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极分化、权钱崇拜是"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现代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驯服资本。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样本,但同时也造成了现代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寻求一条超越"资本的文明"的道路。从精神—文化建制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需要建立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客观精神;从政治—法律建制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应当建构一种控制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政治与法治体制。只有从这两条路径同时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还是否认资本剥削现象存在,批判还是粉饰资本剥削行为,永远是一个事关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的原则问题.本文在"雇佣劳动未必导致剥削"立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市场经济中消除剥削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指出,消除资本剥削"合目的"合规律""合规范".这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娃"社"的问题.消除剥削,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名副其实.本文对当下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也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3.
颜岩 《江汉论坛》2023,(5):38-44
“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问题的基本立场。“消灭资本”不仅是因为资本无序扩张将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表明资本的内在矛盾(绝对界限)必然令其走向自我毁灭。梅扎罗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们面对资本并非“别无选择”,而是应超越资本,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具体说来,资本的绝对界限表现为:跨国资本与民族国家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新陈代谢再生产物质条件的破坏、女性解放与实质平等的挑战、长期失业与人口危机的宿命。梅扎罗斯“超越资本论”强调资本作为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只能在总体上被超越,对我们认清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这一理论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二元对立出发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彻底超越(否定)资本,则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和历史多样性,未能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克服“资本的消极面”,并在利用资本的同时实现劳动解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依据这一思想,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清了社会主义本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这一思想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七大报告关于"道路"内涵的表述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道路"内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一方面缘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国情,遵循了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其具有实践性。新形势下,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7.
人的解放主要包括经济解放与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必须以人的解放为前提,人的解放离不开政治解放;政治解放既要以经济解放为基础,同时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解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人为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人为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形式、以人为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始终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与现实场域,但马克思绝非是将劳动主体与资本主体进行机械的二元对立,而是经历了从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出发,在建立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之后,完成以资本逻辑为统摄来分析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视角转换。通过对劳动、劳动能力与劳动力的区分,劳动力商品成为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理论中介。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分析框架下成为商品、生产商品、消费商品,在创造使用价值与失去交换价值的矛盾中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因资本具有普遍趋势与特殊限制的内在矛盾,在资本逻辑的矛盾本质与内在界限中,劳动主体的历史性、生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9.
"资本雇佣劳动"是研究企业理论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命题,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现代企业理论都对其做了解释,但受到的批判很多。基于罗宾斯坦因的讨价还价模型,并运用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工具重新分析原命题后可以得出以下判断:资本和劳动的构成在本质上是同质的(价值),只不过存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一形式上的区别,二者可以进行量(价值)的比较,正是这种量上的差别造成了资本和劳动双方谈判力的差异,谈判力差异又造成资本和劳动对剩余权的非对等性安排。这表明资本和劳动的谈判力差异是"资本雇佣劳动"历史形成和逻辑分析的重合点,可以实现"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命题的统一,任何理论如果忽视这一点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必须诉诸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却没有解放生产者,未能实现社会正义。在肯定资本文明面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实体形态、关系形态以及文明形态的非正义展开了深刻批判,构建了以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必要前提、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为实现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正义思想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和利用资本价值,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逻辑,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资本人格化(资本法人)的形式,是资本运动即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场所,因此,企业的劳动者并不是企业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人地位的特征是:劳动者联合起来组成为统治阶级是主人,分散在各个岗位上的成员是新型雇佣劳动者。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人地位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只能是: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其它资本并存竟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文大稷 《兰州学刊》2011,(4):201-203
中国有过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此一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此,中国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历史最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中国在探索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选择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选择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深化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是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并需要大力发展的私人资本及按资分配的收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马克思对资本的界定有两个方面的定义 :一是资本一般 ,二是资本特殊。根据资本一般定义 ,确认公有资本概念 ,这又是新的资本特殊。在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关系。信用的发展导致虚拟资本的产生 ,因此出现执行资本职能的资本与不执行资本职能的资本的分离 ,私人资本不完全等于直接的雇佣劳动关系。私人购买股票、债券 ,持有企业股权都是发展私人资本的形式 ,资本雇佣劳动的场合取得的收入可以定义为剥削收入。资本被其他要素所雇佣所取得的收入 ,就不能一概认定为剥削收入。居民的银行存款、购买股票以及在企业中持有股权产生的利息、股息以及股票转让收入都是财产的所有权收入 ,不是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性建构在"古今中西"问题域中显得异常复杂,亟需在厘清现代性自身属性及其合理形式的基础上,推进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路径的思考。现代性脱胎于西方文化传统,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但经过理性化论证以及资本主义扩展而具有普遍性维度。对于现代性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出发予以理解,在普遍的人的解放尚未实现以前,现代性属于趋向具体普遍性的文明论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作为现代性的合理形式出现,但资本主义形式必然产生"反现代性"的异化形式,使现代性运动表现为理性化话语与强制性权力相结合的矛盾关系,而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形式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必然性也合乎现代性价值理念的合理结果。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在当代中国还处于实践和理论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两大问题:驾驭资本和再造传统,前者缘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后者缘于中华传统现代化目标,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詹姆逊把全球化作为晚期或跨国资本主义的空间表现,并在文化政治策略上提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达到个体解放的可能形式——"认知测绘"。经由詹姆逊关于全球化空间的理解,将考察视角由个体转换为民族国家,由文化层面延伸至经济领域,可以彰显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资本理论能够揭示造成后发展国家历史处境的根本原因,建构中国关于全球化的"认知测绘"。中国需要辩证对待资本逻辑支配的全球化及其双重效应,谋求以资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指导我们党果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同时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基本原则,这一辩证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非凡胆识。将改革开放确定为总方针,可以防范"左"的干扰;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可以抵御右的干扰,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统一、缺一不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对外开放与防止"西化"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判定标准,结束了社会主义国家姓"社"姓"资"争论,统一并解放了全党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问题--与张维迎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斌 《东南学术》2003,(1):61-68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中的社会形态,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但这些"证明"同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家信奉的“劳动创造财富”圭臬无法开解“工人劳动带来贫困”的悖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纠正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的抽象表达,揭示了资本对劳动的宰制,说明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以及工人劳动受贬损的必然,并指明了工人阶级的劳动解放进路。马克思指出:雇佣劳动是“低级的”和“暂时的”形式,注定会被更高社会形态的自由联合劳动取代;劳动战胜资本的根本路径是,工人阶级要以革命的政治行动废除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消除劳动的阶级属性,使劳动回归人的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现代性实质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的对人的抽象统治.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是通过其辩证法,揭示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实现了对资本逻辑和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与颠覆,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对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读入手,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中国问题",然后运用"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这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与资本;公民社会;理性精神;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