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里有许多比较鲜明的士人形象,其代表性的形象是孔丘与老聃,此外,还有自我形象——庄周和惠子诗人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寓多种性格于一身,又在一身中把多种性格合理地统一起来。《庄子》士人形象的成因大致有四个方面:《庄子》士人形象的产生根因于时代。时代思想和时代文化思潮成为《庄子》的士人形象的根因;《庄子》的形象是汉语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庄子》的士人形象也是文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3.
子贡形象比较研究——以《论语》和《庄子》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子贡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形象在分属于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庄子》中均有记载。道家著作中的儒家人物形象常被视为不足为信,但通过比较分析这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子贡形象的记载,笔者发现,《庄子》中的子贡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贡形象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因此《庄子》中的子贡形象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近30年来有关四川藏区的报道为依据,分析其对四川藏区的形象建构。主要发现,在报道主题上,《人民日报》涉及社会、政治、文教、军事等各个方面,《纽约时报》主要关注社会方面;在报道立场上,《人民日报》以正面报道为主,《纽约时报》以负面报道为主;在媒介形象上,《人民日报》建构的四川藏区形象比较正面和丰富,《纽约时报》建构的四川藏区形象负面并且单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西游记》和其他三部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被誉为"四大名著"。《西游记》塑造最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及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学形象:孙悟空形象的产生及发展,思想性格特征,审美特质及审美内涵,说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代表着中国古典幻想小说人物形象描绘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三国志》中关于其轻狡背主事迹已有所载。吕布形象演化经历了从《三国志》历史原型、到《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三国戏”敷衍生发、最终到《三国演义》定型的过程。《三国志》中的吕布是有勇无谋、好色重利的无德小人形象;《三国志平话》中的吕布是勇武重情、为妻杀主的猛将形象;元杂剧中的吕布是能文能武、企盼团圆的俊勇丈夫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无谋好色、忠义皆失的将领形象。从人物性格内部的道德、才能、气质禀赋三个层面入手,具体梳理和探讨吕布形象演化轨迹。吕布形象的演化是市民大众与士人群体审美理想和道德评判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代艺术世界中,文艺选择的多元化趋向正在日益强烈地显露出来。如,绘画艺术中,人们既能揣摩张大千的《天外三山》等传统国画形象,又会揣摩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等抽象现代画形象,还会揣摩华君武的《关于变质的争论》等幽默漫画形象;音乐艺术中,人们既能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等民族器乐形象,又会聆听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等古典交响形象,还会聆听邓丽君的《爱情有苦也有乐》等流行歌曲形象;影视艺术中,人们既能观看《四世同堂》等情节故事形象,又会观看意大利《红色的沙漠》等含蓄情绪形象,还会观看美国《超人》等通俗惊险形象。上述文艺选择的多元化倾向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面性相联系的。因此,对这种多元化倾向的准确解释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致力探索现代文艺社会的深层结构规律,即具体剖析作为现代文艺社会主体的人的多面文艺心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形象世界是庄子“道”论的形象载体,蕴涵着庄子式的审美情感和人生审美观念。其塑造的形象魅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形象负荷着庄子深刻的人生审美观。这既表现为《庄子》形象传达出“道”即是“美”,“美”即是“道”的观念,同时《庄子》形象也蕴含着哲人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第二,《庄子》塑造的形象本身具有的诗性美,这种美体现为形象构思与塑造充满了浪漫主义、哲理思辨及黯淡晦涩的审美气息。  相似文献   

9.
上帝在女性主义的眼中是男权制的象征。而劳伦斯小说中的朝圣者形象的女性正是被宗教蒙蔽的男权制社会的牺牲品。本文拟从上帝的形象和朝圣的本质入手,分析其五部小说《儿子与情人》,《逾矩的罪人》,《迷途女孩》,《袋鼠》和《羽蛇》中的女性朝圣者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壮族民间文学中,许多代表性的作品其主人公多为女性,如上古神话《姆六甲》,传说《刘三姐》、《莲花公主的传说》,师公唱本《唱秀英》、《八姑》,叙事长歌《达稳歌》、《达备歌》,故事《虾耶》、《班氏女的故事》、《逃军粮》、《洪宣娇》……可以说,女性形象如天河里闪烁的繁星,照射出壮族女性生存文化历史的折光。这是壮族民间文学一个突出的现象。 许多研究者单视角、单个体对壮族民间文学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他们大都停留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意义层面上。在此,我们试图把女性形象置于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11.
貂蝉是三国题材文艺作品里的重要女性形象,但史书记载不详,属文学虚构人物。本文首先考查《三国志》《后汉书》的有关记载,探究貂蝉及其故事的来源;然后叙述分析比较《三国志平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明清杂剧传奇及地方戏曲貂蝉其人其事的异同,分析貂蝉形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论述当代三国题材电视剧对貂蝉形象的重塑,比较具有现代意识的貂蝉形象与传统貂蝉形象的不同,分析不同时代的貂蝉形象承载的社会意识文化内涵的差异,探讨貂蝉形象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由儒而道及道家的代言人──《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形象在《庄子》一书中多有描绘,且呈现出正反并存的矛盾现象。本文对《庄子》一书中扑朔迷离的孔子形象进行了梳理,并重点探讨了《庄子》书中两种变形的孔子形象及其塑造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庄子》之书,以寓言形象说明哲学道理。作为寓言的文学形象,《庄子》已经被后人充分阐发了;但它的寓言形象中的哲理,于今却没有得到充分阐发。本文举出"鲲鹏展翅"、"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三个《庄子》中最著名的文学形象,进行哲学的阐发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一书对孔子形象的描述 ,其中既有保持了原质性的孔子形象 ,亦有变异了的孔子形象。《韩非子》中变形的孔子形象即法家化了的孔子形象表现为两种状态 :其一是貌似儒家而实为法家的形象 ;其二是彻头彻尾的法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夜雨秋灯录》是追慕《聊斋志异》的作品,二者都塑造出很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夜雨秋灯录》中的女性形象是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和发展,书中的女性更加贴近人情世态,并且具有更为自觉的主体意识。然而,书中大量出现的节妇、孝妇等形象则完全绕开了《聊斋志异》中的以情抗礼,而回到了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这是一种无奈的停滞。  相似文献   

16.
宋代有李公麟的《九歌图》,元代又有张渥临李公麟和创作的五幅《九歌图》,由此组成了一个有关《九歌》中的神话形象的群体,带有以图配诗的性质。张渥在李公麟基础上,创造了九歌系列神话形象,以线造型,风格清新,形象飘逸,线条流畅,其白描线条如行云流水。《九歌图》使屈原《九歌》的文字形象获得生动的视觉审美形象,使楚国之神话形象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并加强了中国诗书画结合在同一平面的卷轴中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的表现力,使绘画与诗词、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完美的统一于一件作品之中,这使得张渥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及中国神话形象的视觉图像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乐器或土风不同,而有《风》、《雅》、《颂》之别。将不同声调的《风》《雅》《颂》作适当配合,足以构成一大套乐。《风》《雅Z都以重复为其曲式的特色。《风》的重复曲调多属简单重复。此固可巩固和增强曲调基本形象的鲜明度而解决音乐记忆的困难,但如一再重复,则难免刻板单调。《小雅》则渐进为“否定式(对比)重复。”此足以解决基本形象因简单而过度重复所造成音乐听觉上“失去注意”的惰性问题。《大雅》更进为“再现式重复”。此则使基本形象在新层次获得更大生机。即基本形象经否定性刺激而再现时,其形象比前更清晰、生动、深刻和有意味。故就音乐美学价值言,《大雅》最高,《小雅》次之,《风》又次之。《颂顺u曲式杂乱,美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8.
曹去晶在《姑妄言》中主要塑造了五类女性形象。其中,贞烈型与贤淑型是他极力称颂的,而淫欲型、悍妒型及贪吝型则成为他嘲弄、讽刺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带有某种符号化的特征。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女性形象的一次丰富,又使得《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了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在《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三部代表作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身份建构模式,一方面,男主人公被塑造成受制于专横妻子的弱者形象,另一方面,男主人公的妻子被塑造成强者形象。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剧中张生的形象在动态的发展中变成了作者和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本文试从《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中分析张生形象的演变和转型,进行逐层分析,以期把握形象实质,挖掘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