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因素理论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了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 ,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激励偏差,是指激励主体在对激励客体实施激励行为的过程中,致使激励客体动机失常、行为扭曲、动力反向,从而招致激励失效或效率弱化的思想认识偏差.高校教育中的激励偏差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偏差主要有激励主体建设不全、激励客体把握不准、激励方法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3.
从对非智力因素与创新型大学生的解析入手,指出非智力因素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具有驱动、激励和弥补等重要作用,并提出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多为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找出错误实际上是一个暴露自我缺陷的过程,对于有些学业基础薄弱、心理敏感脆弱的大学生来说,单纯使用纠错式教育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心理伤害,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教育者要通过发掘受教育者的优点、闪光点来强化受教育者正面的行为。这种赏识教育也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正向激励法”。从大学生心理层面入手,研究如何运用“正向激励法”,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5.
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工作者应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坚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有的放矢。通过联系实际细化“八荣八耻”、渗透和谐理念,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运用榜样激励引导以及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明霞 《南都学坛》2014,(4):117-118
"渗透式"教学模式是21世纪以来教学方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名词,"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主要通过道德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教育渗透和成就感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激励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现实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及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合理设置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本文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中的应用途径,提出了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构建高校辅导员的有效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理解发现激励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发现激励原则,注重发现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两创"人才.  相似文献   

10.
激励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思维愈加活跃,在对教育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赋予了激励教育新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激励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重视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理解和支持学生的自主选择、民主参与等交流,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无邪"不仅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也是孔子"诗教"的目的和要求.以"礼乐教化"形式出现的先秦儒家伦理教育,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多种教育."思无邪"并非简单的强制人的思想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而是注重引导人的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以个体审美人格的完成契合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汉宋诸儒拘于其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未能对此作出正确理解,致使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诸多弊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正确处理物质欲望与精神需求的关系,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是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儒家礼乐教化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强化道德价值观教育,注重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反对灌输、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养成教育原则上出现的两个新变化。道德教育家努力创新,推出了道德判断法、价值澄清法、观察学习法和故事启迪法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养成方法。推崇隐性养成教育,强调以实际社会行动和关怀教育来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以义工生活锻炼促进素质积淀和提升等,则是在养成途径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活动方式,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以体育教材演进的角度,通过调查,文献综述,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分析日本的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特点,探讨了对改善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也越来越为国人所重视.本文以我国研究型大学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从优化横向权力与纵向权力的分配体系、加大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力度、加快基层科研学术组织的建设步伐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创新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是其总纲,为了保证总纲的顺利实施,《学记》继而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制体系、管理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记》中的“教学为先”、“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喻”等命题,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激励思想是其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激励思想为理论依据,其逻辑起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尊重和满足群众的正当利益,核心内容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重要手段是精神激励和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知行不一现象较为突出,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其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意识、人格、动机与期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平时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积极促进道德教育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村振兴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农村振兴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视农民的教育、重视立法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激励的内涵、激励的方式、激励的原则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效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指出只有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激励的方式,科学地把握激励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内驱力、推动力、凝聚力的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文化领域里一边倒的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只有“才”的培养,而不见“人”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情感的疏远和冷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濡染、浸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道德价值观,重构人文精神,是教育必须完成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