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 ,我国公共事务领域中对公共品、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政府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引入“治理”理念 ,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 ,公共治理理论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即引入第三部门力量 ,实行“多元化治理” ;加强政府宏观领导 ,实现“多主体合作” ;引进市场机制 ,实施“多方式治理”。  相似文献   

3.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善治与社会和谐。现代化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高效、协调的政府管理。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公共事务的解决之道在于“多中心治理”,即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多中心治理强调的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及主体间的协同与合作。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是这样界定的:  相似文献   

4.
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理论预期、实践难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治理倡导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平等性、协同性和有序性,通过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产生集体效应,为解决单一主体无法有效治理的跨域公共问题提供了可能,可以实现服务与资源、政策与管理的协同增效。但当前在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过程中,仍面临着目标一致形成困难、权力共享实现困难、公民社会发育迟缓和正式规范先天不足等实践难题。因而,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培育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本,完善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规范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的权责体系和健全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的运行网络,就成为实现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中各要素、各系统、各部门协同增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保障生产与消费安全、实施环境保护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社会性规制的基本内容.安全的生产场所、健康的消费与服务、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公共需求,单靠企业治理或政府治理是无法满足的,唯有多方协同合作方能完成.本文在嵌套性规则体系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公共事务治理的新逻辑--合作治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性规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契合的路径与模式选择,探讨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如何实现合作治理,以及社会性规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契合,进而推动实现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黄石 《江汉论坛》2012,(6):128-131
治理理论是西方学者基于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政策相继失灵,社会权力主体日益多元化而提出的一种公共管理新理念,其基本意涵在于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合作管理公共事务。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犯罪控制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合作理应成为新时期我国控制犯罪的基本模式。当前,要有效地应对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犯罪形势,我们还需要借鉴治理理论的基本精神,进一步推进犯罪控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良性的刑事政策运行机制,培育信任互惠的现代社会资本,促成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合作,提高犯罪控制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钱海梅 《学术界》2006,(2):265-271
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核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确定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实践和理论,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诸如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对责任心问题构成的挑战;“国家空心化”对于政府调控能力以及行为方式的挑战;公共治理对于非政府机构组织自身能力以及政府理念的挑战等等。为了有效应对公共治理的风险与挑战,公共治理要重点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即治理工具和操作手段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制度的构建、多元主体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理念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8.
多元治理模式与NGO角色复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蕾 《学术探索》2004,(5):58-61
尽管NGO①作为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标志和元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重视,但在我国,NGO却仍然缺乏应有的发展环境与角色定位,这显然无法应对日益繁杂和多变的公共事务治理。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建立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模式,因此,NGO的角色复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区域治理国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倡导建立"整体政府"的影响下,跨行政区的公共事务逐渐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区域治理作为治理的一种新途径被引入现代公共管理实践.在对与区域治理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区域治理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了目前国内区域治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立足于我国区域治理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未来研究路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论跨域治理多元主体间伙伴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日渐增多,错综复杂的跨域公共问题大量出现。面对大量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社会公共事务,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这个治理主体难以解决,需要运用跨域治理理论,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共同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以湖北省梁子湖水污染防治为例,阐明为了有效应对跨域公共问题,需要跨域治理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并提出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的全新的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现实中最大的应用价值是提出在政府的治道变革中,打破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多中心的行政体制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陶光胜 《理论界》2007,(4):42-43
治理理论是一种近年来提出并流行的新的分析框架,它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管理。它对分析和指导我国政府改革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的决策应走向一种民主型决策、服务型决策和法治型决策。  相似文献   

13.
薛冰 《人文杂志》2007,(2):59-64
形成于20世纪初的公共行政模式由于其内在缺陷,正被从三方面改进: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公共价值的复兴重建及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它们从总体上强化着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并日益汇集为一种基本趋势: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市公共产品的要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提出了城市公共事务合作共治的现实需要。公共产品生产和供应在理论上的区分则引出了城市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可行性。政府、市场与民间组织应当根据各自组织的功能比较优势,形成网络状的治理结构,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5.
为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集成、协同与高效提供决策支撑,也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文化治理的数字化运行方案,文章从全局性协同视角,通过引入算法理论及逻辑,从一类问题的描述方式、算法模式、算法框架设计到算法重构的设计逻辑,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全局性治理的算法决策机理,阐述其实现路径,以模型数值模拟案例,刻画了公共数字文化全局性协同治理的算法决策模式的优势。研究发现,基于算法重构的治理决策为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方法库提供一种有力的决策工具,同时该模式既能实时优化现有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和体系机制,也能通过事后结果的相关性对体系机制进行优化,为助力公共数字文化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方案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等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政府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公共部门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迅捷等特点,正重塑传统公共决策的信息生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进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然而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以验证的舆情信息可能误导公共决策偏离科学轨道,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结构失衡会对公共决策公正性造成影响,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不利于公共决策的有效治理。在公共事务网络舆情倍增条件下应高度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控:要推进信息基础建设,改进网络舆情的民意代表性;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公共事务参与理性;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网络舆情长效回应机制;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为公共决策营造良好环境;优化公共决策机制,切实提升政府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双重整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机已经成为了现代动荡社会环境中的常态,这对当代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与高效能的危机管理系统相对应的一种现实选择,是基于当代公共治理理论,基于我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治理结构:在政府为主体与中央政府最高统一决断机构的前提之下,政府机构常规化、制度化地主动地协同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及国际组织,共同形成公共危机管理的上下联动、网络应对的格局,形成组织权力平时分解、决断权力战时统一、临境应急协同主动这样一个统分结合的网络治理结构,以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但由此塑造的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的机能障碍,迫切需要从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本两方面入手,刚柔并济,共同塑造其整合机制以发挥其在危机应对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顾金喜 《浙江社会科学》2015,(3):70-76,83,158
城市社会复合治理主要指社会治理过程中,在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复合协同,通过合作、协商等多种手段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杭州上城区社会治理模式从创新理念着手,建构多元主体复合的治理新体制,推进治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项目型、行业型、整体性协同建构起社会化协同网络,在复合治理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但其仍应强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变革,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善治。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实现善治。在善治的构成要素中,法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条件。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社区治理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相关法律仍具有滞后性、缺乏系统性、缺乏效力等缺陷。在依法行政方面,我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诸如职责不清、偏离法制轨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