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4,(3):34-35
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的毛里塔尼亚,地处阿拉伯世界和西部非洲的结合部,历史悠久,居民分属若干个不同的部族。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名称,这个名称含有"摩尔人的国家"、"摩尔人的土地"这个意思,因为这个国家的主要民族是摩尔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5。摩尔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较为平坦的空旷地带,摩尔人的婚礼自然反映出沙漠上那种特有的粗犷气息,从该国饶有兴味的习俗婚礼仪式也可窥见其五彩缤纷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肤色的秘密     
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肤色?肤色对人类生育后代有什么意义?肤色中蕴含着人类漫长的进化史。巴西球员是黑人吗?在看球赛时经常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和来自非洲的那些球员相比,他们显然没有那么黑,不过身体素质却一  相似文献   

3.
喀麦隆丧葬习俗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其所经历的历史进程。通过描述喀麦隆中部大区恩高仁盖村一位名叫马蒂尼·阿博莫( Martine Abomo )的葬礼的全过程,归纳出喀麦隆独特的丧葬文化习俗。研究表明,葬礼步骤、葬在家门口、死者身份、年龄、死亡原因不同导致的埋葬时间不同等构成了喀麦隆非穆斯林区独特的丧葬习俗,并且这些习俗与当地的音乐、舞蹈、宗教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身在民族学研究中指用刀、针、藤刺等锐器,在人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留皮肤上,终生不褪。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中广为流行。从文身现存情况及史料记载两者结合来看,非洲的布须曼人,新西...  相似文献   

5.
在中非关系史上,非洲黑人何时来华,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看,非洲黑人来到中国,应始于唐代。唐代非洲黑人的来华,既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的体现,同时又加深了中非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唐代非洲黑人来华境况的了解,将有助于唐代中非关系史及整个中非关系史的研究。一、唐代来华的非洲黑人最早记载非洲黑人来华的汉文史籍见于唐代。据王博《唐会要》卷九八记载,“殊奈,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习俗文字与婆罗门同,绝远未尝朝中国。贞…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生育崇拜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中国现代文学中对这一民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涉及到民间社会中的祈孕习俗、祈子习俗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表现出对"生育崇拜"的现代性焦虑,即现代人由于生命力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的退化"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开锁"礼是我国豫北地区的一项重要习俗,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这一习俗,仍可从中看到它对中国农村"重男轻女"旧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代盛行的巫术观念是人祭广泛实行的思想根据;异族间文化冲突所引起的种族仇恨,使得商人大量杀害异族以祭祀神灵,是人祭习俗在商代盛行的现实根据。人祭习俗在周代呈现衰败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先周时期,周人本无人祭习俗;另一方面是由于商末周初,周人进行思想文化大变革,提出"敬德保民"的口号,人的地位得到抬高。  相似文献   

9.
南太平洋地区是一片位于亚洲边缘呈弧形的岛屿。一些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而后扩散至欧洲、亚洲和南太平洋,最后到美洲大陆。为着适应新的物质环境,他们失去了非洲人的某些特征,但在一些热带或温带气候地区,他们依旧保持着其肤色。在南太平洋地区有三个种族分支:(1)美拉尼西亚人,他们是典型  相似文献   

10.
Stacy 《21世纪》2010,(9):58-59
非洲有一个绵亘了数万年的种族,叫布须曼(Bushman)。在这个种族里,很多人仍然过着类似于原始人的渔猎生活;所有的男子和女人都有着黄褐透红的肤色,身材矮小;钻木取火与生食牛肉的习惯保留至今;他们友善纯真,不去刻意理解他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相当多的人也从没有想过要离开赖以生存卡拉哈里沙漠——非洲第二大沙漠。  相似文献   

11.
《流通中的非洲艺术》是美国艺术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斯坦纳关于非洲艺术的杰作。它展现了流通中的非洲艺术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详细描述了资本通过艺术物品流通渗透的过程,并提出了原真性的问题。其隐形的文本中透出西方对于非洲的文化想象与殖民记忆,同时,亦体现了非洲本土人民在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的丢失。文章再现了在流通中的非洲艺术物品的"脱境"过程,从原住民的"物"而成为西方"艺术"的流通之旅,凸显了"知识介质"在流通之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张龙 《小康生活》2006,(5):70-70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4日报道,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皮肤越白,晒太阳的时间应该越少。尤其在夏天,肌肤白皙的人每星期只要晒4分钟的太阳,就可以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保持骨骼健康。这里所说的晒太阳,是指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包括抹防晒霜等。研究人员认为,肤色、人种、所在地理位置不同,晒太阳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肤色越深,每周晒太阳的时间应越长。以白种人平均每周晒4分钟为基准,澳大利亚人平均每周晒太阳的时间应在2—10分钟;亚洲人平均每周应晒太阳4—12分钟;非洲国家的人每周晒太阳的时是白种人的6倍,即在24分钟左…  相似文献   

13.
京剧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读《中国京剧习俗》罗福腾京剧作为"国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与关怀。且不说二百年来有多少人为表现她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光是对她的历史、她的艺术、她的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就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  相似文献   

14.
宋德发 《东方论坛》2012,(2):126-127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讲到了三种观察历史的方式,即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不妨借用这种说法,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划分为三种:"考证"、"论证"和"悟证"。一般而言,勤奋型学者偏爱"考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严谨,但可能会显得无趣,让读者不忍卒读;才情型学者偏爱"悟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有趣,  相似文献   

15.
非洲的部族与部族主义部族的英文为“Tribe”,法文为“Tribu”,我国过去一般都译为部落。它是非洲国家独立前社会组织的重要单位。部族以相近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相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和方言。共同的宗教和习俗以及相对集中的权力体系。在非洲人民反对殖...  相似文献   

16.
科尔伯格个体意识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发展中相继经历了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层次,并在后习俗层次形成了基于原则的、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哈贝马斯早期以自我发展与世界观发展、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之法律和道德意识结构这三个可以相互阐释的"同构性论据"为基点,将科氏的上述理论"转译"为一种社会进化论学说,进而为其后期的商谈合法化(商谈民主)理论奠定了社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阳光皮肤     
《阅读与作文》2008,(1):20-22
地球上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但是,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应该享有“平等、和平、发展”的权利。读下文,在孩子的眼中和心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族、南方少数民族的悠久交往,壮语方言及其口语,汉、傣等邻族语言的同源及底层,地名的"化石"特性,民族习俗的文化内涵及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今壮语"板"与今汉语"蛮"的历史渊源再次进行了考察.认为壮语"板"原为古代壮族先民的族称,汉语"蛮"最早只是"板"这个古代壮族族称的音译而非古代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来有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等习俗。在这个传统节日里,细心的人发现会用到很多中草药。因此我们提出要"用好中草药,健康过端午"。  相似文献   

20.
一幅彩色图像中的人脸被分割出来后,便可检测出图像中的人头数,并可根据此图像中的人头数进行智能控制,如控制教室中电灯、风扇和空调或判断汽车是否超载等。此文首先使用HSV和RGB混合肤色模型进行肤色分割,提取原始图像中的类肤色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运算和人脸结构特征去除类肤色区域中的非人脸区域,得到候选人脸区域;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此文接着利用头发的颜色、形状与人脸的关系,来确认人脸区域,最后通过头发的个数、候选人脸的个数及被确认的人脸个数三者关系来统计出图像中的人头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