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变化、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贸易增长,更是巩固航运中心建设已有优势、打造新竞争优势、探索制度突破,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成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化发展,应提升协同效能,强化对区域产业经济的保障和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服务能级,构建高效率、高品质、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提升数字、绿色新赛道动能,全面参与构建航运新秩序,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2014,(7):19-27
为了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海推出了中资"方便旗"船舶特案减免税、启动保税船舶登记、航运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国际中转集拼功能试单运作、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业务等举措。这些举措在提升上海航运功能能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存在如下问题:免征营业税的覆盖范围有限、船舶回归登记不尽如人意、离岸账户尚未建立、启运港退税运行不佳、期货保税交割功能尚未真正体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制度创新力度有限等。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新一轮政策突破的基本思路可体现为:实现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实现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现行政策完善和未来政策突破相结合;形成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新空间,实现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创造的直接、间接和波及贡献占全市GDP总量的15%以上,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在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应保持航运装备中心事业的优势,完善高端生产服务业;发展航运金融,加强国内航运金融衍生品研发;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优化航运市场发展环境;加强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航运中心的辐射效应;加强长三角地区港口合作,提高航运中心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4.
金融与航运之间关系是互融、互动和互推关系。金融政策、投资、创新、服务等推动航运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服务领域由环节向整个产业链不断拓宽,手段由传统方式向新方式不断创新,区域由上海向长三角地区不断延伸,政策由限制性向鼓励性不断深化,市场由单一向全面综合不断扩大,机构由"点"向"团"不断集聚。要抓住中央给予上海的先行先试政策和国际航运金融等服务业向上海转移的机遇,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手段,大力发展航运金融、物流金融,着眼于服务整个航运产业链,努力在离岸金融、保险与再保险等领域中有所突破,在提升金融综合服务水平中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转和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登记服务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改善软环境的关键阶段,其中船舶登记服务的改善是重要方面之一。良好的船舶登记服务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船舶要素聚集及其相关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向航运服务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探讨改善船舶登记服务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船舶登记服务的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最新政策动态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登记服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空间条件、功能条件以及金融条件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上海应该采取优先发展航运服务市场、支持航运金融市场,并利用上海在航运服务与金融市场的领先优势整合长三角的港口资源,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曾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是中央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8.
董岗  汪传旭 《科学发展》2012,(5):100-107
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航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部门就业岗位数量下降幅度接近四分之一,但对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领先地位影响不大。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并继续保持全球航运业尤其是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领先地位,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对目前的航运业不景气环境、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角逐航运高端服务市场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在深水航道和集装箱枢纽港等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进一步提升"软实力"的任务也更为紧迫,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际物流的效率或绩效的提高。鉴此,就上海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国际物流绩效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相应提出改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物流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世纪以来,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与发展史实表明,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与发展模式主要受到社会信息技术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遵循以货物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其后在伦敦国际航运高端服务业锁定与辐射效应的影响下,其他各地航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而特定地区的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则与当地的区位条件与腹地制造业基础、政府的决策逻辑及船东企业活动三者有关。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遵循以政府宏观政策推动为主导,以"航运"管"航运"为行业治理准则,以企业家精神为微观动力的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有序促进航运产业核心要素的差异化集聚。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是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在关注全球和中国经济走势、保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以构建强大、高效的人民币金融循环枢纽为核心,不断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市场深化方面实施突破,以此分步骤、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全球功能性金融中心两大中国国际金融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