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论骆宾基“歌颂光明”的小说创作李怀亮一骆宾基在解放后一些谈创作的文章中都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暴露黑暗而是歌颂光明。他曾经打算写一组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总题就叫“歌颂”。确实,他解放后创作的小说也从来没有一篇以揭露社会问题而引起过象《组织...  相似文献   

2.
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是文艺创作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这方面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文艺催促旧的消灭,也是革命歌颂新生事物,歌颂光明的现实,同暴露旧事物的黑暗,暴露阻碍新生事物发展的黑暗面,本来并非截然矛盾的两码事。歌颂光明与暴露黑暗从来就是  相似文献   

3.
自四十年代始,歌颂与暴露,成了我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课题。我们曾经在较长时期内,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论述,仅仅理解为“写光明为主”。并且当作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原则,用以指导和要求每一篇作品。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更发展到“写光明唯一”,只能歌颂,不能暴露。到了  相似文献   

4.
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歌颂资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资产阶级黑暗其作品未必渺小,歌颂无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不伟大,刻画无产阶级所谓“黑暗”者其作品必定渺小,这难道不是文艺史上的事实吗?  相似文献   

5.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在丑恶现象面前保持沉默甚至美化痈疽,也不能单凭义愤,把现实涂抹成漆黑一团。他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起暴露黑暗和歌颂光明的双重职责,驭好自己的“两驾马车”。在这一点上,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中唐虚美文风的批判和他的讽谕诗创作,向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提出两个主要论点:一、歌颂与暴露都必须实事求是。二、不同的历史时期歌颂与暴露的意义和作用不同。欢迎大家讨论这篇文章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劳承万 《学术界》2002,(4):159-163
现在活着的人 (不到一岁的婴儿除外 ) ,都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人了 ,这是一种幸运。据说在世纪之交 ,便有大人物出现。然而又千万不能忘记 ,“世纪末的悲哀”与“世纪初的渺茫” ,这也会使人一事无成的。因此 ,新旧时代的交替、转型 ,无疑地是具有两重性的 :智者 ,穿透黑暗 ,迎接光明 ,心中蕴含着一股勇气与智慧 ;愚者 ,认同黑暗 ,把“光明”当作“鬼火” ,兔子的怯弱 ,鼠般的目光。2 0世纪中国当代学术的走向、业绩、问题与命运 ,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与评价 ?这是当代任何愿意独立思考的大脑 ,都必须认真思索的。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伟大军事战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由黑暗走向光明,打败国内反动派,赶走外国侵略者,都是靠毛泽东伟大军事战略的指导而取得的。邓小平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现...  相似文献   

9.
论《窦娥冤》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窦娥冤》是一部普通市民的社会悲剧 《窦娥冤》是普通市民的社会悲剧,就是说,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有所不同,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是英雄人物、王公贵族,普通平民,被认为是小人物,只能作喜剧的主人公,而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中国悲剧一开始就没有这种限制。窦娥作为悲剧的主人公,既非王公贵族,也非英雄人物,不是大人物,而是小人物,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市民进入悲剧,作了悲剧的主角,体现了关汉卿进步的美学观。《窦娥冤》是普通市民的社会悲剧,它更接近元代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斗争,与人民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元代人民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时代呼声。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元蒙贵族统治者除了武力镇压,实行种族歧视、种族压迫政策外,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众多的冤狱。在元代,流氓恶棍横行,官吏贪赃枉法,吏治黑暗混乱,百姓无缘无故遭受横祸,弄得家破人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窦娥冤》中的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杌,只不过是当时社会中许多这类人物中的代表人物罢了。作者善于解剖冤狱,通过冤狱深刻地揭示当时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周洁 《云梦学刊》2013,(6):115-122
黑暗是光明的限度即庇护;黑夜是白天的断裂与守护;而诗是黑暗的断裂、生成与转换的空间.失去了对黑夜的守候与看护,就会失去诗的生成空间.没有看守黑夜的诗人,黑暗就仅只是黑暗,难以在断裂中生成与转换,世界将永远冰冷.因此,诗人是这个世界的寒冬守夜人.在我们启动返乡的步伐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不知何时萌萌已经成为们这个时代黑夜时刻自觉担当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11.
自有人类社会,美与丑这对孪生兄弟就结伴来到人间。厌丑之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真善美在同假恶丑的相互比较中存在着,在相互斗争中发展着,美与丑就这样地相辅相成、矛盾统一,“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为鞭挞丑恶,为歌颂美好事物,都需要对丑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第3期刘景清同志的《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一文认为:“真实是文艺创作的生命。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歌颂和暴露才有它的可靠的立足点”。“艺术上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总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歌颂和暴露统一起来的”。“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以来,在全国许多报纸和文艺刊物上热烈地展开了关于歌颂和暴露问题的讨论。这是由李剑同志的《“歌德”与“缺德”》一文引起的。在讨论中,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把文艺的歌颂和暴露人为地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只许歌颂,不许暴露,是没有道理的。现实生活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文艺既应该歌颂也应该暴露,李剑同志的论点是站  相似文献   

14.
把社会主义经济中资产阶级权利作新社会中的旧社会痕迹,学术界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但对此怎样理解,则还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不少同志以往在谈到它是旧社会的痕迹时一般总认为它有消极的一面:按劳分配也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一种弊端应加以限制。这些看法一方面把资产阶级权利这个旧社会的痕迹与消极因素相等同;另一方面把新社会中按劳分配导致人们经济生活中富裕程度的不同也看作一种弊端,甚至说它是产生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源与社会主义本性不相协调的东西。对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蒋邦芹 《北方论丛》2011,(1):120-124
在中国历史上,自然的天地具有最高的规定性,儒、禅、道三家都从各自的角度要求人生在世的活动合于天地的规定;而在西方历史上,世界通过与天、地、人、神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中西历史上的世界的开端都表现为区别于黑暗、混沌的光明。在海德格尔看来,天地人或天地人神的关系的展开不仅需要光明,同时需要黑暗,正是光明与黑暗的游戏使世界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引言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哲学的应有本质、特性、功能,以及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然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它都必须孕育、产生和存在于该社会、该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只有深入而系统、科学而理性地研究和把握相应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才能领悟和发现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也即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都在变化,例如:农业时代,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土地;工业时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是机器;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当仁不让成为第一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一个全面渗透科学技术的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产业部门可以脱离科学技术而得到发展,因此科技日益成…  相似文献   

18.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从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得很清楚,它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这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人们的头脑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出来,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如实地反映它,而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它。比如,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9.
领悟幸福     
人,不能永世轮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在唯一一次的生命中有一个构成生命的感受和体验又是不可重复的。因此,领悟什么是幸福的真谛,便与这生命的道理有关。 一个人就是这样,他就在这不可重复、不能停滞的长河中展开着命运与幸福的插曲。可以说,任何一种幸福都是属于个人神圣而又不可重复的体验。每种幸福都只能是唯一,是转瞬即逝的体验。这种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他坚持高尚节操,反抗黑暗现实的斗争精神;以他雄伟弘博、生动感人的瑰丽诗篇,为历代士人和广大群众所崇敬。直至二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还仰慕他、纪念他。然而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些看法。如有人以为屈原的作品都没有涉及“反抗挑战”,是一种“叫苦鸣不平的文学”,并且武断地说屈原的作品“只能使人悲伤、愤恨,不能使人感奋,不能给人以反抗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