛合作等多方面促进转型。为自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使传统出版业面临新媒体和新业态的严峻挑战。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和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企业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对于实现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出版业整体转向数字化出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也存在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压力。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可知,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其特定的优势及劣势,同时面临相应的机遇及威胁。针对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提出其发展策略:1.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2.建立与期刊数据库网站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3.利用采编系统,实现网上办公;4.尝试使用优先数字出版技术解决传统难题;5.逐渐推出手机出版。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由传统纸质期刊向电子数字化期刊转型的大趋势.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学术期刊电子化,即"纸质-电子数字"形式;二是纯"电子学术期刊"或"纯网络期刊".学术期刊电子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趋势,应当把中国学术期刊的电子化提高到整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部署与规划,采取多种有效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学术期刊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蓝海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数字化的迅猛浪潮,学术期刊由于认识不足、意识滞后,缺乏数字化出版平台的支持,期刊知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没有统一标准等原因,应对被动乏力.数字出版是21世纪出版业的方向和潮流,学术期刊应该抓住这一新的发展契机,以内容为王,建立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创新网络理念,强化编辑主体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提供精确的按需出版服务,占领和拓展新的市场,实现从同质性、低成本的红海进入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的战略跨越.  相似文献   

15.
卢占昌  刘海军 《理论界》2012,(9):128-129
数字出版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这已经成为整个出版业的共识。但对于中国的传统期刊来说,数字化出版仍面临着赢利模式、版权、终端平台的选择等技术性难题,制约着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进程。在数字出版的大潮面前,中国传统期刊不能盲动,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全方位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资源和渠道,以选择最适合自己产品特征的一条数字出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学术期刊的编辑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采编系统的作用,除正常收稿和审稿外,还应通过个性化功能定制,嵌入编辑、校对、出版、费用管理等环节,实现约稿、审稿、编辑、校对、优先数字出版、费用管理等出版流程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通过出版流程的改造,可以使稿件处理过程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既方便作者了解稿件进展情况,又便于编辑部对编辑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化考核。最后,针对采编系统提出应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其功能,加强与其他数字出版技术的融合,实现编、排、发一体化。在编辑环节完成结构化处理,可以实现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真正完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向跨媒体出版的转变,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全国报刊索引网为依托,对其收录的150种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创刊时间、出版地、出版周期、出版主体、刊物名称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发现,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出版具有受时局与重大法政运动影响较大、地域分布不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编辑出版主体多元化以及刊物名称彰显时代烙印等特点.研究认为,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出版不仅承载了近代法律人的救国情怀和改革主张,而且发挥了凝合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为近代中国法学传统的历史生成奠定了媒介基础.作为中国期刊出版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法律期刊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我国当前法律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镜鉴和宝贵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期刊的办刊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办刊质量也亟待提高。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期刊具有影响大、出版资源丰富等优势,传统期刊为应对生存危机必须变短板为长板,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变单纯地编辑期刊为经营期刊,向市场求生存要发展;跟上时代潮流,学习新知识,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秋波 《人文杂志》2004,(4):190-192
本文论述了我国期刊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战略问题 ,提出了新形势下期刊发展的新观念 ,并以此为基础 ,对翻译、改编、重印授权、合作出版、合资出版和推行产业化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报纸技术是传统报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重大创新,它改变了沿袭一千多年的利用纸张存储出版信息的模式,在信息存储、传播、利用等方面摆脱了纸介质的束缚,形成了多媒体数字报纸与纸质报纸并行出版的局面.数字报纸的名词和概念已被业内广为接受,发展异常迅猛.只有准确地把握数字报纸的历史定位,才能有效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报业乃至传媒业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