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在古典小说还是在现代小说里,也无论是在中国叙事传统还是在西方叙事传统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通过书写一个特定空间来塑造某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文本.可以说,对空间与人物性格关系的洞悉与否,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之一.基于这种认识,在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之外,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种方法--空间表征法可望给叙事学的人物研究开辟一条新路.空间表征法既可以出色地表征"扁平人物",也可以很好地表征"圆形人物";而通过书写"空间中的空间",空间表征法不仅可以出色地表征一个群体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表征单个人物的"个性"或"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在著名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精心塑造了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陈最良。学者大多说他是腐儒、老学究,是封建科举制的受害者。这一评论,看似有根有据,若仔细推敲,恐怕很难说是中肯的评价;最少,未免过于简单化、表面化。其实,只要我们分析陈最良在《牡丹亭》中的全部表现,就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一个相当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扩展了传统地记人物志的容量,全书涉及人物众多,几乎可以构成一幅北魏社会众生图,反映了北魏王朝兴衰的历史.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者将人物形象置于北朝深广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综合运用先秦以来史传文学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独特文化气质,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呈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文化信念;在"正文子注"体例下创造性地运用<史记>人物"互见法"安排传记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于史传叙事的活泼灵动之中,凸现出史家的春秋大义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物通讯的写作离不开细节。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深化主题、再现典型化主题、再现典型环境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要精心选用各种类型的细节 ,使之很好地为表现主题和展示人物形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首先,记忆和想象这两种最重要的创作心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特性会使作家们创造出来的叙事作品从心理来源上就具有某种空间性。其次,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家在其小说文本中打破了因果、线性的常规结构,而创造出了特殊的空间性的叙事结构。再次,在不少优秀的叙事作品中,作家们通过书写一个特殊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形象的具体表征,从而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方法——空间表征法。除了文字叙事和小说叙事,空间在跨媒介、跨学科叙事学研究中,也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欧阳玄散文中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类型多样,人物众多。而他的人物刻画艺术特别突出,具体手法有: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作品显其人,通过诗文领略人物性情;深解所居之所的名称,来彰显人物特色;借他人之言,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以事写人,典型事例更显人物特征等。其作品刻画人物手法多样,细致入微,体现了欧阳玄散文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划、情节的发展、人物认识发展的逻辑过程及作品的叙述方法等方面,对作品的意识流手法运用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作品及其意识流手法的艺术价值作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德洛克夫人在狄更斯的作品《荒凉山庄》中无疑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她在作品情节中的地位来说:《荒凉山庄》里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其中一条就是以她为核心人物开展的。没有德洛克夫人,《山庄》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都将改观。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德洛克夫人是全书七十多个人物中塑造得最复杂、最生动,因而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如果英国当代著名评论家福斯特关于“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人物形象分类说成立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继承了六朝小说的创作方法,作者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它从六朝小说那里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多种人物形象,成为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熟的标志。唐传奇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紧扣典型环境,选取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其二是赋予人物以不同个性,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鲜明;其三是作者更注重人物情态气韵的描写。唐传奇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主义方法,对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艺术构思、情节提炼和描写手段诸方面,对鲁迅小说刻划人物性格的成就和特点,略作探讨。一艺术构思,是人物性格在作家头脑中形成、深化的一个关键性的思维阶段。因此,研究作者的艺术构思,对于正确把握和深刻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至关重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归结起来,无非是那么几条。然而,体现这些规律的实际生活面貌,却是千姿万态的。文学创作的光荣任务,就是塑造个性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今中外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以其成功的艺术形象而流传于世,名燔千古。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李自成》的人物塑造具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把文学说成是一种刻划和塑造,这不无道理。用于雕塑艺术的这两个词汇,恰当地表述了文学审美的某种性质。文学要显示稳定的东西。例如景物和场景,这是相对静止和稳定的对象。即使人物性格,也是相对稳定的对象。尽管人物是有生命的活体,但当我们把握或构造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时,我们是在理解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性格,这是稳定的东西。然而另一方面,人们把文学作为时间艺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在《西厢记》批评中,非常重视人物形象与构成,并具体地提出了刻画人物性格的心(人物心理)、地(人物的社会地位)、体(人物间的关系)概念及其作用,规定了运用三要素刻画人物性格的具体方向。为了突出人物性格,金圣叹还主张明确区分主角和配角的作用,强调人物的感情和景物的密切联系等。  相似文献   

14.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传记属于文学,文学的任务是塑造形象,形象塑造需要虚构.美国作家埃德蒙·莫里斯的<里根传>作为传记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适当采用了虚构的手法.但传记作品的虚构不是任意的,要讲究"度".对度的把握要做到三点:一是人物必须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曾经有的人物;二是事件的细节应当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加工改造;三是语言风格可以风趣幽默,但不能过于戏谑、戏说、演义,传记写作无法避免"戴着镣铐跳舞".  相似文献   

17.
鸿篇巨著<红楼梦>中大量体态语的妙用是曾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体态语的形式,<虹楼梦>中个性迥异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体态语可分为三大类:表情语、手势语、体姿语.体态语独特的功能、特征使其在塑造人物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歌德说过:“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性文学体裁,把人物看作小说的灵魂.”(《歌德谈话录》)中国现代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难以胜数的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在各类人物形象中,我以为农民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从二十年代初期的阿Q、闰土、运秧(王任叔:《疲惫者》)、多理(许杰:《惨雾》)到三十年代的奚大有(王统照:《山雨》)、阿毛(鲁彦:《乡下》)、老通宝(茅盾:《春蚕》)、立秋(叶紫:《丰收》),一直到四十年代的李有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郭全海(周立波:《暴风骤雨》)等等,一个个形神毕肖、真实感人的农民形象深深镌刻在广大读者的脑海之中.中国现代小说中这些主要农民形象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一个个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物典型,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总体上构成了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蕴着博大恢宏的社会容量,生动地体现着我国广大农村巨大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鲜明轨迹这样一个形象体系.这一形象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格萨尔王传》中,从天界到人间,从龙宫到地狱,塑造了近三千个艺术形象。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塑造如此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很罕见。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惊人的奇迹。当然,问题不在于数量的众多,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这些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人民中间,成为某种力量的化身和某种意识的代表,史诗中每个…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多维联系中去考察斑斓多彩的性格系统,金圣叹在《水浒》评点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金圣叹不仅探究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还看到在众多同类人物之间的微妙差异,以见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复杂。金圣叹这一卓识,与《水浒传》本身的丰富多彩相关,也与金圣叹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朴素的艺术辩证法密切相关。尤其他评点的贴近作品、直透内里的研究方式,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