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国家公证制度的典型是大陆法系的公证制度.大陆法系公证制度的核心和支柱为必须公证.在大陆法系国家,必须公证已经全方位、深层次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领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器.借鉴大陆法系公证制度,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实体法为依托,以程序法为保障,以部门法律为规范的必须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关于不动产交易的重要制度。法国、德国、瑞士民法将公证作为不动产转让合同的形式要件,并建立公证与登记的配合机制以保障不动产的交易安全。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与法国、瑞士一样实行登记要件主义,但我国相关法律未规定不动产交易的公证制度,物权法草案也将公证制度付之阙如。借鉴法、德、瑞士的立法例,在我国即将颁布的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证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证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在社会经济和民事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公证争议问题也在增加,公证信访案件在增多,处理不好不仅会损害法律的公平正义,也会损害公证的社会公信力。在此以公证信访问题作为切入点,探索合法、务实、有效的公证信访投诉处理途径,以期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公证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和社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提高社会整体信用、促进市场交易和化解纠纷与矛盾的优势。目前,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公证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建立了信用的桥梁,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5.
论婚前财产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婚姻自由的理解及看法也随之发生变化,离婚率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不断升高。基于婚姻财产引发的法律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婚前财产的归属及范围确定已成为司法完善的关键。当前,随着个人财产的持续增加,房子、汽车、股票及基金等各种财产均面临归属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基本定义及法律程序,介绍我国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当前婚前财产公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依据法律程序不断优化我国的婚前财产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6.
有限责任制度作为正式制度,是一种历史现象。由无限责任制度发展到有限责任制度,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社会主义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沿袭而来,并且与大陆法系各国的有限责任制度有同族关系。中国的有限责任制度与国外有着共性,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对该制度,中国应顺势而为而无人为张扬或压制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信托财产共有权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法系国家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采取“双重所有权”模式,这在其特有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是适宜的;而大陆法系的民法传统无法兼容这种所有权模式,信托财产归属问题就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完善信托制度必须解决的理论难点。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在大陆法系法律传统的框架下,应构建信托财产共有权制度,以解决信托财产所有权问题,这也是我国信托立法的唯一选择。这一制度选择不仅在应然层面具有保障与平衡当事人利益等其他相关学说所不具备的诸多价值,而且在实然层面也与我国固有的物权理论相衔接,具备制度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基层法院近五年来办理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的情况为样本进行分析,指出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在执行实践中的一些难题,并提出应在公正理念下对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加以完善的相关建议,以期形成执行法官和公证员对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的统一认识,实现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制度的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法律规范条文对公正赔偿制度仅做出了原则性的框架规定,本文从公证赔偿制度的概述切入,对各主要国家公证赔偿制度进行比较,从中寻求可资我国借鉴之处。同时通过具体分析我国现行公证赔偿制度的法规及运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公证赔偿的建议,为权利人最终利益的实现建立必要的途径和保障机制,以期实现其应有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公证法>的颁布是我国公证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但由于公证体制改革的动因来源于公证行业内外两种不同的要求,在总体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就改革的方式和目标仍然存在着差异和分歧.一方面,国家目前的法治建设总体要求对公证体制改革存在影响和约束,另一方面,行业主导对公证体制改革产生作用.这导致目前的公证法律体系已经开始出现"失衡";更高层次和更加规范的公证组织和程序设计,逐步萎缩的公证事项范围和效力规则.这种变化的明显表现就是相关立法过程中对"法定公证"、"公证机构性质"、"公证救济"的看法和相应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无论税制设计如何完善、税法规则如何复杂,偷逃税、避税、税收筹划始终是税法运行实践中无法消除的事实,也是各国税务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税收征收究竟是以形式还是以实质为标准,始终是税法领域存在争议的话题。实质课税原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十分相似的路径。在大陆法系国家,无论是肇始于德国的经济观察法,还是经日本学者升级后的实质课税原则,二者在税收立法中的确立最初都是源于反避税的需求,都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而对当时税法进行修改的结果。从实质课税原则在英美法系的演进过程来看,实质课税原则经历了被否认到被允许的过程。由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实质课税原则主要通过法院的判决被确立,这与大陆法系通过税收立法确定实质课税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从实质课税原则的产生背景来看,反避税是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税收立法或税收司法实践中产生或确立的直接动机或最初原因。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在税法中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法律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关系"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而经济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只有将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结合起来,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税收问题,使税收的经济性与法律的权威性相契合。尽管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中有着不同的称谓,理论和实务界对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和功能定位存在诸多分歧,但从实质课税原则的诸多争论中可以发现,实质课税原则并没有被全盘否定,而是实现税法上税收公平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的技术性、手段性原则,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要求纳税人按其实质的税负能力来纳税,最终实现税负的公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实质课税原则适用于税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但并非适用于税法运行各环节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废除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对于如何保障发起人以及股东出资真实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登记机关退出公司注册资本的实质审查后,公司资本的真实性保障和信用基础需要其他替代机制进行架构。从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方向上分析,未来我国公司信用体系的构成应当包括民商事实体法(主要是公司法)、公证程序法律制度、法定公证制度、公司登记制度,这是符合当代市场经济信用需求的公司信用制度结构。如今公司登记制度的改革应当将其中欠缺的法定公证制度予以补正,公司章程应当成为法定公证事项,以此防范公司信用风险,进而为我国公司信用机制和公司登记制度的完善提供制度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立法困境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能否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陷入"有法可依"与"无法可依"、"合法"与"非法"的法律困境,成为制约其成长的瓶颈。而在非政府组织发展成熟的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它们具有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能够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空间,为此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控制"的立法指导思想,向培育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改革现有法律中的不合理的内容,完善法律体系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华法系是法律史学科中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论题,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然而,囿于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局限,该研究难有突破.本文用比较法理论,置中华法系于世界法律格局中,并相对应于西方两大法系进行思考,对中华法系及其形成进行论述,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见解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一系列封建国家法律制度的统称.中华法系的形成是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超出中国的范围而成为东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传统和法律系列的过程,其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它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唐律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基础是姓"资"与姓"社"的判别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法、农业法、吸收外资的法制环境和金融法、财税法等方面,这都具有使法律工具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习惯法的法源地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法源在原始含义、基本构成等方面不排斥习惯法成为一国法制的渊源。从制度史上看,习惯法始终是人类法制上一个生动的渊源。习惯法在当代各国法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无论从理论还是从规范上分析,习惯法在我国法制上至少应占据次位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命题,既是对法律碎片化的方法校正,也是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法治时代的标志是去革命化、消除政治权威的绝对性,这就需要社会的话语系统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法律话语应该替代政治修辞的权威,所有的政治诉求都应该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法律修辞的力量应该超过其他的话语系统,从而成为最常用的思维形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人们把思维的重点集中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上,但离开了法治,所有的创新都不会从根本上促动中国的进步.把法律作为修辞是筹划中国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法系,是中国近代中华法系解体后所选择的法律近代化之路。至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宪法到部门法、从形式到内容、从原则到法条都明显受大陆法系影响。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沈阳隆重举行,大会以”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主题,展开了广泛学术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了大规模的法制改革,它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虽然清末法制改革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其客观上却促使了中国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