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标题中应该注意“及其”与“及”的区别。“及其”的功能与“及”相关,但不 相同。“及”所连接的前后成分虽有语意上的轻重之别,但无从属或所属关系; “及其”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中,后一成分从属于前一成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关联理论对报刊文章标题翻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章论证了关联理论能够解释并指导新闻标题的翻译.文章强调了语境在报刊文章标题翻译中对于译者的重要意义.其中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尤其影响着标题译文的关联度和语境效果.为了在译文读者中实现最大关联和最佳语境,新闻译者往往对新闻标题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3.
《左传》叙事,往往夹叙夹议,并经常用“君子曰”与“君子谓”等形式直接议论.由于“君子谓”与“君子曰”在评论模式上很相似,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君子曰”的变格,并且与“君子曰”不加区别,一概而论.实际上,“君子曰”与“君子谓”在格式和语气及评价角度上有明显不同,二者在评价人物事件时有明确分工,不宜将二者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献的标题为科技人员检索文件时提供首要的信息。科技文献的标题就是原文献的标题 ,是高度概括文献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短语。为了使汉语标题的英译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 ,指出了汉语标题的英译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以便于科技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不断地接触着成语.但我们可以发现,各大报刊的成语误用现象却不在少数.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成语误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那么报刊成语的规范化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包括编辑和群众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成语使用才会日益正确、健康和纯洁.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电影片名翻泽中的"隐"与"显"。作者认为,电影片名的艺术表现方式有"隐"有"显",或隐显兼而有之;不同的表现方式对表现剧情,提炼主题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译者只有充分关注原片名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使所译片名与原片名具有等同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7.
与"学而时习之"所表达的"悦"体验相关联,<论语>文本中的"学"作为经典世界中的叙事,其实涉及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文本中的"学"与"悦"、"学"与"恐"以及"学"与"忧"等三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共同呈现出"学"这一经典叙事在<论语>文本中更为丰富的情感景象.  相似文献   

8.
浅谈英语文章标题的修辞格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文章标题的修辞格与翻译之间关系密切,许多文章标题的翻译不仅保留了原题意的意思和结构,还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四字格、五字格和七字格,创造了音乐节奏美,充分体现了标题涵义深刻、言简意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报纸记载、时人回忆以及学界论述对史实的描述,建构了国人有关康有为在“丁巳复辟”中的言行及其“虚君共和”主张的历史记忆。这却可能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对康有为这类处于转型中的文人参与政治时其内在历史困境的考察。于是,则形成了对康有为此种言行的误读。同时,笔者也意在以此个案分析,来描述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困境。  相似文献   

11.
老子自然伦理学中所包含的"自然"、"无为"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根据老子这一思想,我国当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主要采取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行大部门制;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实行决策与执行、监管的适度分离,扩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加强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制化建设,保证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托马斯·贝恩哈德获得更大社会成就的途径.他的戏剧有"疯狂"的特征和"残缺"的特点.构成了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戏剧的新的审美机制,表达了时代社会的思想苦闷和精神荒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名家文章中出现的“没精打彩”、“钩勤”、“宫庭”、“化装”、“刻划”等进行辨析.认为词义演变异常复杂,用字交叉举目可见,今人加以规范是好事,但一律以“正误”论之,不太妥当。  相似文献   

14.
形式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核心概念.但是,围绕这个概念,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有关形式是普遍的种属还是具体的个体的争论,而这又特别涉及到对《形而上学》Z卷中一些广受争议的段落的具体的理解.本文梳理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各种立场和观点,明确地站在形式是个体的立场上,对其中最为困难的《形而上学》Z8中的1033b20-24一段话进行了深入的疏解,表明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形式和质料是不分离的;当形式和质料不分离时,形式就是个体,而仅当形式脱离了质料,它才作为一般的类来被把握.本文进一步对Z卷中其他一些和这一难题相关的文本进行了逐一的疏解,为上述观点的成立提供牢固的证据支持,并且最终在根本的义理上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为纽带构成一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违反"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规则,会导致"气"的产生;"气"积累到一定程度,"面子"就可能被撕破.对此,基层国家机关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而高层国家机关则更加关注法治的运作.  相似文献   

16.
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7.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子略”其他九家一样的文体那样重义理,也不如史家之记实,而是一种包括叙事内容的实用文体.《汉志》对“小说”“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艺术虚构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汉志》“小说”源自民间智慧,是本土小说的早期形态,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和古典希腊戏剧决定人物命运的两个相似而又相异的因素:天意和命运."天意"高于"人意",近于神意,是超人的,非人的意愿所能左右.此文以<三国演义>的"天意"和古典希腊戏剧和神话中的"命运"作比较,解释<三国演义>是一部有深刻意义的悲剧文学作品,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忠"和"义"的道德原则下选择"失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客观世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天然自然→人类→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基本构成(自然界-人文界-社会界),可将将科学技术分为自然科技、人文科技和社会科技三大门类.在考察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与科技三大门类相对应.从而表明: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为全面科技创新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