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记者严怪愚以鲁迅先生为楷模,在做人与作文上都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先生逝世后,他成为鲁迅精神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承人.“做人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的信条,培养了严怪愚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但也使他屡遭迫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一生以此为座右铭,身体力行,不断进取,终于成了艺术大师。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根本谈不上地  相似文献   

3.
海莹 《可乐》2010,(4):35-35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总是不满足。有个叫纪浩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纪先生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治子答:“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曾经指出《三国演义》的缺点之一是:“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而在论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时,鲁迅则认为,  相似文献   

5.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一直以来,我总是不快乐,有时莫名其妙地发火,有时又莫名其妙地感到委屈。为什么呢?一天,放学回来,我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桌前。妈妈看到了,便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妈妈说:“宝贝,给我朗诵苏轼的这首诗好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呀!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感受到的心境也截然不同。妈妈说:“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他看事物,看到的总是阳光的一面,因此他每天都很快乐;而另一种人,他看事物,看到的总是阴暗的一面,因此他总…  相似文献   

6.
说“武圣人”郑敏中国除了“文圣人”孔子之外,还有一个“武圣人”,这就是蜀汉的大将关羽(云长)。关羽在生前并不显赫,到宋朝以后才被捧起来。宋朝加给他的封号有“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给他的封号...  相似文献   

7.
关羽,可以说是过去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从《三国志》及其它史籍记载中,人们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从遍布各地的“关帝庙”中,人们又知道他是一个光耀尘凡的“武圣人”。从文艺作品及舞台上,人们更知道他是一个红脸美髯的英雄。即是说事实上存在着历史人物、被神化了的和艺术形象的三个关羽。今天历史研究和文艺研究对这三个美羽,应该具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对于历史上的关羽,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于武圣人关羽,则应揭示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进行恰当的批判;对于关羽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具体分析,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予以批判继承。本文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历史上的关羽其人  相似文献   

8.
尊重弱者     
火车站外,一位学者和朋友在送人。送走人之后,学者刚走出火车站口不远,就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谁都以为是一个讨钱的,于是学者的朋友就掏出1元钱来递给他。他瞪了瞪他,没有接,然后将目光移向了学者,小心翼翼地说:“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来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所表现出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关羽主要是尽忠义于某一个人,就是他“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还有较浓的知恩图报的思想,当关羽的忠与义处于矛盾对立时,往往是朋友之义、兄弟之义高于一切的。所以,关羽的忠义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醉人民,使他效忠于统治者。而下层群众看重的则是关、张、刘三人“誓同生死,祸福共之”的义气,表现了人们要求摆脱世俗生活中“重利轻义”的偏见而追求真情实谊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套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古称九原,它历史悠久,在革命史上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悲壮与辉煌。抗战初期傅作义将军率军抗敌,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如今这里又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老干部的贴心人”的五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曹凤光。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闻之震耳的豪言,然而曹凤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2.
我看一个人的人品和礼貌,常常是看他怎样对待那些服务人员的态度。在一些地方,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很多人对服务员很没有礼貌。在日本,以前我还听到一些男人对女服务员会有“非礼”的行为!在中国没有这个情况。但在多数人不用“请”和“谢谢”这两个词,而且语调十分生硬、刻薄,好像发命令似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陕西关中有个佛门子弟俗名叫做丁安德。他博学雄辩、乐善好施,深得百姓爱戴。因为他在家排行老八,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八善人”。有一年,八善人在省城西安设坛讲经。一个拄着博士棍的洋教士挤进人群,傲气十足地对八善人说:“领教,领教!我有一事弄不明白,想请教阁下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诸葛亮北伐不成,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物,那就是魏延。在小说里,诸葛亮一直看魏延不顺眼,还是在长沙的时候,就要砍魏将军的头,说他反骨。其实这个情节是瞎掰的。魏延是当时蜀国军事上的顶梁柱,刘备很器重他,战略要地汉中需要一位名将当太守,大家以为是张飞,结果刘备却选定的是魏延。刘备问他凭什么守住蜀国的门户——汉中。魏延回答得很铿锵:"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相似文献   

15.
<正> 陈寿《三国志》载,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只在武官中封了前、左、右、后四将军,受封者依次为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是刘备信得过的人,但却不在此列,他当时的封号只不过是翊军将军,位置显然低于前四人。刘备始终坚持论功行赏的原则,在用人问题上从不掺杂个人的私念。马超在五人中参加刘备集团可算是最晚,然而他战功卓著,在取得益州根据地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故其所受封号居于张飞之上。黄忠投靠刘备也较晚,但他在入川作战中指挥有方,尤其在定军山一役中,大破魏军,对巩固汉中根据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破格晋升为后将军,地位超过赵云。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向为人们所美谈,三人间  相似文献   

16.
“气”说     
气有正气、邪气、喜气、怒气、怨气,等等;也有出气、争气、斗气、生气和消气之说。本文所及之气,是装了“火药”的一触即发之气。它常使一些人在盛怒之下,失去理智,惹出种种祸端。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作为有血性的人,气不可无,也不可过。人无气则难活命,少气则也活得窝囊。但气若太过太盛,浑身满是横气傲气,处处盛气凌人,也无甚益处。凡是爱动脾气发火的人,大都是有点本事的,或有一定功劳和权力地位的人。《水浒传》里的李逵  相似文献   

17.
寻找快乐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不开心,于是他打算到民间去寻找快乐。他问了很多人,有的说:“你拥有了权利就会快乐。”有的说:“只要你拥有了金钱就会快乐。”国王摇了摇头说:“这些我都有,可是我还是不快乐。”国王继续往前走。他来到一块田地前,看到一位农民一边唱歌一边干着农活。看起来很快乐的样子。国王走过去,看见他没有穿鞋,于是便说:“你连鞋子都没有,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农民说:“因为我有那么多稻子,到丰收的时候,我就可以有好多双鞋子。”国王说:“可是现在稻子还没有成熟呀!你仍然什么都没有。”农民说:“你看它们长得多么好,就像我的…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真狂,还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这两看法相互排斥,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有分歧的。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对“狂人”形象的一个看法。 就作品中“狂人”的言行看,他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狂人,因为他的言行完全具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一)幻觉妄想。“狂人”一直幻想别人要吃他。他怀疑赵贵翁,赵家的狗,村里的人,医生,以至于他的大哥;他把周围的人的言行,把他所看到、听到的一切,统统都同吃人,或者很快就要吃到他自己,联系起来,作为论据。(二)思维破裂。“狂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往往第一个想法和第二个想法之间没有现实的逻辑联系。他可以从“月光”想到“赵家的狗”,从“鱼的眼睛”想到“一伙吃人的人”,从“捏起筷子”想到“妹妹死掉的缘故”;这些现象虽然都被他集中在吃人这一个意念上,但在现实中却并无直接联系。(三)感情不协调。“狂人”怀疑别人要吃他,有时觉得自己“怕得有理”,“真教”自己“怕”,有时又“不怕”,甚至“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鲁迅  相似文献   

19.
佟立霞:成功过,失败过,却从未放弃过。真爱过,曾恨过,却从未停止过……天让地久,地让天长,敢拼才会地久天长!吴朋飞: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黄新颖:天生我才必有用。杨磊:爱拼才会赢,失败乃成功之母。石建新: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果想全面地理解《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就不能只注意他的“过五关、斩六将”那类赫赫武功,也应该研究一下他最后是怎么“败走麦城”的。以《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为中心的这段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共计有五回书,从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七回,写的是“英雄”的惨败。是关羽奉命从江陵北上,和曹魏集团争夺襄樊一带,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声中,一旦风云突变,荆州失守,迫使他不得不退保麦城,夜走临沮,终于为孙吴集团的将领所俘获的经过。这一失败,不但关羽个人丧失了性命,刘蜀集团失掉了荆州,而且导致嗣后“彝陵之战”刘备的再败,给这一集团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也给整个三国对峙之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关羽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惨败呢?《三国演义》的作者,虽然受前代口头文学“尊刘抑曹”的传统的影响,对关羽抱着歌颂的态度,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近实地反映了他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揭露了他的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